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829853
张锡纯胸中大气及其下陷学说孕育过程 ——兼析《内经》《金匮要略》《医门法律》对大气的认识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461期
     胸中大气说肇始于《内经》,张仲景《金匮要略》沿用继承,喻昌《医门法律》成就中坚,可以说是育于仲景和喻昌。其中,喻昌付出的心血最多,对胸中大气说精心培养。《衷中参西录》完善成熟,张锡纯先生丰富完善创新的胸中大气说,特别是其首创的胸中大气下陷说,无疑就像一缕春天的阳光,为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带来了勃勃生机。

    自《内经》首创“大气”后,后世医家深入研究者并不多,足见其深奥。张锡纯先生在汲取《内经》《金匮要略》《医门法律》三家之长的基础上,完善创新了胸中大气学说,进而首创胸中大气下陷学说,为传统中医理论注入了丰富的新鲜血液,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值得认真学习研究。笔者循着张锡纯先生研究胸中大气和胸中大气下陷学说的踪迹,通过分析《内经》《金匮要略》《医门法律》对大气的认识,试图探索张锡纯先生胸中大气及其下陷学说的孕育过程,共与同道探讨。

    《内经》奠定基础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灵枢·邪客》又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灵枢·五味》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荣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灵枢·海论》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者,则气少不足以息。”《灵枢·五色》曰:“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黄帝曰: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综合分析以上条文,《黄帝内经》认识大气的创新性贡献和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创新性贡献

    首创“胸中”和“大气”名称 《内经》首创“胸中”和“大气”名称,为明末清初喻嘉言创立胸中大气一词提供了依据,也为张锡纯完善创新胸中大气学说和创立胸中大气下陷学说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

    首创大气和宗气积于胸中 《内经》明确指出宗气和大气都积于胸中,称之为气海,这为张锡纯明确指出胸中大气为宗气提供了依据,也为否定张仲景和喻嘉言认为大气是阳气提供了直接证据。

    首创大气来源 《内经》明确指出宗气来源于脾胃,为张锡纯指出胸中大气培养于后天之气,并进而探讨其本源为先天之气奠定了基础。

    首创大气基本功能 《内经》明确指出宗气的功能是贯心脉和行呼吸,为喻嘉言拓展延伸胸中大气的功能和张锡纯系统总结胸中大气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2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