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用药先分寒热
■ 用药指南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 谢静 咳嗽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或是感受外邪, 或因脏腑功能失调。因此,应搞清原因对症施治,不要擅自滥用。
一般来说,起病急,病程短,伴恶寒、发热、流涕、鼻塞等表证的常是外感咳嗽。外感咳嗽又可分为风寒与风热两型。 风寒咳嗽,在此基础上,又会出现咳嗽频频、咽痒、咳痰稀白等。治疗时应用辛温宣肺药如炙麻黄、苏叶、杏仁、荆芥、白前、法半夏、陈皮等; 风热咳嗽的人则表现为,咳痰不爽,痰白黏稠或黄,咽红疼痛,鼻流黄涕,治疗应辛凉宣肺,用药如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等。
但若辩为热证又单用热药,如麻黄、细辛、干姜之类,相当于“火上浇油”,而辩为寒证又大量使用凉药,如瓜蒌皮、黄芩、桑白皮、栀子等,则无异于“雪上加霜”。 还有一种燥邪犯肺导致的咳嗽,多发生在秋季,主要特点为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伴鼻燥咽干,心烦口渴,皮肤干燥等,可加用润燥生津的沙参、 麦冬、玄参等。如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未伴表证者常是内伤咳嗽,内伤咳嗽当辩痰热咳嗽和痰湿咳嗽。痰热咳嗽表现为痰多色黄黏稠,伴口渴烦躁,小便黄少,大便干燥等, 可用清肺化痰之药如桑白皮、黄芩、栀子、瓜蒌皮、浙贝母等; 痰湿咳嗽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胸闷困倦,纳食减少等, 可用温肺化痰药如陈皮、法半夏、茯苓等。
咳嗽反复迁延,日久可损伤正气,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若出现咳嗽反复,清晨为主,痰白清稀,多汗,气短懒言,不思饮食等,常是肺脾气虚。 治疗当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药物可选太子参、茯苓、白术、陈皮、法半夏、黄芪等;若出现干咳无痰,手足心热,夜间盗汗等,则可能是阴虚咳嗽, 可用沙参、 麦冬、玉竹、桑叶等药物。
此外,很多人咳嗽急于用可待因、右美沙芬、复方甘草片等镇咳药希望能快速改善症状。但这可能导致气道的分泌物难以排出而加重呼吸道症状,尤其是儿童,更要慎用。 (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