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因塞用法治恶性腹腔积液
“健脾补肾”四个字在中医学里司空见惯,耳熟能详,“塞因塞用”作为治疗原则也是人人尽知,但就临床看来,在恶性腹腔积液治疗中并未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绝大多数情况下仍在走古代医家批判的“见胀消胀,见水利水”的路子,取效一时,但毕竟未能更进一步改善患者状况。这其中有病人急于解决痛苦的需求,但也有医生对于此理认识之不明,值得注意。
恶性肿瘤引起的腹腔积液称之为恶性腹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是肿瘤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腹水在中医称之为臌胀、单腹胀等,虽有近似于恶性腹腔积液的“血鼓”的提法,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恶性腹水的诊断标准,治法也混杂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肝硬化腹水、血吸虫病腹水等之中。笔者拟从肿瘤临床的角度梳理古代及近现代中医的医话、医案,并结合自己的临床观察与思考,试图初步建立恶性腹水的中医药处理原则,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望同道批评指正。
从《黄帝内经》看臌胀之病机
《黄帝内经》中与臌胀病机相关的条文约略分为脾胃和肾两类。与脾胃相关的条文如:《经脉篇》曰:“足太阴虚则臌胀。胃中寒则胀满。”《五脏生成篇》曰:“腹满胀,支膈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太阴所至为重,肿。土郁之发,民病心腹胀,肿身重。”《经脉篇》曰:“胃病则大腹水肿。”《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与肾和下焦相关的条文如:《水热穴论》帝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故水病下为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五癃津液别篇》曰:“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
以经义分析,臌胀之基本病理变化总属脾、肾受损,气、水停滞腹中。病变脏器首在中焦脾胃,久则及肾。因脾主运化,脾病则运化失健,水湿内聚;病延日久,累及于肾,肾关开阖不利,水湿不化,则胀满愈甚。病理因素不外乎气滞、水湿,水液停蓄不去,腹部日益胀大成臌。气、水两者既各有侧重,又常相互为因,错杂同病。
“塞因塞用”乃正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717 字符。
恶性肿瘤引起的腹腔积液称之为恶性腹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是肿瘤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腹水在中医称之为臌胀、单腹胀等,虽有近似于恶性腹腔积液的“血鼓”的提法,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恶性腹水的诊断标准,治法也混杂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肝硬化腹水、血吸虫病腹水等之中。笔者拟从肿瘤临床的角度梳理古代及近现代中医的医话、医案,并结合自己的临床观察与思考,试图初步建立恶性腹水的中医药处理原则,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望同道批评指正。
从《黄帝内经》看臌胀之病机
《黄帝内经》中与臌胀病机相关的条文约略分为脾胃和肾两类。与脾胃相关的条文如:《经脉篇》曰:“足太阴虚则臌胀。胃中寒则胀满。”《五脏生成篇》曰:“腹满胀,支膈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太阴所至为重,肿。土郁之发,民病心腹胀,肿身重。”《经脉篇》曰:“胃病则大腹水肿。”《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与肾和下焦相关的条文如:《水热穴论》帝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故水病下为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五癃津液别篇》曰:“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
以经义分析,臌胀之基本病理变化总属脾、肾受损,气、水停滞腹中。病变脏器首在中焦脾胃,久则及肾。因脾主运化,脾病则运化失健,水湿内聚;病延日久,累及于肾,肾关开阖不利,水湿不化,则胀满愈甚。病理因素不外乎气滞、水湿,水液停蓄不去,腹部日益胀大成臌。气、水两者既各有侧重,又常相互为因,错杂同病。
“塞因塞用”乃正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7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