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2862133
显微镜下的病理之美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7日 生命时报
     通过动物模型,探讨发病机制和疾病进程

    本报记者 李 迪 本报驻中日医院特约记者 仇玉青

    看似花瓣的十二指肠杯状细胞,仿若樱花树的视网膜毛细血管,犹如野鸭戏水的股骨……原本生僻而学术的病理学涂片,竟能在显微镜下展现出如此魅力。

    近日,一场名为“科学与艺术”的讲座在中日医院举办。作为主讲者和拍摄者,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病理形态实验室主任技师潘琳说,显微摄影让她在裸眼无法企及的微观世界里,看到了生命的美和大自然的奇妙。

    “显微摄影为我打开一扇窗”

    潘琳工作的实验室,明亮、干净、温馨;窗台和柜子上的绿植,在阳光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今年60岁的潘琳,已在这间屋子工作了30多年。她说,这就是“第二个家”。

    潘琳从事的实验病理学研究,很容易与临床病理科相混淆。她告诉记者,临床病理科以诊断为主要目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而实验病理学的重心是研究动物模型,探讨发病机制和疾病进程,“由于伦理学问题,这些研究不可能在人身上进行。”

    回忆起10多年前第一次发现科学与艺术的关联,潘琳依然难掩兴奋。那时,从事基础研究多年的她,早已习惯看到写实、具象的病理形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