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41120
“怕老”影响全身健康 男女“恐老”各有不同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6日 中国妇女报
     担心老了后没人养、怕给儿女造成负担、气自己身体“不中用”……许多老人都多多少少对衰老有一些担忧。研究显示,惧怕衰老的人反而老得更快,也更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全球女性普遍比男性更害怕衰老,而中国人最怕老,在45~54岁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自己已经老了,28%的人承认会因此感到沮丧。专家指出,老人“怕老”不仅因为恐惧,更有一些客观原因如怕生病、怕孤独、怕没用等。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有2/3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目前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老无所用”是中国老人的普遍心态,同时男女对衰老的担忧也大不相同。专家指出,有研究证明,积极的思维和思考能够平均增加7.5年寿命。与其害怕衰老,不如感受,要认老不服老,人老心不老,以积极的心态活出精彩的“夕阳红”。

    ■ 梅青

    人们对于衰老的畏惧和担忧随着年龄增长与日俱增,怕老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状态,也是影响老人寿命的一大因素。近期,美国耶鲁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和那些不担心自己衰老的人相比,惧怕衰老的人反而老得更快,也更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中国人全球最怕老,超半数45岁+认为自己已老

    一项由英国保险机构组织对全球12.562万人进行的调查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最怕老,在45~54岁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自己已经老了;28%的中国受访者承认会因此感到沮丧,并联想到孤独、疾病等消极字眼。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常刻意强调人老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是一种最大的错误,更是一种自我约束,抹杀了老年人晚年精彩的可能性。”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认为,老人“怕老”不仅仅因为恐惧,更有一些客观存在的原因。

    1.怕生病。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有2/3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重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连年上升,不相匹配的却是国人“未富先老”“未富先病”,沉重的疾病负担让中老年人不敢老,不敢病。

    2.怕孤独。《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报告显示,目前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大多数老年人的晚年只能同配偶居住或独居,孤独正在成为很多老人的常态。

    3.怕没用。杨萍表示,“老无所用”是中国老人的普遍心态,尤其在退休后,不工作不学习,很快就陷入了“无用论”,缺乏认同感和价值感。许多中青年人也认为老年人缺乏学习能力,对新事物缺乏认知和兴趣,脾气倔强而不近人情,避之不及。

    女性比男性更害怕衰老,男女对于老的担忧大不相同

    英国曾经进行了一项涉及12个国家的调查发现,全球女性普遍比男性更害怕衰老,但是男女对衰老的担心也大不相同。

    女性老了最害怕5件事:1.失去魅力。随着年龄增加,女性会出现皱纹增多、乳房下垂、头发花白、腹部隆起等衰老现象,女性因此担心自己失去吸引力。

    2.被单独留在家中。女性身边家人朋友越少,压力就越大。家人上班走了、老伴去世等,都会让女性产生孤独感。

    3.没钱花。很多女性担心自己晚年生活来源不稳定,未来无保障。

    4.患癌。癌症是女性最担心的健康问题之一,乳腺癌位居榜首,其次是卵巢癌、肺癌和结肠癌。

    5.成为他人负担。男女都害怕成为家人负担,而一直照顾家人的女性,如果需要别人照顾,心里就会更难受。

    男人老了最害怕5件事:1.性功能障碍。与癌症和死亡相比,男人更害怕勃起功能障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精神病学教授肯恩·罗宾斯表示,性欲会随着衰老加速而递减,男性会担心由此导致的尴尬或羞辱,75%勃起功能有障碍的男子胆固醇水平不正常。

    2.体力下降。男性通常认为失去力量等于丢掉了男子气。美国老年协会衰老健康基金会调查发现,90%的男性认为衰弱是老化最糟糕的部分。

    3.退休。“如果没了事业,我还算个啥?”退休特别会让很多男人焦虑。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老年病学专家劳丽·雅各布斯博士表示,男人退休后通常无事可做,而女人则会与朋友和孩子联系更多。

    4.出行困难。年纪大了之后,出行受限制,为了安全,有的人还不得不交出家里的车钥匙,这些都会让男人有一种失去独立的凄凉感。

    5.记性变差。很多男人不但担心自己记性变差,还担心一旦老伴得了认知障碍症,自己无法照顾好老伴。

    怕老不只是心理问题,还容易影响全身健康

    北京中日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彭丹涛表示,心理因素是诱发疾病的内因之一,消极的性格、思维、情绪都会成为致病的危险因素。总是“怕老”,无疑会增加焦虑感,干扰脑神经,影响全身健康。

    1.老痴风险增加。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对74名男性和女性跟踪调查28年后发现,虽然大脑的“记忆中心”海马体会随年龄增长而萎缩,但在试验前就存在负面衰老情绪的人,海马体萎缩程度要比没有这种情绪的人快3倍,进而增加患上老年痴呆的风险。

    2.免疫力下降。“怕老”是衰老的根源之一。英国老年痴呆症研究中心劳拉·菲普斯博士表示:“人们对年龄的消极刻板印象,可能会导致压力水平变化,影响大脑健康。”彭丹涛解释,当脑神经接收到外部信息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神经回路,由此产生记忆。如果接收者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就会干扰大脑记忆,造成记忆力减退,进而影响和干扰其他身体循环,造成免疫力下降。

    3.易患抑郁症。彭丹涛说,中国老人很奇怪的一点是“怕老又服老”。心理上在意“老化”,又在行动上积极向老年人靠拢。比如,有些老人身体还很健康,但在理念上认为自己该“享福”了。于是基本生活、吃穿住行、财务等琐事懒得打理,也不动脑筋,不爱外出,不喜劳动,长期依赖照料人员。长此以往,机体功能减退,缺乏新鲜事物刺激,容易患上认知障碍、抑郁症,脾气变得暴躁、没耐心。

    4.不能正确面对疾病。“面对疾病,怕老的老人会走两个极端:小题大做和放弃治疗。”彭丹涛补充道,怕老的人有时会很“惜命”,过度关注健康,老怀疑自己得了这病那病,只要连续几天睡不好觉,就会忧心忡忡。而真正患上疾病了,“怕老”的心态又会让他们对治疗抱以消极态度,懈怠生活。

    害怕老不如积极面对,心态年轻活出“夕阳红”

    人们总是想尽办法抵抗衰老,但专家指出,与其害怕,不如感受,“老了”并不意味着“无用”,更不是社会的累赘。研究发现,人的认知能力在40~68岁间达到高峰,这期间,脑子最好使,解决问题能力最强,反应最快。

    杨萍说,老人是一座图书馆,年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老人的知识阅历和人生经验在家庭文化传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给年轻人更多指导。步入老年后,人们在情绪上变得更加稳定,更加知足,对事情的心态更坦然、更包容,而不是越老越纠结。

    而面对衰老,杨萍认为,一方面,我们应当承认自己老了,不对自己有过分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在心态上服老,要让心年轻起来。专家建议,老人想保持积极心态,需要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活到老,学到老。心理学提倡一种“毕生学习观”,即无论到了多大年龄,都应该不断地学习,接受新事物刺激,让自己不在观念上被淘汰。有研究证明,积极的思维和思考能够平均增加7.5年寿命。

    2.正视病痛,积极治疗。接受消极的东西时心态特别重要。面对体检报告,老年人要摆正心态,重视疾病诊断,要在“战略上重视,心态上藐视”疾病,不要因为疾病而放弃治疗,否定自我。

    3.人老心不老,活出精彩。不要过度叹老,学会爱自己脸上的皱纹,爱自己曾经的青春,多到户外活动,多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丰富社交、多锻炼,有助于对抗衰老。

    而美国“关爱网”近日也载文,刊出专家教男人女人们如何克服各自怕老的担忧心理。

    对于女性,专家建议,保证充足睡眠、经常锻炼、笑口常开和保持社交等都会让女性更年轻。不要担心老了后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变少,增加亲密度最重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坚持常规筛查,是防癌的有效措施。

    对于男性,专家则建议,如果出现性功能障碍要检查胆固醇水平,同时伴侣也不要用嘲笑的话语刺激他。当体力开始下降时要坚持做一些力量训练,如举哑铃,并保证健康饮食。退休后应该主动学习力所能及的新技术,与年轻人多交往,保持社交网络,充实退休后生活。

    此外,专家还建议,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老人最好别开车,出行时最好与家人朋友结伴。只有15%的认知损伤会发展为认知障碍症,因此不必过于担忧,有益心脏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患认知障碍症的危险。老人一旦不能生活自理,也需适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感觉自己还“有用”。而且,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老有所依和老有所养问题已逐步得到改善,如晚年生活真的遇到问题,要及时向民政部门、社会或亲友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