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857337
为了万千孤独症孩子不孤独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31日 《情感读本·道德篇》
     她拿出一大包孩子们手工课做好的“扎染手帕”“扎染丝巾”,“怎么样,还挺漂亮吧?”这些产品经过包装后会放在售卖区售卖,同时“天真者绘画”网店也同时销售,“收益除了成本外,其余会返给孩子们,做为他们的劳动所得。想法很简单,希望这些课程能成为孩子们未来赖以生存的技能。”

    与孤独症孩子接触的越多,石原李华越发现一个问题,孩子的存在让孤独症家庭失去了他们所有的生活,整体的焦虑以及对未来的恐慌。“我们在外面艰辛打拼是因为我们回到家里可以安心的睡,整个人是放松的。但对孤独症孩子来说,家庭却在变成康复中心。”

    如何足够安全地接纳他们,让他们享受到自己去做事情获得的快感,石原李华像一个虔诚的信徒,每一个用词都是那么小心谨慎。自闭症孩子很真实,对外界环境很敏感,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有处变不惊的应变能力,“如果我们很焦虑,孩子们连坐都坐不住。”石原李华说,“家庭也是一样,千万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这会带来恶性循环,甚至未来的暴力倾向。”

    为了让“星星的孩子”不孤独

    除了在“天真者的绘画”工作室之内,孩子们也会得到一些志愿者教师们的帮助。比如一节“即兴戏剧课”。“来来,晴晴,你正行走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周五的晚上,崇文门附近一个居民小区的公共图书室里,“天真者绘画”的“即兴戏剧课”正在进行。室内温度并不是很高,穿着短袖T恤的马岩在卖力热场。胖胖身材,头发垂额,圆圆眼镜后一双深邃的眼睛。马岩是“天真者的绘画”“即兴戏剧课”的志愿者老师,也同时是“伴路人工作室”负责人,是话剧《崂山道士》《山丘》《家宴》的导演、编剧,是在国内较早提出“咖啡戏剧”“全民戏剧”的年轻艺术家。

    晚上的课孩子来得并不多,倒是志愿者来了不少,他们多半也是马岩“戏剧工作室”的粉丝。

    故事分角色扮演时,“话密”的晴晴总会把课堂的主题带跑,马岩总是拿出即兴戏剧的看家本领适时把几个15、6岁的特殊孩子再拽回到课堂里。

    平平是个非常漂亮的小姑娘,从课程开始,她就一直旁若无人地缠着身边的志愿者姐姐、一名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独自私语,完全不去理会马岩卖力的授课。课外休息区,平平的妈妈告诉记者,“她特别爱来上课,总说是‘来找小姐姐’。”

    之前,马岩在自己的话剧《崂山道士》的公演现场,特意邀请了他的这批特殊的学员和普通观众一起观看演出。演出当中,有孩子坐不住,甚至情绪不稳的情况,当工作人员跟一旁的观众悄悄说明后,观众都能非常理解配合,“平等包容的接纳他们融入社会不是不可能。”马岩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如今,话剧《恒星》正在紧锣密鼓地后期排练当中,这部以孤独症群体为主要内容的原创话剧,是马岩和他的团队特意为“自闭症日”创作的,届时将在北京“蓬蒿剧场”展演。马岩说,这里有很多自己和自闭症孩子接触后的感悟,希望能展现出与以往大众心里不一样的孤独症人群形象。

    晚上9点,“即兴戏剧”结束,子轩抱着陪了他一晚上的志愿者哥哥,半天不松开。晴晴始终不愿意穿鞋回家,平平更是磨蹭了很久……劝走几个孩子,课后的学习评估直到10点才结束。

    “其实我们大家都过得很清苦,但都很充实。”只有21岁的曾琦从南京特教学院毕业刚满一年,一脸稚气,但好看的面容上透着坚定和甜蜜,“这里幸福感很强,看着他们每天进步,好开心。”

    谭旭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http://www.100md.com(强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