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药文化 > 正文
编号:13074226
食药皆宜话丁香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3日 中国医药报
食药皆宜话丁香

     □ 丁兆平/山东中医药大学 配图/张妙婷

    丁香可药用,亦可食用,香熏犹妙。国人用之历史悠久,闻味识丁香,常用少谬误。药用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味昂贵的进口物品。然丁香树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不过几十年。可谓:他山移来虽未久,瑶台芳名众皆知。

    先说药用。在中药大家庭中有名的治呃逆方,丁香柿蒂汤就以丁香为主药。此方出自严用和《严氏济生方》。宋朝煮散特别盛行,所以原方为散剂——丁香柿蒂散。药物组成仅有丁香、柿蒂、人参、生姜,主治“胃寒呃逆,脉迟者”。

    再说美食。这就要说到宁夏丁香肘子。丁香肘子由御厨创制而成,银川同福居大酒楼名厨霍林泉原是清宫慈禧太后御膳厨师,1931年到银川同福居掌厨,他利用丁香的特殊香气创制出了这一名菜。他成功的秘诀在于用到了几粒丁香,配合上八角、葱、姜、蒜、肉汤、酱油等,经煮、蒸之后,使丁香肘子香味突出,肉质酥烂,肥而不腻。

    这是真正的药食相通。丁香的加入能令肘子肥而不腻,而丁香燥湿化痰有助减肥已得到现代研究的证实。

    丁香还被用来熏香,能避瘟疫。在《松峰说疫》记载,刘奎介绍了一位叫王博文的官员焚烧丁香避瘟的经验。“烧香避瘟:枢密王博文,每于正旦四更,烧丁香避瘟。”王博文(公元975左右-1038年)为宋朝的重臣,字仲明,曹州济阴人。宋仁宗赵祯宝元年间,王博文累官给事中、同知枢密院(职同宰相,主管军事)。所以,王博文焚烧丁香避瘟疫是远在11世纪的事了。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引种丁香于海南岛东部试种,60年代在海南植物园首次开花结果。此后逐步扩大种植,从1980年的15亩,发展至1987年的59亩。其第一代种植5~6年现蕾开花,第二代种植3~4年现蕾开花,10~15年为初产期,每株可产干花蕾2~3千克。我国云南也引进丁香树并种植成功。

    丁香树太娇贵了,其适应性很弱。引种栽培让中国人发现了丁香树不少的秘密,比如:

    丁香只能用种子繁殖,但出苗后极不整齐,变异大。壮苗生长快,开花早;弱苗生长慢,开花迟。

    丁香幼苗移植在3龄内极易死亡,怕寒怕旱,如果温度降至6摄氏度以下,连续4天,3~4年生幼树嫩梢枯死或整株死亡,受害率达80%以上,若降水量不足,植株或生长受阻,或使幼苗干死。

    丁香树开花结果有明显的大小年现象,但并非一大一小那样交替,而多为三年一个周期,即三年中出现一个小年。由于常绿不落叶,花期较长,达12个月,国内移植的丁香树落蕾较严重,严重影响产量。

    丁香花蕾初时是白色,稍后变青绿色,最后是鲜艳的红色。由成熟至开放仅有两三天,经自然授粉后,花瓣、花丝、花柱脱落,逐渐膨大形成紫红色的幼果。

    栽培丁香的目的是为了摘取丁香花蕾。对于栽培的丁香,一定要及时采摘它的花蕾。如果摘花蕾太迟,以致一部分花蕾很大了或者全部花已结果的话,将会对树造成损害,甚至死亡。

    说起丁香,很多人觉得有点儿乱。那是因为还有另外几种丁香容易混淆。国产的同样有好闻的味道的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很常见。一般应当根据它的花色而称它为“紫丁香”或“白丁香”。此种丁香花冬季落叶而且常见,与生长在热带一年四季常绿的药用丁香不是一回事。

    济南有条丁香路(clove road),它是千佛山公园中的一条上山道路。它用这个名字是想说明这条路两旁种有紫丁香,路边刻石上误注成了中药材丁香的英文名。clove源自拉丁语,意思正是钉子状的。本意是好的,结果却是出洋相。紫丁香的英文名应译为“lilac”,除了“紫丁香花”之意,还有“丁香紫”之意;若注说植物名,应译为“syringa”才是。

    要想到国外去看桃金娘科的丁香原植物,除了原产地印度尼西亚的香料群岛之外,还可以到非洲的桑给巴尔,那里是著名的蜜月度假胜地。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花类 > 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