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不只“偏爱”老年人
[ 核心提示 ] 据一项监测数据显示,我国骨关节炎患者已达1.3亿,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55%;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多在35到45岁之间,而且女性多于男性,让患者苦不堪言。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提醒人们关注关节炎的危害。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疾病当中最易发的两类骨病,究竟该如何治疗呢?
【推荐专家】
姓名:杨勇
医院:市第二医院
科室:关节外科
职务:副主任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2000年毕业于张家口医学院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士学位。 在市第二医院骨科工作16年,2009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进修学习,2013年4月参加华山医院髋、 膝关节研修班。
医疗专长:擅长髋、膝、肱骨头置换术及复杂关节内、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治疗。
出诊时间:每周三下午
记者 亢春宁 实习记者 丁玉飞 通讯员 李清龙
世界关节炎日:
关节炎疾病
呈高发趋势 “年龄大了,腿脚就不怎么利索了,有时候动一动,膝关节都会‘咯吱咯吱’ 响, 到底还是老了呀! ”10月8日,在市第二医院关节外科门诊,60岁的贾女士向副主任医师杨勇介绍着病情,“我这个病属于老毛病, 每年天一冷就犯了。 ”贾女士补充道。 杨勇让贾女士拍了膝关节的X光片, 仔细察看后确诊为骨性关节炎, 他给贾女士开了活血化瘀及抗炎镇痛药物进行治疗。
市民刘女士也是一位在市第二医院关节外科门诊候诊的患者,她手部的关节出现了肿胀、 疼痛、僵硬的症状。刘女士说:“手指各关节真是太疼了,平时拿个东西都费劲,什么活儿都干不了。 ”“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症状,一些严重的患者还伴随着关节的畸形,急性期的某些患者还会出现38℃以下的低热。 ”杨勇解释。
杨勇介绍,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种骨科疾病, 近年来呈现高发的趋势。
骨关节炎:
四种方法
有效缓解疼痛 骨关节炎是一种典型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杨勇介绍,骨关节炎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关节炎。原发性骨关节炎是指人体关节常年应力不均而发生退行性变的骨关节病。随着年龄增长,结缔组织退变,关节软骨素逐渐减少,胶原纤维暴露在外在压力下变得脆弱,承受不均匀应力而出现破坏,体重过重可加速病变发展; 继发性骨关节炎是指创伤、畸形、疾病等造成关节软骨损害导致关节炎,包括:关节先天脱位、关节内骨折、关节外畸形、关节不稳定等。
“休息痛,活动后疼痛缓解,活动过量疼痛又加重,这是骨关节炎发病的特点。”杨勇介绍,这是由于软骨下骨充血,病人感觉静止时疼痛,稍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活动过多, 因关节摩擦而又产生疼痛,天气变化也会使疼痛加重,“骨关节炎的体表表现是关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时有嘎吱声,关节活动范围不同程度受限。 休息后,不能立即活动,关节僵硬,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活动后才感到舒适。 ”
杨勇指出,骨关节炎的治疗可以采用全身、体育、药物、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全身疗法指适当休息,保护患肢,热敷及按摩以缓解疼痛;体育疗法是适当关节活动可增加肌肉力量, 增加关节稳定性;手术疗法是在关节严重退变、畸形严重、 严重影响生活时可考虑,关节置换可明显改善患肢畸形,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药物疗法采用活血化瘀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治疗,也可局部应用激素治疗,但次数不易多。“这些治疗手段可以缓解症状,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增强关节稳定性,延缓病程。 ”杨勇说。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置换术
可改善关节功能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非特异性多发性和对称性关节炎。什么是对称性呢?杨勇说:“这种病常见受累关节依次为手、腕、膝、肘、足、肩和髋,对称性就是两只手、两个手腕、双膝等同时发病,特点是病程慢、 关节痛和肿胀反复发作,关节畸形逐渐形成。 好发在15岁以后,高峰在35-45岁之间,以女性多见。 ”
杨勇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至今并不十分明了,目前大多认为是人体自身的免疫性疾病。开始可以有多关节疼痛,早期全身表现有低热、乏力、消瘦、贫血等。 关节局部症状为:隐痛、关节僵硬,早晨最为明显。患病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逐渐加重。 关节处有压痛,早期就可因肌痉挛出现关节畸形,后期畸形加重,部分出现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关节软骨破坏和软骨下骨被侵蚀,最终关节骨性强直。
对于类风湿性关炎节的诊断和治疗,杨勇说,关节早晨僵硬,至少一个以上关节疼痛及肿胀,3月内其他关节相继肿胀,对称关节受累,持续6周即可诊断。 药物治疗可缓解疼痛,抑制炎性反应,消散关节肿胀,保持关节功能,防止畸形发生,纠正关节畸形,改善肢体功能; 手术治疗早期可以滑膜切除,减少关节液渗出,保留软骨及软骨下组织,后期关节成形术或关节置换术可改善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