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不如行动
明朝时的冯梦龙曾言:“富贵本无根,尽从勤中得。”人生在世,富贵、名利是多数人为之心动的目标。人们羡慕成功者,就在于成功者代表的是对人生目标的成功追求,代表的是对理想的一种实现。然而,人人都有远大的理想,成功者却寥寥,原因何在?《礼记·中庸》中说:“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这句话很准确地点出了成功者的最大特点,即有着超乎常人的践行决心和行动能力。
生命健康,更是人生的一大追求目标,甚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令人心动的人生目标。然而,好养生者众,能得道者少,古今寿逾九旬且少病痛者更是寥寥。古人对此喟叹:“神仙本是凡人做,只为凡人不肯修。”一句话切中肯綮,点出了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不肯修”,即不能很好地践行养生。所以对于养生,“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心动不如行动!
首先,行动是实现心动目标的根本保障。俗话说:“岸上学不好游泳,嘴里说不出庄稼。”不论心动于福寿绵延,还是心动于健康少病,必须将这些美好的愿望落实于实践,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行动是实现心动目标的保障。《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养生亦然,有千里之志,还要脚踏实地,才能一步步实现。
其次,行动是检验心动内容的唯一标准。南宋长寿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今时代,信息爆炸,其实日常生活中可以十分便捷地获取养生知识。但是这些海量的信息究竟哪些适合于自己,哪些对自己效果很好,哪些对自己效果不明显甚至有副作用,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为金玉之言。另外,很多养生理念是否正确,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如生活作息规律、各年龄阶段养生要点、养生观念、养生指导原则等,这些理念、认识是否符合个体生命发展规律,是否能有效指导个体养生实践,也需要在养生践行中体察并进一步完善。古人对此总结为“药无贵贱,中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值得学习体味。因此,要了解令人心动的养生理念与方法是否科学,就要将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正所谓“博闻而体要,广见而善行”。
总之,《礼记·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所以心动于养生,不如行动在当下。, http://www.100md.com
生命健康,更是人生的一大追求目标,甚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令人心动的人生目标。然而,好养生者众,能得道者少,古今寿逾九旬且少病痛者更是寥寥。古人对此喟叹:“神仙本是凡人做,只为凡人不肯修。”一句话切中肯綮,点出了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不肯修”,即不能很好地践行养生。所以对于养生,“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心动不如行动!
首先,行动是实现心动目标的根本保障。俗话说:“岸上学不好游泳,嘴里说不出庄稼。”不论心动于福寿绵延,还是心动于健康少病,必须将这些美好的愿望落实于实践,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行动是实现心动目标的保障。《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养生亦然,有千里之志,还要脚踏实地,才能一步步实现。
其次,行动是检验心动内容的唯一标准。南宋长寿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今时代,信息爆炸,其实日常生活中可以十分便捷地获取养生知识。但是这些海量的信息究竟哪些适合于自己,哪些对自己效果很好,哪些对自己效果不明显甚至有副作用,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为金玉之言。另外,很多养生理念是否正确,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如生活作息规律、各年龄阶段养生要点、养生观念、养生指导原则等,这些理念、认识是否符合个体生命发展规律,是否能有效指导个体养生实践,也需要在养生践行中体察并进一步完善。古人对此总结为“药无贵贱,中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值得学习体味。因此,要了解令人心动的养生理念与方法是否科学,就要将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正所谓“博闻而体要,广见而善行”。
总之,《礼记·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所以心动于养生,不如行动在当下。,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