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运动保健 > 游泳 > 正文
编号:13041176
游泳健身别超45分钟,当心泳池中“健康杀手”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2日 中国妇女报
     不久前,一名6岁儿童在家附近的游泳池学游泳,晚上开始出现耳内剧痛,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后被诊断为急性中耳炎。医生认为,这可能与露天游泳池水质不干净有关系。

    最近,北京市卫生局对600多户游泳场所的水质进行了监督抽查,有四分之一的尿素指标不合格。检查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尿素、浑浊度、pH值等项目,其中除了尿素指标合格率为74.57%外,其他合格率基本可达95%以上,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唯有尿素指标近两年合格率不升反降。据我国现行标准,游泳池每1公升的水不能含有超过3.5毫克的尿素。专家表示,游泳池水质不合格不仅会降低皮肤的保障功能,还增加了传播疾病的风险。

    泳池尿素超标,会刺激皮肤和粘膜,提高疾病传播风险。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王本进表示,人体的汗液和尿液里都含有尿素,游泳者如果没有洗干净就下水,或者有人在游泳池内小便,都能导致尿素含量增加,另外,游泳池里的水不能及时被有效循环或净化,或者补水量、补水频率不够,都有可能导致尿素含量超标。

    王本进指出,泳池中含有少量尿素并不会产生危害,尿素超标则会对人体的皮肤和粘膜产生刺激,也有传播疾病的可能。有关专家还指出,尿素含量过高时,尿素中的氨会与水中的含氯消毒剂反应,形成氯胺类物质,对游泳者的健康会造成危害。

    余氯超标会伤害皮肤和呼吸系统,易诱发运动性哮喘。相比泳池中的尿素、菌群超标这一现象,余氯超标也是在泳池游泳的一大健康隐患。所谓余氯,是指游泳池投放含氯消毒剂后,剩余在水中的游离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泳池中的余氯含量应保持在0.3—0.5毫克/升。如果余氯不达标,就起不到消毒作用,水中就会大量繁殖细菌,增加感染红眼病、皮肤病等风险;如果游泳池里氯投放过多,造成游离性余氯超标,则会刺激皮肤,损害皮肤黏膜以及眼角等部位。一些人游泳后眼睛痛涩、口中干涩、皮肤不适等感觉,都可能与泳池水的余氯超标有关。

    专家介绍,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上呼吸道黏膜的强烈刺激,可引起呼吸道烧伤,急性肺水肿等,从而引发肺和心脏功能急性衰竭。国外有研究表明,如果游泳池里用于消毒的氯浓度过高,有可能造成人出现运动性哮喘。也就是说,当游泳池水中氯的浓度在0.5ppm(即百万分之0.5)以下时,有不到20%的人会出现支气管收缩。而当氯的浓度达到1.0ppm时,发生支气管收缩的游泳者比例迅速上升到60%以上,不论原来他们的呼吸系统是否健康,都可能由此诱发运动性哮喘。

    漱口、冲洗、滴眼药水做好预防,游泳最好莫超45分钟。专家建议,保健性游泳每次最佳时间在20到45分钟,切莫延长时间影响自身健康。

    专家指出,人在水中容易散热,但在水中时间过长,身体产生的热量低于水中散热,体温调节功能就会遭到破坏,这时会出现皮肤中动脉收缩,小静脉扩张,使血液停滞在皮下静脉内,造成皮肤青紫、嘴唇发黑,身上起“鸡皮疙瘩”,甚至发生痉挛。

    另外,皮肤浸泡在水中时间越久,感染皮肤病的机会就会增高,因为泡水太久,作为皮肤屏障的角质层容易出现松懈,从而降低对外来病原的屏障作用。一般20分钟以内的余氯吸入对人体无太大影响,但随着时间增长,就可能伤害皮肤和头发,甚至导致人体罹患各种疾病。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共卫生专业博士陈祖辉提醒,游泳者在下水前后应做好一些预防工作,以免感染疾病。

    游泳前应进行沐浴,清除身体表面大部分汗液、分泌物等,并提前排尿,减少对游泳池水的污染程度。要对脚部进行消毒,防止脚癣传播他人。在进入露天泳池前最好在身上擦带有防水功能的防晒霜,游了半小时再擦一次。

    离开泳池后应马上漱口,并立即用温和的杀菌沐浴露认真冲洗。游泳后如果有眼睛痛涩、口中干涩、皮肤干燥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用清水轻轻冲洗眼部、口腔以及皮肤。属于敏感肌肤或是皮肤有外伤的,以及刚刚感冒、发烧的人群、经期前后的女性最好不要到公共泳池游泳。

    在公共泳池游泳时要佩戴泳镜,如果没有泳镜,可以准备一瓶眼药水,进入泳池前滴一次,可预防眼睛受到感染或刺激;游泳结束后再滴一次,可起到清洁眼结膜的作用,并缓解或消除游泳引起的结膜充血和其他不适。 (念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