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名医名人 > 信息 > 正文
编号:13074391
皇甫谧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9日 中国医药报
皇甫谧
皇甫谧

    皇甫谧(215~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宴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魏晋时期著名针灸学家、史学家,后世推崇为针灸鼻祖。

    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但至其祖、父两代,已是家境衰落。其出生后生母亡故,幼年过继给叔父,15岁时随叔父迁居新安(今河南渑池)。年20,仍不好学,游荡无度,人以为痴。婶母含泪责备其“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教导他要“修身笃学”。皇甫谧深受触动,从此改弦易辙,发奋向学,拜乡人席坦授书,勤力不怠。因家贫,只能“躬自稼穑,带经而农”,竟然“博综典籍百家之言”。皇甫谧个性沉静寡欲,身居困境而怀高尚之志,惟以著述为务。朝廷曾迭次征聘,他均托病不仕。他不肯结交权贵,谓“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仍耽玩典籍,废寝忘食,时人谓之“书淫”。

    皇甫谧因病学医,并主要依靠自学取得成功。他42岁时,患风痹之疾,半身不遂,右腿偏小,且兼耳聋。加以讲求服石,致身体极度衰弱,辗转床褥。病痛的折磨,激励他决心攻读医学,“习览经方,手不辍卷,遂尽其妙”,终于在医学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皇甫谧最重要的贡献,是撰集了《针灸甲乙经》。他学习和钻研《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又称《黄帝明堂经》)三部医学经典著作后,大胆质疑。他认为,《素问》、《灵枢》“亦有所亡失”,“其论遐远,然称述多而切事少”,且其编次也不尽如人意。对主要论述针灸的《灵枢》(《九卷》),认为“其义深奥,不易览也”。尤其是,《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于是,他将三部经典的内容,分类归纳,“使事类相从”,又“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名曰《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后世简称《针灸甲乙经》、《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撰成于魏甘露四年(259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荟萃了晋以前的针灸学术成就。全书共128篇,以天干为序编次,故以“甲乙”名之。这部著作将散见于《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各篇的同类经文汇集一处,使得内容更为系统而又实用,为后人的阅读、研究和利用提供了便利。书中收载的穴位,由《内经》的100余穴,增加至349穴,创立针灸治疗处方,记载了百余种病证的治疗。《针灸甲乙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皇甫谧也成为针灸的标志性人物。

    《针灸甲乙经》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的针灸部分即是承袭该书。孙思邈认为,凡欲为大医,必须熟谙《针灸甲乙经》。唐代还将该书列为太医院学习和考试的内容。被视为穴位规范的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其穴位和适应证几与该书全部相同。在古代日本、朝鲜等国的医事律令中,《针灸甲乙经》都被列为医学必读教材。由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已经亡佚,故该书保存的内容弥显珍贵。此外,皇甫谧还撰有《皇甫谧脉诀》、《寒食散方》、《解寒食散方》等医学著作。

    皇甫谧在文学和史学方面也很有建树,他撰有《帝王世纪》、《玄宴春秋》、《年历》、《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以及大量诗赋。前人评述:“晋时著书之富,无若皇甫谧者。”(李巨来《书古文尚书冤词后》)

    皇甫谧生于东汉,长于曹魏,殁于西晋,在动乱的社会环境里,身负重疾,以一介布衣,自甘淡泊,不肯攀附权贵,以拯危济困,埋头著述为务,显示了他的高尚人格,也赢得了后人的景仰和赞赏。

    (北京博爱堂名医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