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癌症化验报告(2)
甲胎蛋白(AFP):主要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监测治疗效果。
糖类抗原19-9(CA19-9):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达82%。
糖类抗原72-4(CA72-4):常见于胃癌,及黏液性卵巢癌,常用于疗效监测。
糖类抗原242(CA242):在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
糖类抗原15-3(CA15-3):对于乳腺癌高度敏感。
糖类抗原125(CA125):可见于浆液性卵巢癌细胞和浆液性腺癌,部分输卵管、子宫内膜及宫颈内膜腺癌患者血清CA125亦有所升高。CA125是监测浆液性卵巢癌病程及治疗效果的重要的肿瘤标志。卵巢癌转移患者CA125升高更明显,经治疗后CA125可明显下降,若不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应考虑有残存肿瘤的可能。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是鳞状细胞癌的标志,可见于肺鳞状细胞癌、食管癌、宫颈癌。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见于神经内分泌癌,或含有神经内分泌成分的肿瘤,对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具有器官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癌的病程进展和疗效,判断预后,并可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
影像学报告中“结节”“占位”是癌吗?
对于疑似恶性肿瘤的患者来说,它是一种初步的印象,确诊还需要依赖病理诊断。“结节”“占位”等描述性词语,既有可能是良性病变,也可能是恶性病变。并不总是“癌”或“恶性肿瘤”的代名词,更不是最后诊断。
影像学报告中有时出现“血供丰富”的描述,这是癌的表现吗?
外科医生手术中可见到癌灶的周围有很多为它供血的血管,这些血管常扭曲、粗大、畸形,就像蟹足一样。因此,在影像报告中,可见到“该占位病变血供丰富”“病灶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的描述,这常常是怀疑癌灶的重要依据。
但是,许多良性病变,例如甲状腺腺瘤也会有丰富的血流信号,这些描述并不能说明这个病灶就是“癌”。反之,癌症早期,肿瘤的体积较小尚未形成肿瘤血管,B超等影像学检查常不能显示出肿瘤的血供情况。
PET/CT检查在肿瘤诊断中有什么作用?
PET/CT是将PET和CT整合在一台仪器上,组成一个完整的显像系统,被称作PET-CT系统。患者在检查时。经过快速的全身扫描,可以同时获得CT解剖图像和PET功能代谢图像,2种图像优势互补,在了解生物代谢信息的同时获得精准的解剖定位,从而对疾病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PET/CT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寻找肿瘤的原发病灶、明确分期、疗效评估、早期鉴别肿瘤复发、残余病灶和坏死、瘢痕,对肿瘤进行再分期、放疗靶区的勾画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人说“身体有没有癌,用PET/CT-扫就看清楚了”,真是这样吗?
PET/CT结果的判断需要结合病史、影像学表现等综合考虑。虽然PET/CT检查的准确率很高,多>90%,但也会存在假阴性结果(遗漏病变)或假阳性结果(“无中生有”)的可能。
乳腺钼靶检查发现有“钙化灶”,“钙化”与“癌”有关吗?
尽管对乳腺钼靶筛查还有一些争议,但多数专家认为其功不可没,是一项重要的乳腺检查项目。至于检查中发现的钙化,并非恶性肿瘤所独有,也可见于良性病变。在钼靶检查中,钙化灶从形态可分为典型良性钙化、可疑钙化、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不论哪种钙化形式或分布,都需要结合其影像学和其他表现综合判断,最终的确诊还是要依靠病理检查。, 百拇医药(中国抗癌协会)
糖类抗原19-9(CA19-9):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达82%。
糖类抗原72-4(CA72-4):常见于胃癌,及黏液性卵巢癌,常用于疗效监测。
糖类抗原242(CA242):在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
糖类抗原15-3(CA15-3):对于乳腺癌高度敏感。
糖类抗原125(CA125):可见于浆液性卵巢癌细胞和浆液性腺癌,部分输卵管、子宫内膜及宫颈内膜腺癌患者血清CA125亦有所升高。CA125是监测浆液性卵巢癌病程及治疗效果的重要的肿瘤标志。卵巢癌转移患者CA125升高更明显,经治疗后CA125可明显下降,若不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应考虑有残存肿瘤的可能。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是鳞状细胞癌的标志,可见于肺鳞状细胞癌、食管癌、宫颈癌。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见于神经内分泌癌,或含有神经内分泌成分的肿瘤,对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具有器官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癌的病程进展和疗效,判断预后,并可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
影像学报告中“结节”“占位”是癌吗?
对于疑似恶性肿瘤的患者来说,它是一种初步的印象,确诊还需要依赖病理诊断。“结节”“占位”等描述性词语,既有可能是良性病变,也可能是恶性病变。并不总是“癌”或“恶性肿瘤”的代名词,更不是最后诊断。
影像学报告中有时出现“血供丰富”的描述,这是癌的表现吗?
外科医生手术中可见到癌灶的周围有很多为它供血的血管,这些血管常扭曲、粗大、畸形,就像蟹足一样。因此,在影像报告中,可见到“该占位病变血供丰富”“病灶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的描述,这常常是怀疑癌灶的重要依据。
但是,许多良性病变,例如甲状腺腺瘤也会有丰富的血流信号,这些描述并不能说明这个病灶就是“癌”。反之,癌症早期,肿瘤的体积较小尚未形成肿瘤血管,B超等影像学检查常不能显示出肿瘤的血供情况。
PET/CT检查在肿瘤诊断中有什么作用?
PET/CT是将PET和CT整合在一台仪器上,组成一个完整的显像系统,被称作PET-CT系统。患者在检查时。经过快速的全身扫描,可以同时获得CT解剖图像和PET功能代谢图像,2种图像优势互补,在了解生物代谢信息的同时获得精准的解剖定位,从而对疾病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PET/CT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寻找肿瘤的原发病灶、明确分期、疗效评估、早期鉴别肿瘤复发、残余病灶和坏死、瘢痕,对肿瘤进行再分期、放疗靶区的勾画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人说“身体有没有癌,用PET/CT-扫就看清楚了”,真是这样吗?
PET/CT结果的判断需要结合病史、影像学表现等综合考虑。虽然PET/CT检查的准确率很高,多>90%,但也会存在假阴性结果(遗漏病变)或假阳性结果(“无中生有”)的可能。
乳腺钼靶检查发现有“钙化灶”,“钙化”与“癌”有关吗?
尽管对乳腺钼靶筛查还有一些争议,但多数专家认为其功不可没,是一项重要的乳腺检查项目。至于检查中发现的钙化,并非恶性肿瘤所独有,也可见于良性病变。在钼靶检查中,钙化灶从形态可分为典型良性钙化、可疑钙化、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不论哪种钙化形式或分布,都需要结合其影像学和其他表现综合判断,最终的确诊还是要依靠病理检查。, 百拇医药(中国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