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829771
心系病气血水厥演变与证治规律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31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463期
     曾学文,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导师。从医六十余载,提出的心系病演变与证治规律——气血水厥说,在心系疾病诊疗方面具有很大影响,同时在运用仲景经方治疗心系疾病方面亦颇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亲聆教诲,现将其学术思想整理如下,与同道研讨。

    心系病在其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全过程,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由轻变重,是以心气虚为先,其后是心血瘀、心水肿,重则心厥脱。心气虚证、心血瘀证、心水肿证,重则心厥脱,简言之为“气血水厥”。

    心系病气血水厥演变规律

    古籍论述与心系病演变

    《素问》:“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灵枢》:“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伤寒论》:“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灵枢》:“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色苍苍如死状。” “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由此可见,在一般情况下,心系病由气及血,由血及水,由水及厥,乃是病由浅入深,由轻变重的自然发展过程。

    但就某个具体病例来说,又不是绝对的、静止的,而是相对的、动态的。随着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治疗措施等多种因素而变化,既可顺传,又能逆转。心系病气虚贯穿于病之始终,好转则气虚逐渐减轻,恶化则气虚愈来愈重。气虚甚则伤阴及阳,重则导致阴竭阳脱。血瘀随着气虚、阳虚而变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