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科技成果“接地气”
2015年10月,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手段,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意见》要求到2020年,浙江形成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成为全省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浙江中医药科技创新并为中药企业提供科技支撑的“龙头”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这些年来与多家企业联袂力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走出了一条中医药科技成果接地气的资本化、产业化运作之路,其硕果累累。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省立同德医院院长柴可群说,中医药将越来越凸显出价值,该院将进一步发挥科研创新作用,加快成果转化,促进浙江中医药事业和健康产业更大发展。
从蚕砂中寻宝:治贫血溃疡病有新药
《本草纲目》记载:“蚕砂,治头风、风赤眼,其功亦在去风收湿也。”
上世纪末开始,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蚕业药用资源研发中心主任、现为顾问的魏克民研究员领衔蚕砂研究,发现了蚕砂中蕴藏着“铁叶绿酸钠”,它可影响血红蛋白的结构,具护肝、升白细胞、抗贫血等作用。
该院依托国内首创的提取工艺,从蚕砂中提取“铁叶绿酸钠”,与企业合作近10年后,以“铁叶绿酸钠”为原料的新中药“生血宁片”,于2000年11月获国家新药证书,2005年1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血宁片”主要功能为益气补血,用于缺铁性贫血属气血两虚患者,达到既补充优质铁源、刺激骨髓造血,又赋活血细胞,协同体内食物中游离铁的吸收,起到三重功效联合作用。该药临床起效快,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适用于各类人群,尤其对妇女、儿童和老人等免疫力低下患者的治疗更优。“生血宁片”已进入医保用药,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研制的国药蚕蛹复合氨基酸制剂“舒乐康胶囊”,治疗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重度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的疗效确切,其总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
蚕砂提取物制剂“肝血宝片”,累计产值达25亿元以上。
“生血宁片”和“铁叶绿酸钠”的研制成功,也为我国蚕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以及从大自然中寻找天然药物开拓了思路。接着,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相继开发了“红录胶囊”;该药以“铁叶绿酸钠”为主要功效成分,配以滋补精血、健脾降脂作用的中药桑葚、绞股蓝、山楂、枸杞、大枣,对改善营养性贫血,尤其对缺铁性贫血患者更为适宜;此药并能调节血脂,增强血脂代谢功能,使血清总胆醇浓度、甘油三酯、动脉硬化指数显著下降。
同时,开发出“绿威胶囊”,系由茯苓、山楂、薏苡仁、叶录素铜钠盐、复合氨基酸等组成,此药能改善胃肠道功能和有效保护胃黏膜,并对增强免疫调节作用十分明显。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用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浦锦宝说,目前“铁叶绿酸钠”的应用在临床上正从血液科扩展到消化科,未来可能向妇产科、肾病科等延伸。
从古方中创新:研制“壳聚糖”系列产品
据《本草纲目》:“用生虾、黄丹捣和,敷贴患处,可治血风臁疮。”据此,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海洋药物研究实验室经过反复研究,终于从虾壳、蟹壳中提取特殊物质“壳聚糖”,并证实了这一物质的抗菌、抗肿瘤、降血脂等药理作用。
联手浙江金壳药业有限公司,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将相关科研成果转化,成功研究了“壳聚糖”定向降解技术,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在,“金壳药业”已建成全国首家药用甲壳素GMP生产基地,系列产品的年销售额连续5年超亿元。
此外,通过“壳聚糖”研制成功的面膜用于祛斑美容和手工皂等,已广泛进入市场。
如今,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为满足医药企业和医院需求,正在推进多种“壳聚糖+”产品研发,并取得了明显进展。“壳聚糖+”止血粉正在申报医疗器械类产品;“壳聚糖+”人工泪液正进入最后技术攻关阶段。
从科研中探索:不断开发国家新药品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的科技成果转化,以往大多来自于从实验室到车间,即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交给药厂生产;而现在,改为“车间-实验室-中试平台-车间”,这一新模式的优点是从市场(车间)需求出发,由实验室进行研发,然后通过生物医药中试孵化平台,最后进入车间进行规模化生产。平台的建立,形成了对生物医药研发链和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的全覆盖,从而有效促进生物医药企业的新药研发积极性和科技转化能力,利于提升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和生物医药产业能级。
“铁皮石斛”是家喻户晓的医药保健品。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基础研究所副所长吴人照研究员团队,历时10余年不断为浙江药企天皇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反复研究“铁皮石斛”颗粒的药效。结果提示,“铁皮枫斗颗粒”对气阴两虚者均具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并证明具有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和逆转萎缩的疗效。该项研究获得了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4项,并于2013年2月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药物临床研究批件。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完成后即可全面推广。
归脾方,由始载于古籍《济生汤》中的党参、炒白术、黄芪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效,制成蜜丸,用于心脾两虚、肢倦乏力等症,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但此丸质地坚硬,而服用量较大,服后易引起消化吸收不良,特别是胃肠功能不良者更难适用。因此,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对“归脾丸”进行剂型改良和二次开发,研制为“归脾颗粒”,获得了国家新药证书,由浙江“爱生药业”产销。
现在,“归脾颗粒”在经典方的基础上配伍人参等中药,经药理研究与临床实践,“归脾颗粒”还可用于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胃溃疡、阳痿等症,该药成为临床常用中成药。“归脾颗粒”已是浙江省OTC市场的标杆产品。
浙江中医药研究院还通过中药材资源培育利用与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确立药材标准:“一种三叶青的人工栽培方法”,2010年12月获国家专利;开展“桑黄”药性研究,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完成了“红豆杉”抗肿瘤系列试验及安全性研究,建立了浙江省南方红豆杉地方药材标准,为“红豆杉”全面临床试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截至2016年1月,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出“肝血宝片”“归脾颗粒”“胃复春片”等国家新药14个;获得“铁皮枫斗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扩大适应症研究”等新药临床研究批件4个;获批蚕蛹复合氨基酸保健食品“补骨神口服液”“维生胶囊”和“鸽鳖精口服液”等保健品16个。与此同时,获得“含蚕蛹复合氨基酸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用于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应用及制剂”和“鼠尾取血仪”等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共43项。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建有国家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两个,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4个。近3年来,该院开展横向课题和技术服务共达400余项。(章关春 应晓燕) (章关春 应晓燕)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作为浙江中医药科技创新并为中药企业提供科技支撑的“龙头”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这些年来与多家企业联袂力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走出了一条中医药科技成果接地气的资本化、产业化运作之路,其硕果累累。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省立同德医院院长柴可群说,中医药将越来越凸显出价值,该院将进一步发挥科研创新作用,加快成果转化,促进浙江中医药事业和健康产业更大发展。
从蚕砂中寻宝:治贫血溃疡病有新药
《本草纲目》记载:“蚕砂,治头风、风赤眼,其功亦在去风收湿也。”
上世纪末开始,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蚕业药用资源研发中心主任、现为顾问的魏克民研究员领衔蚕砂研究,发现了蚕砂中蕴藏着“铁叶绿酸钠”,它可影响血红蛋白的结构,具护肝、升白细胞、抗贫血等作用。
该院依托国内首创的提取工艺,从蚕砂中提取“铁叶绿酸钠”,与企业合作近10年后,以“铁叶绿酸钠”为原料的新中药“生血宁片”,于2000年11月获国家新药证书,2005年1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血宁片”主要功能为益气补血,用于缺铁性贫血属气血两虚患者,达到既补充优质铁源、刺激骨髓造血,又赋活血细胞,协同体内食物中游离铁的吸收,起到三重功效联合作用。该药临床起效快,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适用于各类人群,尤其对妇女、儿童和老人等免疫力低下患者的治疗更优。“生血宁片”已进入医保用药,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研制的国药蚕蛹复合氨基酸制剂“舒乐康胶囊”,治疗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重度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的疗效确切,其总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
蚕砂提取物制剂“肝血宝片”,累计产值达25亿元以上。
“生血宁片”和“铁叶绿酸钠”的研制成功,也为我国蚕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以及从大自然中寻找天然药物开拓了思路。接着,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相继开发了“红录胶囊”;该药以“铁叶绿酸钠”为主要功效成分,配以滋补精血、健脾降脂作用的中药桑葚、绞股蓝、山楂、枸杞、大枣,对改善营养性贫血,尤其对缺铁性贫血患者更为适宜;此药并能调节血脂,增强血脂代谢功能,使血清总胆醇浓度、甘油三酯、动脉硬化指数显著下降。
同时,开发出“绿威胶囊”,系由茯苓、山楂、薏苡仁、叶录素铜钠盐、复合氨基酸等组成,此药能改善胃肠道功能和有效保护胃黏膜,并对增强免疫调节作用十分明显。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用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浦锦宝说,目前“铁叶绿酸钠”的应用在临床上正从血液科扩展到消化科,未来可能向妇产科、肾病科等延伸。
从古方中创新:研制“壳聚糖”系列产品
据《本草纲目》:“用生虾、黄丹捣和,敷贴患处,可治血风臁疮。”据此,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海洋药物研究实验室经过反复研究,终于从虾壳、蟹壳中提取特殊物质“壳聚糖”,并证实了这一物质的抗菌、抗肿瘤、降血脂等药理作用。
联手浙江金壳药业有限公司,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将相关科研成果转化,成功研究了“壳聚糖”定向降解技术,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在,“金壳药业”已建成全国首家药用甲壳素GMP生产基地,系列产品的年销售额连续5年超亿元。
此外,通过“壳聚糖”研制成功的面膜用于祛斑美容和手工皂等,已广泛进入市场。
如今,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为满足医药企业和医院需求,正在推进多种“壳聚糖+”产品研发,并取得了明显进展。“壳聚糖+”止血粉正在申报医疗器械类产品;“壳聚糖+”人工泪液正进入最后技术攻关阶段。
从科研中探索:不断开发国家新药品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的科技成果转化,以往大多来自于从实验室到车间,即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交给药厂生产;而现在,改为“车间-实验室-中试平台-车间”,这一新模式的优点是从市场(车间)需求出发,由实验室进行研发,然后通过生物医药中试孵化平台,最后进入车间进行规模化生产。平台的建立,形成了对生物医药研发链和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的全覆盖,从而有效促进生物医药企业的新药研发积极性和科技转化能力,利于提升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和生物医药产业能级。
“铁皮石斛”是家喻户晓的医药保健品。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基础研究所副所长吴人照研究员团队,历时10余年不断为浙江药企天皇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反复研究“铁皮石斛”颗粒的药效。结果提示,“铁皮枫斗颗粒”对气阴两虚者均具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并证明具有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和逆转萎缩的疗效。该项研究获得了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4项,并于2013年2月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药物临床研究批件。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完成后即可全面推广。
归脾方,由始载于古籍《济生汤》中的党参、炒白术、黄芪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效,制成蜜丸,用于心脾两虚、肢倦乏力等症,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但此丸质地坚硬,而服用量较大,服后易引起消化吸收不良,特别是胃肠功能不良者更难适用。因此,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对“归脾丸”进行剂型改良和二次开发,研制为“归脾颗粒”,获得了国家新药证书,由浙江“爱生药业”产销。
现在,“归脾颗粒”在经典方的基础上配伍人参等中药,经药理研究与临床实践,“归脾颗粒”还可用于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胃溃疡、阳痿等症,该药成为临床常用中成药。“归脾颗粒”已是浙江省OTC市场的标杆产品。
浙江中医药研究院还通过中药材资源培育利用与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确立药材标准:“一种三叶青的人工栽培方法”,2010年12月获国家专利;开展“桑黄”药性研究,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完成了“红豆杉”抗肿瘤系列试验及安全性研究,建立了浙江省南方红豆杉地方药材标准,为“红豆杉”全面临床试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截至2016年1月,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出“肝血宝片”“归脾颗粒”“胃复春片”等国家新药14个;获得“铁皮枫斗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扩大适应症研究”等新药临床研究批件4个;获批蚕蛹复合氨基酸保健食品“补骨神口服液”“维生胶囊”和“鸽鳖精口服液”等保健品16个。与此同时,获得“含蚕蛹复合氨基酸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用于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应用及制剂”和“鼠尾取血仪”等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共43项。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建有国家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两个,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4个。近3年来,该院开展横向课题和技术服务共达400余项。(章关春 应晓燕) (章关春 应晓燕)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鎺ㄥ瓨缁欐湅鍙�
鍔犲叆鏀惰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