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研讨 > 正文
编号:12883529
中医思维定势审视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498期
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形成的背景,对临证的影响,认识思维定势,惯性思维
     既然无法避开思维定势,就不如深入研究它,灵活用好它,既要充分享用思维定势处“常”之便利,也要克服摆脱思维定势应“变”之困难,才能做到灵活变通,发挥出“辨证论治”之优势,使思维定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是基于先前经历而形成的一种对事物或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性。换言之,也就是人的习惯性或固定化的思维方式。由于自身理论体系的特殊性,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医学的学习与应用中存在更为普遍,影响更为深刻,因而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认识思维定势

    思维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是有意识地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內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旨在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其形式按思维内容一般分为形象思维(又称直感思维,是借助于具体形象来展开的思维过程,要对大量表象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进而形成典型性形象,其思维的流程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惟由此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此外,尚有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即灵感思维,或称直感思维、顿悟思维,是一种不知不觉之中突然迅速发生的特殊思维。

    认识事物是一个逐步积累、加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先前的经历所形成的知识或经验,会成为思维活动赖以依靠的重要“记忆库”。在以后的认知中,人们会近乎本能地或习惯性地去“记忆库”中寻找相关的信息,形成一定的先入为主的心理准备状态,并以此作为思考问题的基点,去确立解决当前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步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