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883503
龙江医派:植根于黑土地上的医学流派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499期
龙江医派:植根于黑土地上的医学流派

     姜德友: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全国第五批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人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金匮要略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中医临床基础梯队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金匮要略》负责人,全国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主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首任会长,中华中医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副主任委员、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学术流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药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龙江医派丛书》总主编,黑龙江省名中医,省德艺双馨名医、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医青年专家、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年度人物、黑龙江省十佳公仆。

    2016年初,在黑龙江省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作为全省传统医药领域唯一的代表项目——“龙江医派”凭借其鲜明的诊疗特色及深厚的黑土文化底蕴,成功地跻身于这份遗产名录。业内专家评价说,龙江医派的入选,对于弘扬中医药国粹,传承龙江中医学术经验及临床技能,对中医药的运用、推广、转化均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必将为护卫民众健康、促进中医文化交流和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 百拇医药
    龙江医派到底是什么学派?其历史沿革和传承轨迹有哪些印记?本学派的医学精华和文化内涵是什么?在中医药事业不断进步的今天,龙江医派将会起到什么样的推动作用?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金匮要略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姜德友教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同时对龙江医派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植根于黑土地上的医学流派

    作为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首任会长,姜德友教授介绍说,龙江医派是我国北疆崛起的中医学术流派,是在黑龙江省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地理、气候等诸多因素交融下逐渐形成,有着鲜明地域和黑土文化特色的学术流派。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凝聚成独树一帜的诊疗风格及用药特色,其学术思想鲜明、北疆寒地特点浓郁。龙江中医在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病证结合、三因制宜等思想指导下,通过一代又一代医家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黑龙江省的寒地特点、民众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认识到常见疾病以外因寒燥、内伤痰热、气血不畅为主要病因病机,并积累了以温润、清化、调畅气血为常法的诊疗经验及具有黑土寒地特色的中医预防与调养方法。
, 百拇医药
    追本溯源,姜德友介绍,龙江地区医疗实践肇始于两千年前的肃慎时期,后经跌宕起伏的脉冲式发展历程,于民国时期形成龙沙系、汇通系、三大山系、呼兰系、松滨系、宁古塔系等六系。至伪满时期,高仲山来到哈尔滨成立中医学术团体,发行中医刊物,遍访贤才、兴办教育,逐步形成了以高仲山、马骥、韩百灵、张琪四大名医为核心的龙江医派。医派立足于黑土文化,以挖掘整理、传播发扬黑龙江省中医药诊疗技术为宗旨,致力于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探索中医药发展新模式,打造龙江中医药文化名片,为黑龙江省中医药文化的繁荣发展及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助力。

    抢救挖掘整理前辈经验

    为传承发扬龙江医派前辈学术精华,姜德友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对前辈经验的抢救搜集挖掘整理工作,历时5年多的努力,现已出版《龙江医派创始人高仲山学术经验集》《华廷芳学术经验集》《御医传人马骥学术经验集》《国医大师张琪学术思想探赜》《王德光学术经验集》《邓福树骨伤科学术经验集》和《邹德琛学术经验集》等著作,引起省内外中医爱好者的强烈反响,此外,尚有《吴惟康学术经验集》《王维昌妇科学术经验集》《白郡符皮肤外科学术经验集》《伪满时期黑龙江地区龙江医派医家学术经验荟萃》《黑龙江省名中医学术经验集锦》等多本著作正在编撰待版。《龙江医派丛书》已被英国大英图书馆收录为馆藏图书,在已出版丛书的引领和激励下,诸多龙江中医前辈的弟子及子女都投入前辈学术经验的挖掘整理工作当中,争相撰写、出版,丰富《龙江医派丛书》。
, http://www.100md.com
    姜德友教授评价指出,《龙江医派丛书》反映了龙江中医药事业近百年来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果,其中宝贵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对于现代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同时也是黑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流派工作室创医派研究会

    作为全国首批64家学术流派工作室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以探索建立龙江医派学术传承、临床运用、推广转化的新模式为己任,着力凝聚和培育特色优势明显、学术影响较大、临床疗效显著、传承梯队完备、资源横向整合的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群体,既促进中医药学术繁荣,又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为更全面地整合龙江中医资源,在姜德友教授团队的积极努力和奔走下,由黑龙江省民政厅批准、省中医药管理局为业务主管部门,于2013年3月成立了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研究会为省一级学会,以学术性、非营利性、公益性社会团体为特点,其宗旨是团结组织全省中医药工作者,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发掘、整理、验证、创新、推广龙江中医药学术思想,提供中医药学术交流切磋平台,加强龙江中医药的科研、医疗服务能力,为龙江中医事业的腾飞贡献力量。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与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相得益彰,为龙江医派学术文化创建工程,做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 百拇医药
    为繁荣龙江中医学术,营造学术交流氛围,2014年10月,由黑龙江省医派研究会主办的“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首届学术年会”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求真讲堂举行,与会专家以“龙江名医之路”为主题进行交流探讨。第二届龙江医派研究会学术年会于2015年6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举办,龙江医派传承人围绕黑龙江省四大名医及龙江医派发展史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同时通过《龙江医派会刊》的编撰,荟萃龙江中医药学术精华。

    建设龙江医派传承基地

    龙江医派传承工作室建成后,先后在台湾、深圳、天津、三亚及黑龙江省多地建立传承基地,2012年于台北市世界自然医学大学设立“龙江医派台湾分会”,在深圳第二中医院设立龙江医派传承工作室深圳工作站。为更好地发扬龙江中医学术,在姜德友教授的组织下,专家团队2014年、2015年先后在丹东市中医医院、长春市中医医院、东港市中医医院、牡丹江市中医医院、佳木斯市中医医院、三亚市中医医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满洲里市中蒙医院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主要开展讲座、出诊及带教工作,其中三亚市中医医院已成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及本科生实习基地,现已进行多次专家交流出诊带教工作。
, 百拇医药
    与此同时,在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工作室、研究会2013年开展了“发扬龙江医派优势特色,提升县级中医院医疗水平”帮扶活动,在黑龙江省省内设立了10个试点单位,2014年通过讲座、义诊等一系列活动,使各试点县后备传承人诊疗水平和门诊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2015年,根据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指示精神,在全省各地市县中医医院全面开展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的建设,全面提升黑龙江省中医院的学术水平与医疗服务能力,并编撰《龙江医派养生备要》,向民众发放。

    旨在研究培养中医药人才、发挥中医药优势的“龙江医派教育科学研究团队”于2014年被批准为黑龙江省首批A类教育教学研究团队,团队致力于建设一批学术底蕴深厚、中医特色鲜明的教育研究群体,以其探索中医思维人才的成长规律,培养能够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中医精英。

    通过在中医药大学举办“龙江医派杯”中医经典知识竞赛、英语开口秀、“龙江医派杰出医家马骥基金评选及颁奖活动”,激发全校学生学习中医的热情,强化了莘莘学子对龙江医派的归属感及凝聚力。
, http://www.100md.com
    创办医派学术文化节

    姜德友教授介绍,通过创办龙江医派学术文化节,建立龙江医派网站,打造龙江医派医学术文化品牌,宣传中医药文化思想等一系列举措,有力扩大了龙江医派的影响力。2012年以来,陆续举办了高仲山、马骥、华廷芳、孟广奇等龙江医派著名医家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使省内各界感受到了龙江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及前辈先贤披荆斩棘、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激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师生立志为龙江中医药的传承和发扬而奋斗。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创作的《弘扬龙江医派 传承岐黄文化》作品获全国中医药标志性文化作品三等奖,《“盛世龙魂篆岐黄 历久弥坚耀青囊”——龙江医派名老中医简传》获“天堰挑战杯”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创意设计竞赛二等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打造“龙江医派”文化品牌,承担文化传承创新使命》获黑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七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同时,龙江医派以黑龙江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为契机,大力挖掘全省中医药学术文化历史资源,梳理明晰龙江医学流派发展脉络,建成了龙江医学史馆,所编写的《龙江医派颂歌》在同学中广为传唱,激发了杏林学子们热爱龙江中医的热情和激情。龙江医派各项工作的推进,得到了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中国医药报、东北网、台湾《中国时报》、黑龙江日报等10余家媒体和平台的大量报道,在学术界及龙江民众中获得了良好声誉。

    在龙江医派各项工作的影响下,黑龙江省中医药事业在科普宣传、基层人才培养、民众辐射影响、经验挖掘整理、学术平台搭建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推动了省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的落实,让广大群众获益。(张锐 衣晓峰 孙许涛), 百拇医药(张锐 衣晓峰 孙许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