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名医名人 > 信息 > 正文
编号:13074402
轩辕黄帝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4日 中国医药报
轩辕黄帝
轩辕黄帝

    黄帝,中华医学始祖,生活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本姓公孙,名轩辕。由于长期居住在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之滨,遂改姓姬;后活动于有熊(今河南新郑一带),亦称有熊氏。黄帝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与岐伯等对话,纵论医学、养生等,迭经流传,形成《黄帝内经》,为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生命知识的百科全书。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是少典之子,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禀赋神异。及长更是文治武功,无人匹敌。他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得其志;又大战蚩尤于涿鹿之野,诸侯咸尊为“天子”。完成统一华夏大业以后,黄帝“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以其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号黄帝。为了巩固领地,发展经济,黄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兵器,造舟车,守四野;养桑蚕,纺织布,制衣裳;法兽迹,造文字;烧陶器,建房屋,避风雪。黄帝已成为聚万千发明创造于一身,上古先民智慧的象征和化身。黄帝死后,葬在桥山(今陕西黄陵县)。

    其时战乱频仍,疾病屡屡发生,百姓生命时时受到威胁。为使百姓免于疾病困扰,黄帝“求民之瘼,恤民之隐”,对医学知识孜孜以求。宋代张杲在《医说》中载有黄帝由仙人那里获得医药知识的传说,“至盖上见中皇真人,受九茄散方;至罗霍见黄盖童子,受金银方十九首;适崆峒而问广成子,受以《自然经》”。

    黄帝为中国医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心忧黎元,体恤民生,有感于人禀阴阳二气而生,饮食、穿衣或有不当,加之外有六淫邪气的侵犯,内有喜怒哀忧的煎熬,因此染病夭亡时时而有,于是上穷天文,下究地理,观察五气,创立五行学说。据传,黄帝为了仰观天象,俯视四方,研讨治国安邦的策略,根据“天圆地方”之说,在山丘上筑起上圆下方、四面无壁、中有一殿的“明堂”。在明堂,他经常召集名医岐伯、伯高、鬼臾区、雷公等人研讨医学理论。在黄帝不断提出问题,岐伯、雷公等名医详尽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中医基础理论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问题的探索和阐释,最终形成《黄帝内经》。

    孔安国《尚书》序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黄帝内经》就是一部言医学“大道”——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它以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通过对人体这一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经过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提出了诸多中医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九卷八十一篇。其中,《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等基本理论;《灵枢》偏重论述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标志着中国医学由实践经验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体现了我们祖先在医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达到的水平,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渊薮。

    尤为可贵的是,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主张通过养生、摄生以达到益寿延年。

    黄帝又命俞跗、岐伯、雷公等人考察人体经络穴位,命巫彭、桐君配置药方,“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人民因之得以“尽享天年”。

    黄帝亲民爱民,活动足迹遍及大河上下、大江南北。他教化百姓,种谷艺木,创制医药,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他统一了中华民族,又亲手缔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医学的始祖。(北京博爱堂名医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