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2].(ppt):76心悸.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004KB)。
[源流--1]
一、《内经》:
有关描述:心澹澹大动、心下鼓、心怵惕;
病因:宗气泄、脉不通、惊恐、外邪;
脉象特征:参伍不调、脉绝、乍疏乍数;
二、《伤寒杂病论》:
1、创病名:惊悸、心动悸;
2、病因:惊、水饮、虚、汗后;
[源流--2]
3、脉象表现:促、结、代;
4、基本治则及方药:炙甘草汤;
三、《诸病源候论》:风邪搏于心;
四、刘河间:水衰火旺;
五、《济生方》:惊悸与怔忡;
六、朱丹溪:虚与痰;
七、张景岳:阴精虚损;
八、王清任:瘀血
[鉴别诊断-2]
2、奔豚:《难经》描述若豚状,名"肾积" ;张仲景描述为"奔豚病":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3、卑惵:神志异常,病因为心血不足,有心慌但无脉律不齐;
方药:归脾汤
气虚:参、芪;
血虚:四物汤;
阳虚:附、桂、煅龙骨、煅牡蛎;
阴虚:玉竹、麦冬、沙参、生地;
自汗盗汗: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
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炙甘草汤;
(七)痰浊阻滞
主症:心悸气短,胸闷胀满。
兼次症:食少腹胀,恶心呕吐,或伴烦躁
失眠,口苦口干,纳呆,小便黄赤,大便
秘结。
舌象:舌苔白腻或黄腻。
脉象: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导痰汤。
加减:痰火内扰者,用黄连温胆汤,痰火伤津者:加麦冬、天冬、沙参、玉竹、石斛。
烦躁不安,惊悸不宁: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石决明。
谢谢!
[源流--1]
一、《内经》:
有关描述:心澹澹大动、心下鼓、心怵惕;
病因:宗气泄、脉不通、惊恐、外邪;
脉象特征:参伍不调、脉绝、乍疏乍数;
二、《伤寒杂病论》:
1、创病名:惊悸、心动悸;
2、病因:惊、水饮、虚、汗后;
[源流--2]
3、脉象表现:促、结、代;
4、基本治则及方药:炙甘草汤;
三、《诸病源候论》:风邪搏于心;
四、刘河间:水衰火旺;
五、《济生方》:惊悸与怔忡;
六、朱丹溪:虚与痰;
七、张景岳:阴精虚损;
八、王清任:瘀血
[鉴别诊断-2]
2、奔豚:《难经》描述若豚状,名"肾积" ;张仲景描述为"奔豚病":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3、卑惵:神志异常,病因为心血不足,有心慌但无脉律不齐;
方药:归脾汤
气虚:参、芪;
血虚:四物汤;
阳虚:附、桂、煅龙骨、煅牡蛎;
阴虚:玉竹、麦冬、沙参、生地;
自汗盗汗: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
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炙甘草汤;
(七)痰浊阻滞
主症:心悸气短,胸闷胀满。
兼次症:食少腹胀,恶心呕吐,或伴烦躁
失眠,口苦口干,纳呆,小便黄赤,大便
秘结。
舌象:舌苔白腻或黄腻。
脉象: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导痰汤。
加减:痰火内扰者,用黄连温胆汤,痰火伤津者:加麦冬、天冬、沙参、玉竹、石斛。
烦躁不安,惊悸不宁: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石决明。
谢谢!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00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