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名医名人 > 信息 > 正文
编号:13074403
神农炎帝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7日 中国医药报
神农炎帝
神农炎帝

     在数千年的中医药发展史上,涌现出很多名医大师,他们用实践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立项的“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代表人物肖像绘制工程”,是以纪念中国中医药发展史历代代表人物为目的的肖像创作工程,拟以71幅大型工笔人物画作品,完整表现中医药发展史的全过程。目前工程第一阶段21位名医画像已经完成。本版从即日起,将连续刊出这21位古代名医大师的肖像及故事,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药文化,掌握中医药知识,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神农,又称炎帝、伊耆氏。传说中的古代人物,与燧人氏、伏羲氏合称“三皇”,是农业与医药的创始人。后人托其名所作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

    相传少典氏之君娶于有蟜氏之女曰安登,生神农,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因其以火德代伏羲氏治天下,故曰炎帝。神农生活在原始社会末期,其民“茹草木之实,食禽兽之肉,未知耕稼”,食物的来源很不稳定,多有营养不良,又常常遇到有毒和腐败的食物,对先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炎帝乃“因天时,相地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始教民艺五谷,而农事兴焉”。神农还发明和运用陶器,先民可以对食物进行蒸煮,既能彻底消毒灭菌,又有利人体消化吸收。陶器用来贮存食物和水,可以防止污染和霉变,有利于维护人体健康。“神农耕而作陶”,从而开创了中国的农耕文化,人民的饮食卫生和身体健康有了初步保障。

    上古居民生存环境恶劣,罹患疾病,却未知药石。相传“炎帝始尝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复察水泉甘、苦,令人知所避就。”神农始尝百草,而始有医药。他在辨五谷的同时,遍尝百草,从多种植物中区分出药材以治民疾病,为利用草木祛病强身的开端。在我国民间还流传着“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由此神农始种茶树。神农尝百草和神农误食断肠草而亡的传说,体现了我国医药先祖为保障子民生命不畏艰难,不惧生死的高尚情怀,探索破解药物中毒的努力和成绩,为后世树立了崇高的医德风范。

    在遍尝百草的实践中,他将所尝试药草的性味、功能记录下来,形成了早期的药学著作。神农已成为我国古代药物学的代表和象征,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即以“神农”冠名,实际上即是无数先民千辛万苦寻求药物的经验记录。全书分3卷,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书中叙述了各种药物的名称、性味、有毒无毒、功效主治、别名、生长环境、采集时节以及部分药物的质量标准、炮炙、真伪鉴别等,所载主治证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170多种。全书根据养命、养性、治病三类功效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为君,无毒,主养命,多服久服不伤人,如人参;中品120种为臣,无毒或有毒,主养性,具补养及治疗疾病之功效,如鹿茸、红花;下品125种为佐使,多有毒,不可久服,多为除寒热、破积聚的药物,主治病,如附子、大黄。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治疗哮喘,大黄泻下通便,常山治疗疟疾等等。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书中有200多种药物至今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神农本草经》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总论中归纳了13条药学理论,如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可针对疾病的寒、热、湿、燥性质的不同选择用药;首次提出的“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遵从沿用;关于药物配伍的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的“七情”之说;以及剂型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丸、散、汤、膏适用于不同的药物或病症。全书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的精髓。

    作为中华文明的始祖,神农氏亲辨五谷、遍尝百草、首创工具,这一系列发现和发明,推动了中国原始社会完成了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田耕、从蒙昧到文明的过渡。《神农本草经》总结了古代先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的药物学成就,本虽早已散佚,但所幸有据《证类本草》等书的辑佚本,大体保存了原书面貌。

    (北京博爱堂名医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