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三“兄弟”功效各不同
在中药里,有三种药都称为红豆,但它们是三种截然不同的品种,且功效各异,使用时要仔细辨别。
红豆 为豆科植物红豆树的种子。红豆树又称鄂西红豆树、江阴红豆树,为常绿或落叶乔木,生于海拔200~900米的河旁、山坡、山谷林内,每年10~11月结果,荚果近圆形,扁平,先端有短喙,果颈长约5~8毫米,果瓣近革质,干后褐色,无毛,内壁无隔膜,有红色种子1~2粒。这种近圆形或椭圆形的种子即为红豆。红豆树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和贵州等地,以湖北、江苏为主产地。每年秋末冬初采集种子,除去杂质晒干,既可食之,又可药用。
其性平,味苦,有小毒,含有N-甲基金雀花碱、红豆树宁碱、黄花木碱等生物碱,具有理气、通经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疝气、腹痛、血滞经闭等证。多煎汤内服,常用量为9~15克。
相思子 亦称红豆,又名鬼眼子、鸡母珠,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基部靠近种脐部分为黑色,上部为朱红色,半黑半红的双色成为此豆的特点。早年间,有街头小贩用水草编织成蛤蟆状的小玩艺儿,其蛤蟆眼就用相思子嵌入,活灵活现。
相思子性平,味辛苦,有毒,含有相思子碱、相思子灵、相思子毒蛋白、下箴刺桐碱、胆碱、胡芦巴碱、角鲨烯、β-谷甾醇、相思子酸、黄酮化合物及铁、钙、镁等成分。
相思子因具毒性,不宜內服。外用多捣烂涂敷患处。其毒蛋白属细胞毒,与蓖麻子所含的毒蛋白相似。人体中毒后,体温先是升高,然后降低,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循环系统衰竭和少尿,最后出现溶血现象、尿血,逐渐呈现呼吸性窒息而至死亡。因此,相思子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慎用。如不慎中毒,先催吐或洗胃,然后导泻,并注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为防止血红素或其产物在肾中沉淀,可每日服小苏打5~15克;如溶血严重并有呼吸窒息现象时,要给氧、小量输血及使用中枢兴奋剂,并行人工呼吸。上述急救措施需在医院中进行,以防不测。
赤小豆 也叫红豆,古称“小菽”、“赤菽”,又名红小豆、赤豆、朱豆,为豆科一年生半缠绕草本植物赤小豆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夏秋荚果成熟时采收,为食药两用的佳品。
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脾、小肠经。据测定,赤小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粗纤维、灰分、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和B族维生素等成分,具有健脾益气、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之功,用于治疗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等证。赤小豆甘能补脾,性善下行而利水,故可作为滋养性食疗佳品,对脾虚湿盛、水肿胀满、肢体重困等疗效甚佳。《本草纲目》载:“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澼,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产难,皆病之有形者。”《食疗本草》亦载其“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赤小豆适宜各类型水肿之人,包括肾脏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如能配合乌鱼、鲤鱼或黄母鸡同食,消肿力更好;适宜产后缺奶和产后浮肿者,可单用赤小豆煎汤喝或煮粥食,“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饮。”(《产书方》)“通乳汁,和鲤鱼、鲫鱼、黄雌鸡煮食。”(《本草纲目》)。赤小豆还具有减肥之效,适宜肥胖之人食用。需要提醒的是,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之人忌食;《本草新编》还指出:“赤小豆,可暂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渗湿。湿证多属气虚,气虚利水,转利转虚而湿愈不能去矣,况赤小豆专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盖下身之湿真湿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
综上所述,此三种红豆来源不同,功效各异,有的甚至有毒,故应明辨,不可混用。 (韩德承)
红豆 为豆科植物红豆树的种子。红豆树又称鄂西红豆树、江阴红豆树,为常绿或落叶乔木,生于海拔200~900米的河旁、山坡、山谷林内,每年10~11月结果,荚果近圆形,扁平,先端有短喙,果颈长约5~8毫米,果瓣近革质,干后褐色,无毛,内壁无隔膜,有红色种子1~2粒。这种近圆形或椭圆形的种子即为红豆。红豆树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和贵州等地,以湖北、江苏为主产地。每年秋末冬初采集种子,除去杂质晒干,既可食之,又可药用。
其性平,味苦,有小毒,含有N-甲基金雀花碱、红豆树宁碱、黄花木碱等生物碱,具有理气、通经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疝气、腹痛、血滞经闭等证。多煎汤内服,常用量为9~15克。
相思子 亦称红豆,又名鬼眼子、鸡母珠,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基部靠近种脐部分为黑色,上部为朱红色,半黑半红的双色成为此豆的特点。早年间,有街头小贩用水草编织成蛤蟆状的小玩艺儿,其蛤蟆眼就用相思子嵌入,活灵活现。
相思子性平,味辛苦,有毒,含有相思子碱、相思子灵、相思子毒蛋白、下箴刺桐碱、胆碱、胡芦巴碱、角鲨烯、β-谷甾醇、相思子酸、黄酮化合物及铁、钙、镁等成分。
相思子因具毒性,不宜內服。外用多捣烂涂敷患处。其毒蛋白属细胞毒,与蓖麻子所含的毒蛋白相似。人体中毒后,体温先是升高,然后降低,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循环系统衰竭和少尿,最后出现溶血现象、尿血,逐渐呈现呼吸性窒息而至死亡。因此,相思子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慎用。如不慎中毒,先催吐或洗胃,然后导泻,并注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为防止血红素或其产物在肾中沉淀,可每日服小苏打5~15克;如溶血严重并有呼吸窒息现象时,要给氧、小量输血及使用中枢兴奋剂,并行人工呼吸。上述急救措施需在医院中进行,以防不测。
赤小豆 也叫红豆,古称“小菽”、“赤菽”,又名红小豆、赤豆、朱豆,为豆科一年生半缠绕草本植物赤小豆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夏秋荚果成熟时采收,为食药两用的佳品。
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脾、小肠经。据测定,赤小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粗纤维、灰分、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和B族维生素等成分,具有健脾益气、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之功,用于治疗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等证。赤小豆甘能补脾,性善下行而利水,故可作为滋养性食疗佳品,对脾虚湿盛、水肿胀满、肢体重困等疗效甚佳。《本草纲目》载:“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澼,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产难,皆病之有形者。”《食疗本草》亦载其“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赤小豆适宜各类型水肿之人,包括肾脏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如能配合乌鱼、鲤鱼或黄母鸡同食,消肿力更好;适宜产后缺奶和产后浮肿者,可单用赤小豆煎汤喝或煮粥食,“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饮。”(《产书方》)“通乳汁,和鲤鱼、鲫鱼、黄雌鸡煮食。”(《本草纲目》)。赤小豆还具有减肥之效,适宜肥胖之人食用。需要提醒的是,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之人忌食;《本草新编》还指出:“赤小豆,可暂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渗湿。湿证多属气虚,气虚利水,转利转虚而湿愈不能去矣,况赤小豆专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盖下身之湿真湿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
综上所述,此三种红豆来源不同,功效各异,有的甚至有毒,故应明辨,不可混用。 (韩德承)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中华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