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读书汇 > 正文
编号:12998280
真的有入口就能毙命的毒药吗?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29日 磕学家
     在好多古装影视剧里,我们总是能看到,有一些厉害的毒药,让人一吃就死,大多数都死得很平静,而且全都是嘴角流血。那么在中国古代,真有这么厉害的毒药吗?“大象公会”发表了一篇文章,探讨了这个话题。

    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这本书里曾经说:“毒,害人之草。”可见人们当时对“毒”的直观认识,就是在能害人的草里,所含有的东西。

    在漫长的实践中,中国古人总结出五种比较好用的毒药,分别是乌头、鸩毒、鹤顶红、见血封喉断肠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见效快,而且容易携带。

    其中乌头里含有乌头碱,它能麻痹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因此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使人的心率加快,引发心律紊乱,让血压、体温突然下降,呼吸困难,如果不及时救治的话,中毒的人很快就会死掉。只需要0.2 毫克的乌头碱就能让人中毒,3 到 5 毫克就可以致人死亡。

    因为乌头见效快,据说“入口即死”,所以古人很喜欢用乌头做毒药。《左传》中就曾记载,晋献公的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上位,就去毒害公子申生,在申生吃的肉里面放了乌头。另外,在已经失传的《后魏书》里,据说也写到过,匈奴人一到了秋天,就收集乌头制成毒药,涂抹在箭头上猎杀禽兽,甚至还把这种毒药用在军事上。现代研究表明啊,只需要川乌 3—30 克,或者是草乌 4—5 克,就能让人有中毒的反应。而要是精心煎制,仅仅是1 克重的草乌,也能让人中毒。可以想象,因为古代落后的提炼技术,这种毒药就成了投毒者的利器。

    另一种有名的毒药,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古人认为,它的羽毛有剧毒,只要用鸩的羽毛在酒水里浸泡一下,普通的酒就会变成鸩酒。古代传说,有鸩鸟的地方就有犀牛,所以犀牛角,是鸩毒的唯一解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鸩杀事件,就是唐中宗的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联手鸩杀唐中宗这件事。但现代人并没有发现有“鸩”这种鸟,也许这只是中国古人出于对高效毒药的美好向往,故意杜撰出来的一种动物吧。

    还有一种毒物叫鹤顶红,就是红信石,也叫信石、砒石、砒黄。其实呢说的就是砒霜。一般的急性砷中毒,首先是呕吐、腹部疼痛、腹泻带血,随后人就会痉挛,肝肾发炎,血液凝结。只要口服砒霜10 到 50 毫克,就会导致中毒; 60 到 200 毫克就能致死。所以在影视剧里,坏人往往会打开一小包白色的粉末,掺入酒中,受害者只要喝了酒,就会马上死掉。这种描写,还比较符合现实,只是现实中受害者死的样子,远没有电视剧里表现得那么血腥和恶心。

    还有一种毒物,叫“见血封喉树”,它是自然界里最毒的植物之一。乳白色的树汁里含有多种剧毒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导致肌肉松弛、血液凝固、心脏跳动减缓,最后心跳停止就死掉了。古人常把这种汁液涂抹在箭头上,用来打仗。

    而断肠草,实际上说的是“钩吻”。钩吻的根和叶,毒性都很大,尤其以嫩叶的毒性最大。人如果不小心误食了三、四片,就会中毒,轻的呼吸困难,重的死于呼吸停止。这种植物也是因为用不了多少剂量,就能让人死掉,所以经常被古人拿来用。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啊,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人想用这种钩吻,去毒害北魏的军队和皇帝,幸亏北魏皇帝随身携带了从北方运来的饮用水,没有喝有毒的水,也就没中圈套。

    最后一点就是,古人投毒啊,大多数都是投入酒、饭或者是汤药里。因为提炼技术有限,这些毒药本身含有大量杂质,有难以掩饰的异味,所以下毒的成功率并不高。我们平常读古人写的书,会看到许多关于毒杀的故事,但是写这些故事的人,不可能像现代人那样精确的叙述,我们也就没办法知道具体投了多少剂量。甚至连用的是哪种毒,也都没说清楚。不过这倒是给现如今的影视编剧们,留下了无尽的创作空间。这恐怕是当年的古人,未曾想到的吧。

    本文源自:《真问真答:中国古代有入口毙命的毒药吗|大象公会》

    稿:刁敏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