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752282
孝与爱的延伸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25日 人生与伴侣
     是的,爸爸,您和爷爷一样,没有为我们留下任何钱物,也没有高官厚禄,作为共和国第一批海军舰艇长,您放弃前程,做了一名平凡而又不凡的人,您传承了爷爷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给我们子女后代都树立了榜样。

    将军精忠报国流芳百世,儿子替父行孝道义千秋。亲爱的父亲,您的儿女永远怀念您、爱您!

    (作者许道江系许光的长女,现为第二炮兵后勤部卫生部部长。)

    [附]许光事迹简介

    因为父亲许世友早年投身革命转战他乡,1929年出生的许光,从3岁时起,就与奶奶一起生活。也许是深受父亲的影响,7岁的小许光就参加了儿童团,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在大别山中顽强成长。直到1948年,许光才被父亲接到山东。

    父子圆聚后,许光的人生有了新的方向,他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历史时期,许光的愿望很快得以实现——他参军了。为了弥补文化知识的不足,进入军营后的许光,先后在华东军政大学山东分校、第十二步兵学校、第五航空兵学校、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学习,并取得了本科学历。从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毕业后,许光被分配到北海舰队,成长为我国首批本科毕业的舰艇长。

    正当许光的军旅人生顺风顺水之际,父亲许世友却碰到一个难题:将军远在河南新县的母亲因割舍不下远在山东的儿孙,经常跋涉千里到部队探望,因不习惯城市生活,每次停留不多长时间就要返回河南老家。老人家的年事已高,身体也越来越差,已经经受不起这样的来回奔波。1965年的一天,许光被父亲许世友叫回位于南京的家里,郑重地征询他的意见:“跟你商量件事,你奶奶现在河南老家,身体不好,又不愿来南京生活,你能不能替我回老家照顾你奶奶,替父行孝啊?”虽然父亲是以商量的语气找他谈话,但他知道这就是父亲的决定,他和父亲一样,也是一个孝子,他不能违背父亲的决定。

    回乡尽孝也是为国尽忠。为了让父亲全身心地致力于国防建设,许光带着父亲的嘱托,悄然回到了家乡。回到新县40多年,许光先在武装部一干就是20年,历任参谋、科长、副部长,直到转业。1982年,由于工作突出,省军区拟提升许光为信阳军分区领导,但许光主动提出要转业到地方工作。

    “我早把高干子弟的帽子摘掉了,你们更不能再戴!”许光经常这样严厉告诫子女。这是许家近乎苛刻的“家规”。

    许光有4个孩子。儿女们和他一样,也有着深厚的军营情结。他的两个儿子都到部队当了几年兵,但他从没利用父亲的关系给孩子谋得一点私利,儿子复员后又相继回到河南新县。至今,他的两个儿子还是单位里普普通通的职员。

    许光的长女许道江,1984年高考时,由于河南的考生多,录取分数线比其他省份高出很多,因而意外落榜了。当时女儿提出想把户口转到爷爷那里,去南京参加考试,说不定能考上名牌大学。许光并没有答应替女儿说情,但女儿闹情绪了,不吃不喝好多天。后来,在许光的劝说下,许道江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军校,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的成才之路。

    更令人感动的是,许光一生清贫,却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了100多名红军遗属,为9位红军遗孀遗属养老送终。临终前,还把自己一生积蓄捐献给家乡。

    许光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后,他的子女纷纷表示:“父亲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使日新月异、美丽如画的新县再次披上了红色的英模色彩。无数安眠在大别山下的先烈身旁,挚爱家乡父老的爷爷许世友将军身旁,又多了一名党的优秀儿女,多了一名新中国成立后获国家最高荣誉的红色传人。这份荣誉不仅属于父亲,属于我们家人,也属于这片英雄的土地和人民!现在,父亲把大别山的红旗出色地传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要牢记父亲的谆谆教导,担负起传承老一辈革命家伟大精神的责任,永远以父亲为榜样,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努力使大别山的杜鹃永远红、代代红。”

    许光虽然离开我们3年多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常讲常新,他的人生是对“将门”家风的最好诠释。

    编辑 / 杨世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