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一届国医大师 > 贺普仁
编号:12881460
贺普仁与火针疗法

     贺普仁提出火针可以治疗热证。根据古人“以热引热”“火郁发之”理论,针对热毒内蕴,拒寒凉之药不受,清热泻火法没有发挥作用之机,利用火针疗法的引气和发散之功,使火热毒邪外散,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面部并非禁针区域,在操作时选用细火针浅刺,不但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面瘫、面部痉挛等疾病,还可用于针灸美容如祛班、祛痣,只要操作掌握要领,不会出现永久性疤痕。

    贺普仁教授是首届国医大师、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首都国医名师。在几十年深入挖掘中医传统理论、针灸技法及临床实践中,创立了“病多气滞”的中医病机学说和“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在我国的针灸临床医疗学术体系中具有代表性和原创性,可以说是针灸界的一面旗帜。在理论研究、治疗手段、适应症选择、操作手法以及针具等方面多做出创新,其中对火针疗法的创新尤为突出。

    火针疗法的文献记载

    火针疗法在《内经》中首次记载,《灵枢·官针》:“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燔针”和“焠刺”即为“火针”和“火针疗法”。《内经》提到火针治疗病症有痹证、寒证、经筋病和骨病。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称火针为“烧针”和“温针”,认为火针可以助阳发汗以散除外邪,用于治疗伤寒表证。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首次将火针疗法的适用范围扩展到治疗外科的疮疡疖肿,并提出了火针疗法的禁忌穴位。宋代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最早将火针疗法用于治疗内脏疾病,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腰痛疾病。火针疗法发展的鼎盛时期为明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52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