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880913
踏遍深山送去中医温暖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566期
踏遍深山送去中医温暖
踏遍深山送去中医温暖

     聚焦县级中医医院系列之惠民篇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中医院开展“中医中药村村行”活动10年来,义诊队走遍辖区260多个村庄,服务16万人次,将中医药健康服务送到村民身边,为偏远山区搭建健康之桥——

    咸丰县中医院义诊队在为村民诊治疾病

    拔罐等适宜技术为村民解除病痛

    今年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中医院义诊队走进大山的第10个年头,10年中他们用足迹丈量大医精诚的千古训诫,用行动诠释医者厚德济生的安身要义。近日,本报记者跟随义诊队走进山区村庄,感受中医药服务为村民带去的温暖。

    迎着星月奔向山间

    凌晨5点,月亮还挂在半山腰,咸丰县中医院职工食堂已是灯火通明。该院副院长辛恒、针灸推拿科专家陈沛敏、内一科主任刘义几位医生围坐在一起加紧吃着早饭。厨房外,年轻小伙们正忙着将心电图、B超、担架等设备装上大篷车。车身上“中医中药村村行”几个红色大字分外醒目。
, http://www.100md.com
    公共卫生科科长张志华打着电话,催促其他义诊队员按时出发。每次下村前,她都要协调急救车辆、确定专家时间、组织后勤保障。

    很快,义诊队启程,医院办公室主任李苇提醒车上队员“还有一段路程,可以睡一小会儿”,其实前一晚她也加班到夜里11点才回家。

    2007年,在咸丰县中医院院长胡德俊的提议下,该院正式启动“中医中药村村行”活动,为县域内所有村庄免费义诊。

    胡德俊说,咸丰县地处鄂西南偏远山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不少年轻人走出了大山,留下老人和孩子留守山中。村民生活贫困,就医保障不足。有了病痛,去村卫生室是他们唯一的办法。他们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普遍缺乏基本的健康保健常识,也很难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小病拖、大病捱是这里的现状,‘中医中药村村行’活动的开展,正是希望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为村民送去基本医疗服务。”

, 百拇医药     说话间,天色放亮。车下的路也从省道、县道切换成土路。由于刚下过雨,路途泥泞不堪,坐在车里,如同海中行驶的木船,颠簸不已。

    8点多,大篷车到达大水坪村。放眼望去,已有上百位村民在村小学设立的临时义诊点等候。车一停稳,村民们都急切地围了上来。

    不落下一位村民

    医生们落座后,村民们就在义诊台前排起了长龙。刘义接诊的第一位患者是一位70岁的老人,老人瘦削的脸上透着疲惫和焦虑的神色。原来,这位老人患有乙肝、关节炎、肠胃病等多种疾病。刘义开出一则中药处方并叮嘱老人要按时、坚持服药,其中就有铁打杵、风本草、透骨草、肿节风等苗药,他说这些药物有补益肝肾、通络止痛的功效。

    针灸推拿专家陈沛敏此时还在教室内准备着,他一边安装理疗仪一边告诉记者,针灸推拿治疗室需要温暖舒适,等一会儿太阳照进教室气温上升,便可开始治疗了。山里的村民多患有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慢性病,中医的针灸、推拿、拔罐、热敷等适宜技术非常适合这类疾病,加上咸丰县中医院经常采用的分筋、理筋、正骨等手法,帮助许多患者消除了疼痛、恢复了肢体功能。
, http://www.100md.com
    一上午的时间,义诊队就接诊近500人次,大家吃午饭时已是下午2点。

    张志华提醒队员,还有两位提前预约好的村民,由于卧病在床,需要义诊队步行到村民家中。随即队员们抬上设备前往大水坪村10组谭明生家。

    谭明生今年71岁,患有脑梗塞,已有1年多不能行走。义诊队员们搬来仪器设备,给谭明生做了心电图和B超检查。刘义为老人做了体格检查,并不时和同事们就患者病情、用药方案、护理措施等交换诊疗意见。

    别过谭明生,义诊队员来到了伍政立的家里。85岁的伍政立,已经中风3年,左眼失明,左侧肢体偏瘫。医疗队做过全面检查后,在老人的处方单上添加了中成药大活络丸,叮嘱家属要按时帮助老人服药。

    医生背着设备,前往村民家中,这在每一次的义诊中都是常事。2015年,在清坪镇柏杨坪村的义诊中,辛恒了解到一位53岁的瘫痪病人不能来到现场,其母亲也患有严重的类风湿,他很快带领医疗组步行10公里的山路来到老人家里为其诊治。
, 百拇医药
    当时,这位患者四肢关节肿胀变形,由于长期卧床,臀部左侧生出9厘米的脓肿。辛恒告诉患者:“必须紧急处理脓肿,建议到镇卫生院住院治疗。”患者手术后不久就痊愈了。辛恒说,村民们文化水平不高,医疗知识匮乏,信息闭塞,有时候往往小病拖成大病,义诊队每到一个村庄后,不仅要给村民看病问诊,更重要的是宣传健康保健知识,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义诊队的“三不漏”精神

    10年前,咸丰县中医院第一次举行义诊时,义诊队员每天只有6元的补助津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胡德俊提出了“不仅给病患看病,也给自己看病”的号召,他要求义诊队在基层中锤炼医德医风,不仅要坚持礼貌行医,更不能接受百姓吃请和礼物。他说:“我们许多人都是农民的儿子,对乡亲们有着不能割舍的深厚感情,为父老乡亲解除病痛是我们应尽的本分。”

    “中医中药村村行”制定了“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活动规则。2007年至2009年,第一轮“中医中药村村行”活动在全县263个村开展,义诊人数达到11万人次。2014年6月起,第二轮活动启动,目前已完成6个乡镇99个村的义诊,诊疗56540人次。
, http://www.100md.com
    不止于此,咸丰县中医院还与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机制,义诊队队员每次入村时,主动帮助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提升业务技能,医院每个科室的负责人必须制作媒体课件,在义诊间隙,为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开展手术演示、查房、院感培训、院前急救等学习讲座,这些课程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为核心,手把手“传帮带”,为基层培养了不少业务骨干。

    中医惠民“零距离”

    胡德俊说,咸丰县中医院在开展“中医中药村村行”活动中,一方面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为患者节省看病支出。另一方面想百姓之所想,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

    唐崖镇大水坪村14组村民袁大胜60岁,患有脑梗塞,经常头疼、手脚麻木,一度卧床不起,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12月,他来到咸丰县中医院住院治疗22天,通过理疗、针灸和中药内服、外用等治疗后,已能下地走路。他连连赞叹中医药的神奇,同时让他惊喜的是,此次住院他没花一分钱,因为咸丰县中医院为他免去了新农合报销后的自费部分。
,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他再次住院12天,开出9副中药、接受30多次理疗,自己只需要支付294元,咸丰县中医院又在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免去了他自费部分的一半。

    每位接受过义诊的村民都会收到一张“咸丰县中医院情系百姓健康卡”。健康卡上写着:对来我院住院的患者住院费、检查费优惠10%;救护车免费接诊危、急、重症住院患者,免费接送孕妇住院分娩。

    胡德俊的手机里,有妇产科亲子、风湿病交流、糖友之家等几十个QQ群或微信群。其中绝大多数成员都是义诊中结识的村民,每每村民有健康问题的留言时,他都会积极帮助,寻找相关大夫解答村民疑问。

    此外,咸丰县中医院不定期组织讲座普及护理知识,免费举办脑瘫儿童及家长培训班、残疾人康复训练培训班等,吸引社会群体增强医疗卫生知识。

    10年时间,25万公里行程,16万人次接受诊疗,咸丰县中医院“中医中药村村行”活动,在大巴山间谱写了传奇。他们通过“中医中药村村行”,在基层打通了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在中医药与人民群众之间实现了“零距离”。(袁凌 李苇 张晓东),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