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6 > ppt课件类 > 正文
编号:12893412
三十个血液病ppt课件:DIC.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4KB)。

    概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消耗及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

    病因

    * 感染性疾病 占31-43%,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其他

    * 恶性肿瘤 占24-34% ,各种恶性肿瘤均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典型且常见

    * 病理产科 占4-12%,羊水栓塞、死胎滞留、妊高征等

    * 手术及创伤 占1-5%,烧伤、挤压伤等

    * 其他各种疾病的严重状态 如肺心病、急性胰腺炎、重症肝炎、SLE等

    发病机制

    * 组织损伤 TF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

    * 血管内皮损伤 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 血小板损伤 多部位促进凝血反应

    * 纤溶酶激活 致凝血纤溶进一步失调

    任何一种因素,只要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就有可能发生DIC。

    发病机制

    下列因素可促进DIC发生:

    *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受抑制 重症肝炎,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 纤溶系统活性降低

    * 高凝状态 妊娠

    * 缺氧、酸中毒、脱水、休克等

    DIC发病机制示意图

    促凝物质进入血流或其他因素

    ↓

    血液高凝状态

    ↓

    血小板黏附→广泛血管内凝血----→ 继发性纤溶

    聚集释放 ↓ / ↓

    ∣ 消耗凝血因子\ / 纤维蛋白(原)降解

    ∣ ↓ ↘ ↙ ↓

    ∣ 凝血机制障碍 ← 低纤维蛋 纤维蛋白(原)

    ∣ ↓ ↖ 白血症 降解产物(FDP)

    ∣ 血液低凝状态 \ /

    ∣ ∣ \ /

    ↓ ↓ 抗凝作用↙

    血小板减少 -→ 出血倾向

    与消耗

    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5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