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881027
满药期待拓路“后起”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563期
     满族医药是中华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满医衰弱、濒临消亡,满药现状好于满医。9月22日~24日,在辽宁丹东举行的第四届满族医药国际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满族医药事业如何传承、创新、协作、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有关资料表明,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近80%的民族有民族药,有独立民族医药体系的约占三分之一。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中,藏医药、蒙医药、苗医药等经过挖掘、整理,形成了发展脉络清晰,理论支撑坚实,开发应用广泛的医药体系,有相当一部分还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或收录入中国药典。相比之下,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全国性政权,现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满族,在医药方面却一直方剂鲜有所闻,医者难见经传。

    继承发展满医药具有时代意义

    满族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人口在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全国第二位,满族原来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后进入华北北部。
, 百拇医药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名誉会长诸国本说,满族传统医药,简称满医药,是在我国东北地区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物产和文化背景下,为了适应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所形成的传统卫生习俗和医药知识体系。在清代宫廷医学之前是草根文化,受草原文化影响颇深,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满医药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个方面:适应寒冷环境下的生活方式和养生方式、针对当地疾病谱的防治经验、依托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的道地药材等。

    专家考证,明朝万历年间,李时珍从明朝辖地出关到辽东、长白山,考察、采挖人参,并与满族祖先女真人结下友谊。

    满族地区的道地药材很多。萨满《百草药歌》唱道,“巍巍长白山,茫茫花果川。低头就是药,弯腰把宝掀。”东北满族地区的中药,在道地药材中称为“关药”,即“关外之药”。“关外”是指山海关以北,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一部分。

    2011年出版的《满族传统医药新编》,收载满族常用道地药材12种,即:人参、鹿茸、灵芝、蛤蟆油、龙胆、北柴胡、白鲜皮、桔梗、五加皮、细辛、天麻、黄芩;收载满族民间常用药材35种;附常用药材名录273种。2015年出版的《中国满族医药》,收载满族常用药物240种,每一种药材包括满文、别名、来源、主要产地、功能主治、满族民间应用、现代研究及编者按语,附有彩色照片。两书收载的满族民间用药,经整理和互相补充,共计300种左右。
, 百拇医药
    诸国本指出,满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有其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仍然有保存、保护、弘扬之必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满医药的继承发展,分满医和满药两个方面。

    诸国本提出,必须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以改革开放的思想高度和宽阔襟怀,超越包容,全面理解继承发展民族医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继承满族医药,重在继承其口头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它的原创思维、观念表述、表现形式和表现空间,从中得到启示,留住满族医药的文化基因。满族地区人民几千年来形成的养生习俗,善于在寒冷环境中生产生活的生存能力,长于开发利用当地医药资源的非凡智慧和本领,都值得认真总结。其次,继承满医药,重要的是发现和认识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用以教育后代,加强保护,发扬光大。对民族医药的生产,应当采取一些特殊政策,大力扶持。既要遵守现代的药品生产规范,又要尊重传统医药的用药习惯;既要保持传统特色,又要加强现代研究;既要开发新药,又要加强老药的二度开发和深度开发。再次,继承满医药,需要培养一批真正的传承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血脉不致中断,后继有人。”
, 百拇医药
    完善满医理论 传承满药基因

    满医的基本理论较为零散,不够系统,有些已经遗失。

    “满医学基本理论体系是满医药产、学、研各领域的基石,是满医药得到快速发展的核心问题。”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世界中联满药专委会会长康廷国认为,在满医药的发展战略中,发掘、整理、完善满医学理论体系成为重要环节。

    国家民委原专职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会长葛忠兴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强民族医药理论研究,推动藏药、维药、蒙药、傣药等民族药系列开发,创制具有资源特色和疗效优势的品种。

    葛忠兴建议:满医药的持续发展要研究和建立满族医药独立的理论体系。“满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疗效独特,是民族医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满药发展到今天必有它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支撑。要加强满族医药理论的研究,形成独特的满族医药理论体系,推动系统开发满族医药。要以名医名药为核心,打造满族医药品牌。以满族医药为引领,开辟养生保健业务。”
, 百拇医药
    相较于满医衰弱、濒临消亡,满药的发展已取得相当进展。通过对满药方剂、满族地区常用药材的挖掘、梳理,传承满药基因,以此为基础加速满药产业化,满药产业已初具规模。

    辽宁省满族医药食品研究院院长宋玉荣介绍,建设道地药材种植基地方面,目前丹东已建成百余万亩人参(包括石柱参)、核桃楸、五味子、淫羊霍、短梗五加等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从源头上抓药材,保证了满药基因的传递。建设满族医药生产基地方面:辽宁省政府授予丹东药业集团为“满族医药生产基地”。为适应满族医药产业发展,丹东药业集团在丹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按GMP标准兴建了新厂区,提高了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同时,建立了辽宁省满族医药食品研究院,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在弘扬满族医药文化方面:“满族医药国际论坛”至今已办了四届,该论坛已成知名品牌。“满族医药”项目已进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为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下基础。

    丹东辐射带动满药产业带
, http://www.100md.com
    辽宁省贯彻实施《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深入挖掘民族医药文化内涵,依托丹东满族医药产业集群,辐射岫岩、桓仁、本溪、新宾、清原、西丰等县,建设满药产业带”。

    丹东满族医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并且产业链相对完善。据了解,丹东市满族医药及健康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已有27户,预计今年主营业务收入会超过50亿元。

    在满药的发展中,辽宁省丹东市已取得一块金字招牌,中国民族医药协会授予丹东市“中国满药之都”称号。8月末,由丹东市人民政府申请,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主持,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为首的专家论证团经严格考察同意丹东冠名。9月23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李昌平为“中国满药之都”揭牌。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丹东对于“满族医药产业复兴”的推动。

    2014年,丹东市政府紧紧抓住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有利时机,印发了《关于大力扶持丹东满族医药产业发展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企业群体、扩展原料基地、建立创新支撑、打造驰名商标等措施,形成独具丹东特色的药材种植、饮片、药品、食品、保健品生产系列化的“健康产业”集聚,使满药成为丹东工业经济新兴的支柱性产业。
,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份,丹东市政府再次印发文件,制定并实施《加快推进“中国满药之都”建设实施意见》。

    丹东市副市长刘胜军说,丹东是我国满族重要发祥地和聚居地,是中国满族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丹东地处长白山余脉,气候温润、森林覆盖率达66%。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环境,孕育出1600余种满族药材,素有“天然药库”之美称。具有鲜明地理标志的石柱参、五味子、刺五加、玉竹、淫羊霍、桔梗、细辛、木鸡、龙胆草等数十种药材享誉海内外。满族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医药文化,许多偏方、验方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丹东丰厚的满族医药文化、药材资源和日益壮大的满药企业,为满族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丹东正抓住一切有利条件,加快推进满族医药的开发建设。

    丹东满药产业基础雄厚,骨干企业有丹东药业、康辰药业、参仙源、光太药业等。主要药品包括带有国药准字批号的复方木鸡颗粒、加味八珍益母膏、骨疏康胶囊、脑络通胶囊、退障眼膏、玉竹粉、仙灵脾颗粒等近百种。其中复方木鸡颗粒、骨疏康等已被我国部分省市列入《医疗保险基本药物目录》。丹东市部分满药及保健产品出口国际。辽宁省满族医药工程研究中心已落户丹东。丹东已成为我国满族医药的主要生产基地。(黄心),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