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828678
推进中药加工“三化” 提升流通效率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489期
     当前,中药材生产流通体系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梳理问题,找准关键,全面推进其现代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在第十六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第八届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召开之际,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5月17日在广西玉林举办中药材市场发展与新型交易论坛,推进建立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

    绿色加工是大方向

    “对道地药材和产地加工问题,国家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90岁高龄,有76年从业经历的国医大师金世元应邀与会,他在论坛报告中指出,去年国务院出台《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等文件,都重点提到了上述两个问题。

    金世元在中药行业耕耘至今,从事过药材的加工、炮制、制剂、采购批发以及教学研究等,对道地药材和绿色加工的重要性有很深体会。“这直接关系到中药质量问题”。

    他说,道地药材是经历了千百年的临床验证的有效物质。“中药道地性完全是中医临床疗效经验的总结,比如古代药学家,像陶弘景、孙思邈、李时珍,都是临床大夫。道地中药得到了行业认可,后来经过出口也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

    历史上许多医药典籍,包括第一部药材著作《神农本草经》,以及许多医药学家著述,对药材的真伪优劣都有记载和评价,特别注重产地,讲究地产,同时,也对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有深刻认识。

    中医药要继承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首先要传承中药材行业的这些精神。当前,要研究如何形成道地药材,对某一种药材,必须讲来源,否则即使是野生,也不能是道地药材。比如大黄有7种,但是只有3种具有清热通便的作用,其余是非药用大黄。

    金世元说,从产地要求来讲,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禀赋不同。过去国家管理部门曾经搞过就地种植生产应用。几年下来就不行了。这都是教训。产地包括了气候、水质、土壤等环境条件,都是相当讲究的。许多品种除了原产地,其他地方代替不了。一定要研究道地药材的成因,不能乱种,否则有药无效。

    还有栽培技术,不是像种植庄稼那样,不按时令栽培,也一样不好。要讲生产年限,并非种出来的就是药。采收也要讲规矩。如果市场短缺就采收了去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1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