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882180
互联网时代医生如何保护患者隐私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531期
     在这传播变得轻而易举的互联网时代,隐私也随时可能被暴露在大众视线中,医疗行业同样不能幸免。

    在网上看见自己的病历?有可能

    几个月前,某明星由于睾丸受伤入院,而手术通知单被流传到了网上,瞬间传遍大街小巷。

    按道理,这种内部医疗文书是不能向外流传的,因为这份通知单上除了遮蔽掉了患者的病房、床位、住院号等次要信息外,主要的姓名、年龄、诊断、手术方式等均未做任何处理。

    可以想象,对于一个明星来说,这些个人隐私的泄露是何等严重。即使当时手术的不是明星,而是你我的亲戚朋友,大概也不希望看到个人的资料被这样公开。然而遗憾的是,对于患者的隐私保护,我们目前还差得很远。

    类似的还有2015年发生在西安的手术室照相事件。尽管事后当地卫生管理部门尽快做出了处理当事人和领导的决定,而且病人也原谅了医生的拍照行为,但就其本质来说,仍是严重侵犯患者隐私的行为。若手术不成功,或者患者继续追究,恐怕就不只是简简单单处理了事。
, http://www.100md.com
    我们都应该学习如何保护每个患者的医疗隐私,因为这同时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我国互联网隐私管理缺失

    美国于1991年就颁布了HIPAA法案(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这项法案规定了患者在入院之内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并在公布后的20年内不断进行更新与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也加入了有关的内容。

    同时,美国国家联邦医学伦理委员会也颁布了Model Policy Guidelines for the Appropriate Use of Social Media and Social Networking in Medical Practice(社交互联网时代如何适当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医学实践准则)。

    在英国,也有类似的法令颁布。

    而我国,尽管互联网或各种媒体(微博、微信、网站、APP等)已经占领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但有关这部分的管理仍处于空白状态。
, 百拇医药
    有些微博“大V”、微信公众号为了吸引眼球,采用了分享医学故事和图片、在线医疗等方式进行推广。而其中,很多内容是有可能触犯患者隐私,甚至可能引起纠纷的。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给医生的建议

    笔者综合了国外各大机构,各大医学专业网站有关患者隐私保护的条例,并结合国情,对如何保护患者隐私提出以下建议。

    不要随手在医院内拍照上传

    不要随手在医院内拍照上传,特别是手术室、ICU、急诊科等“容易惹麻烦”的科室。也许今天就诊的是个帅哥,或者是儿科可爱的孩童,或者是平时难得一见的明星,但是从穿上白大褂起,医生就应该更专业地面对这些患者。

    慎加患者为好友,把工作和生活分开

    作为医生,加患者为微信或微博好友要慎重,建议使用专门的号码,不要把工作上的事情带到生活之中。
, http://www.100md.com
    保护你的HIS账号

    大部分医院都采用了HIS系统,同时进行了院内的联网,影像资料、病理资料等均可通过HIS网络进行传输。这一系统一般不和外网相连,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患者的隐私安全。

    然而在实际中,很难保证医生的个人账户完全没有泄露。进修医生、实习生都有可能利用医生的账号查看病人信息。更可怕的是,医生在短暂离开电脑时,大部分的HIS系统不能自动退出锁屏,这一切都存在潜在的信息泄漏风险。

    不要在病房以外谈论病情,特别是在医院的电梯等公共场所或知乎、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上

    大部分医院的电梯都人满为患,病人家属和医生挤在一起。这时候最不适合的话题就是医生所负责病人的病情,特别是危重病人的病情。

    而在网络上,很多人,特别是微博“大V”或者是知乎达人,都愿意分享自己在医院各种惊心动魄的故事,以此展示自己的水平高超,或者人生经历丰富。但是,当患者的家属有意或者无意在网络上看到患者的信息,又会怎么想呢?
, 百拇医药
    病案讨论要谨慎

    不管是疑难病例会诊,或者是科室查房讨论,还是死亡病例讨论,都需要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这里的保护并不只限于姓名,任何可能直接推导出患者个人信息(身份信息、个人地址等)的、和诊断无关的信息,都应该去掉。

    在网上参加专业讨论更应严格要求。对于医生来说,复制粘贴或者是用手机照相可能很方便,但是这些信息发布到公开的网络上后,可能几年、十几年后仍然能被搜索到。而在只有认证医生可以看到病例讨论的网络社区会相对安全一些。

    临床研究做到知情同意

    中国的医生除了临床工作,科研也是医院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在临床科研中,不管是病案报道,还是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都需要明确告知患者,并得到同意授权。不管是患者的影像、化验结果,还是病史资料,都必须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才能发布。在采集资料时,还要避免患者个人信息的泄露。

    出现患者隐私泄露,应妥善处理

    如果万一出现了患者隐私泄露的情况,最好的方式是坦诚面对,其次是尽快行动,挽回影响。

    如果是由本人在社交网络发布的,尽快删除。如果已经造成影响,这时候不应当随意说话,而是由专业机构发声(如科室、医院宣传部等)。另外,快速、高效、透明的信息发布,才能把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 (作者黄石,摘编自微信公众号“丁香园”),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