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黄连 > 正文
编号:13074413
泻火解毒话黄连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5日 中国医药报
泻火解毒话黄连

     黄连又名王连、支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是泻火解毒的常用中药,性寒,味苦,无毒,入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等证;外用治疗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等。《本草正义》载:“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上以清风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呕吐,下以通腹痛之滞下,皆燥湿清热之效也。又苦先入心,清涤血热,故血家诸病,如吐衄溲血,便血淋浊,痔漏崩带等证,及痈疡斑疹丹毒,并皆仰给于此。”据测定,黄连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如小檗碱(又称黄连素),含量约为7%~9%,还有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具有抗微生物及抗原虫作用,所含的小檗碱有某些抗肾上腺素样作用。黄连可增加胆汁的形成,使胆汁变稀,起到利胆作用,对治疗慢性胆囊炎显效。

    黄连根据不同用途,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泻心火,黄连生用;火在上,酒炒,用于目赤、口疮等;火在下,童便炒;火在中,姜汁炒,可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伏火,盐水炒;火在气分而痛,吴茱萸拌炒,可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食积成火,黄土炒;止泻,壁土炒;肝胆火,醋炒或胆汁炒;热结于下,朴硝拌炒;血中伏火,干漆拌炒等等。

    在辨证施治中,黄连与多味中药配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治湿热内蕴、血热妄行之证,配黄芩、大黄等;治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半夏、竹茹;治泻痢、热滞,配木香、黄芩、葛根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栀子、连翘等;治热毒疮疡,可配赤芍、丹皮等;治胃火炽盛的中消证,配天花粉、知母、生地等。

    常用验方:1.治三焦积热(上焦之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思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黄连、黄芩、大黄(煨)各25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用温开水送服;2.治伤寒胸中有热,腹痛欲呕吐者:黄连、炙甘草、干姜、桂枝各6克,人参3克,半夏15克,大枣三枚(擘),水煎,分早、晚服。3.治下痢:黄连、青木香各等份,研为细末,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空腹服30丸,温开水送服。4.治小儿胃热吐乳:黄连、清半夏各6克,研为细末,分100等份,每日服3次,每次1份,温水或乳汁调服。5.治口舌生疮、牙龈溃烂:黄连(炒)4.5克,生地、丹皮、当归各3克,升麻6克,水煎服。实热便秘加大黄3克。需要注意的是:黄连属大苦大寒之药,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韩德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