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882120
甘肃出台四年发展规划——2020年初步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533期
2020年初步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2020年初步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在健康文化墙前为农村孩子讲解生活卫生知识。 杨楠摄影

    近年来,甘肃致力于通过推广“村级三件事”(健康文化墙、健康沙龙、中医适宜技术)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截至2015年底,全省各地共新刷写、喷绘健康文化墙3.17万余面(块),现存面积40.67万余平方米,遍布社区、村镇的公共场所和活动场地。图为群众在健康文化墙前学习健康知识。 杨楠摄影

    ● 以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和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为主线,推动建构中医特色健康服务体系。

    ● 到2020年,所有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建立“治未病”中心或中医预防保健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 放宽市场准入,凡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对本地资本开放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甘肃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2016~2020年甘肃省将以建设健康中国、健康甘肃为总纲领,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鼓励多元投资,加快市场培育,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潜力和活力,激发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推动建构中医特色健康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不断增加供给 构建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新格局

    坚持市场作用与政府引导结合,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政策引导和行业监管方面的职责,不断增加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构建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新格局。到2020年,全省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服务范围有效拓宽,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网络基本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人员素质明显提高,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群众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初步满足。到2020年,所有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建立“治未病”中心或中医预防保健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普遍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就近享受中医药养生、保健、护理和治未病服务。

    中医药健康服务手段不断创新。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中医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以中医药学为主体,充分吸纳融合现代医学和其他学科技术,推动服务模式和服务技术创新。支持中医养生保健等健康服务机构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在深化医改、健康促进、公共卫生、养生旅游等方面的参与度。

    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更加丰富。中医药养生旅游形成品牌,中药材种植业、药菜两用蔬菜产业、养殖安全草产业、药膳产业初具规模,中医药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显著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产品研发、制造与流通实现转型升级。

    中医药健康服务环境优化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政策基本健全,行业规范与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机制更加有效。

    提出7项任务 优先支持中医机构

    《甘肃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7项重点任务——

    任务一: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支持养老机构规范开展疾病预防、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允许中医医疗资源丰富的地方中医医疗机构转型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发挥技术人才优势,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提供支持。

    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依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类规范和标准,结合甘肃实际,建立中医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丰富中医健康体检服务,制定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认真落实基层卫生工作“村级三件事”,引导人民群众更全面地认识健康,自觉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保险以及各类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医养结合、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

    任务二: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服务。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院、疗养院和中医诊所,同等条件下,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中医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允许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传统中医诊所。

    创新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模式。转变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推动县级中医医院医疗工作重心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维护,积极发展“治未病”和康复等服务。支持三级中医医院输出管理、技术、标准和服务产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鼓励县级中医医院探索开展县乡一体化服务。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

    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立门类齐全、分布合理、力量雄厚的中医药专科专病防治体系。支持三级中医医院积极争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加强重点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专科建设,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基层中医药实用型人才培养。大力推进中医师多点执业,推动中医药优质技术和人才资源下沉。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包括,建立国家、省级和市县三个层次的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在乡镇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中医临床科室或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规范中医诊疗设备配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中医类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非营利性民营中医医院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肛肠、骨伤、妇科、儿科等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发展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发展民族医药特色健康服务,支持发展民族医特色专科。

    任务三: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促进中医康复服务机构发展。根据《甘肃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结合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需求,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疗养院,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养老机构设立中医康复机构。

    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加强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中医医院康复科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县级中医医院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伤康复中心、民政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康复服务。

    任务四: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放宽准入条件,整合审批环节,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机构以及护理、疗养、康复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和康复室。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业务和技术合作。允许养老机构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中医医院,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鼓励公立中医药机构执业医师到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多点执业。

    还要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开通养老机构与中医医院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县级中医医院根据健康促进模式改革要求,与老年人家庭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等基本服务。

    任务五: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

    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在幼儿园、小学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推广普及中医药知识;深入开展岐伯、皇甫谧等古代名医和敦煌医学、武威汉简医学等古籍挖掘整理研究;策划出版介绍甘肃中医文化背景和历史名人、具有学术参考价值的临床实用丛书、实用民间单验方集、中医名人邮票等中医文化产品;打造并形成特色鲜明的甘肃中医药优秀文化品牌。

    发展中医药生态养生保健旅游。全面落实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创新区总体规划,推进中医药与养生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针对市场需求,策划开发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特色基地,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

    任务六:积极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

    支持中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和应用。加大科技投入,支持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围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治疗及康复,研制效优、安全、附加值高的中药新药和保健产品,适用于家庭或个人的健康检测、监测产品以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复等器械产品。开展产学研医协同创新,通过对接研发与使用需求,促进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培育一批支撑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拳头产品和优势品牌,形成健康服务业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市场竞争力。

    促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发展。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基地,示范带动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规范化生产。开展甘肃道地中药材认定工作,建立道地药材追溯体系,实现对当归、党参、黄芪、红芪、甘草等大宗药材全过程质量追溯,推动形成道地药材优质优价体系。培育中药材种植专业化合作组织,推广应用中药材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中药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任务七: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

    重点推进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特别是中医药领域的合作,逐步在甘肃省建立起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和国际营销体系。统筹规划甘肃中医药国际市场布局,大力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通过重点扶持、分类指导,壮大一批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企业,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产业协作、中医药服务贸易营销传播和中医药服务贸易信息化创新服务三个平台。积极实施中医药养生旅游项目、岐黄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项目、中医药诊疗国际服务项目、中医药产品和药膳国际营销项目,与相关国家合作创办中医药文化推广传播机构,鼓励和扶持优秀的中医药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等,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服务机构。

    放宽市场准入 强化政策支持

    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对于社会资本举办仅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传统中医诊所、门诊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只提供经核准的传统中医诊疗服务的传统中医诊所。

    加强用地保障。各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统筹考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需要,扩大中医药健康服务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用地。城镇化建设优先安排土地满足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的发展需求。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对连续经营1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可根据规定划拨土地办理用地手续;对不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加大投融资引导力度。政府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开放式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发展基金,统筹支持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相关产业发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新增项目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鼓励中医药企业通过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扶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创业投资企业,规范发展股权投资企业。加大对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外汇管理支持力度,促进海关通关便利化。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

    强化财税价格政策支持。符合条件、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可以按规定获得财政补助,其专科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可由同级政府给予支持。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引导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对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补贴。完善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引入认证制度 严查违法行为

    强化行业监管。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机制,推行属地化管理,重点监管服务质量,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将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和执业情况纳入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引导行业自律。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引入认证制度,通过发展规范化、专业化的第三方认证,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支持各地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行业组织,通过行政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适宜行业组织行使的职责委托或转移给行业组织,强化服务监管。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全省中等卫生学校和中医学校建设一批中医保健、推拿、按摩等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开展一定规模的技能培训。支持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医学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开设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合理确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建立适应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强化全省中专毕业生未就业者等人群实用技能培训,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者,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养保健刮痧师、中医灸疗师、罐疗师、砭疗师、推拿师、药膳师、家庭护理师等,经过劳动技能鉴定,颁发上岗证书。其中,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依托现有中医药教育资源,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教育培训,培养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领域领军(后备)人才、骨干人才和师资。

    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方剑平 李锋 王耀) (方剑平 李锋 特约记者 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