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现代名医名方 > 朱良春 > 正文
编号:12829726
国医大师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风湿 痛风性关节炎辨治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464期
国医大师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风湿,痛风性关节炎辨治,病机治则,治疗方法,基础治疗,辨证用药经验,常用药,随症加减,分期治疗方案
     朱良春倡立以“浊瘀痹”作为痛风的中医病名,突出痛风的发生主要病理因素为“痰”和“瘀”,脾肾功能失调,湿浊痰瘀难以泄化,浊瘀聚而成毒所致。受寒受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而非风邪作祟。

    本病采取分期治疗的方法,以“泄浊化瘀、调益脾肾”为主要治法,贯穿痛风性关节炎治疗全过程:急性期以痛风颗粒加新癀片,能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间歇期采用痛风颗粒能够维持体内血尿酸的正常水平,防止痛风反复发作;慢性期合用浓缩益肾蠲痹丸具有蠲痹消石的功效。

    病机治则

    浊瘀命名,正本溯源敢为先

    痛风是西医的病名,而非中医病名。中医临床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中、西医病名只能并存和相互对照,而不能并用,更不能以西医病名取代中医病名。中医病名代表中医对疾病最本质的认识,有利于把握疾病的全局和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有利于临床施治,临床上对常见风湿病病种都有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如类风湿关节炎称为“尪痹”,强直性脊柱炎称为“大偻”,骨关节炎称为“骨痹”,干燥综合征称为“燥痹”,系统性红斑狼疮称为“阴阳毒”,……唯独嘌呤代谢性紊乱所致的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病名同为“痛风”。这不是简单的命名问题,而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问题。

    中医在历代文献中提到的痛风是广义的痹证,包括白虎、历节等。而西医学之痛风则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并发症,病名虽同,概念则异。朱丹溪在《丹溪手镜》中,将痹列为十一,痛风十三,清楚表明两者非同一病症。《中医大辞典》中“痛风”的名词解释亦明确指出并不是现代医学代谢性疾病“痛风”,仅是突出了疼痛的特点。如中西医病名均采用“痛风”,则易混淆,不利于临床治疗与研究。

    朱良春认为:痛风之名,中西医病名虽同,概念则异。从临床上看,该病多以中老年人,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粱肥甘之人为多;关节疼痛多以夜半为甚,或有结节,或溃脂溢。从病因来看,受寒受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而非风邪作祟,故提出了“浊瘀痹”新病名。

    “浊瘀痹”新病名的创立,它概括了痛风“浊毒瘀滞”的病机本质,既有别于西医,又统一于中医痹证范畴,补充了《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中有关痹证的分类不足,提出浊、瘀、痰内邪互为因果致痹的论点,更是对《黄帝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外邪致痹理论的继承发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