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的来历
《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现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文中提到“病入膏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
成语“病入膏肓”出自一个故事。相传,东周简王五年,晋国景公病重,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缓,便派人去请。
医缓来之前,景公做了个怪梦,梦见有二竖(两个小孩)在腹内窃窃私语,一个说:“医缓医术高明,恐怕要伤害我们,还是逃避吧。”另一个说:“没什么可怕的,我们一个躲到肓(胸隔膜)的上面,一个躲到膏(心脏下部)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二竖依言行事,分别躲了起来。
不一会儿,医缓来到晋国,为景公把脉诊断后,医缓摇摇头说:“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针灸不可攻,药石不可及,已无法医治了!”景公听医缓所说,恰与梦中所见,非常佩服,厚礼相答,待以上宾之礼,让他回秦国去了。
后来,“二竖”被当作疾病的代名词,人们常将生病称为“二竖为虐”。 (河南 徐玮玮)
成语“病入膏肓”出自一个故事。相传,东周简王五年,晋国景公病重,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缓,便派人去请。
医缓来之前,景公做了个怪梦,梦见有二竖(两个小孩)在腹内窃窃私语,一个说:“医缓医术高明,恐怕要伤害我们,还是逃避吧。”另一个说:“没什么可怕的,我们一个躲到肓(胸隔膜)的上面,一个躲到膏(心脏下部)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二竖依言行事,分别躲了起来。
不一会儿,医缓来到晋国,为景公把脉诊断后,医缓摇摇头说:“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针灸不可攻,药石不可及,已无法医治了!”景公听医缓所说,恰与梦中所见,非常佩服,厚礼相答,待以上宾之礼,让他回秦国去了。
后来,“二竖”被当作疾病的代名词,人们常将生病称为“二竖为虐”。 (河南 徐玮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