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生态学ppt课件:基础生态课件4.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760KB)。
第三节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 二、温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 三、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是适应性
? 四、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四、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 土壤:位于陆地生态系统的底部,是一薄层由生物和气候改造的地球外壳。(P50)
? 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 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 植物对土壤的适应
(一)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生物的栖息场所:土壤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土壤提供了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空间。
提供水分和必需的矿质元素:土壤提供水分和必需的矿质元素,是生物的营养库。
具有丰富的生物区系:土壤中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蚯蚓、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少数高等动物,具有丰富的生物区系。
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土壤中既有空气,又有水分,正好成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过渡环境。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土壤中大量的微生物和小型动物,对污染物都具有分解能力。
(二)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生命支持系统,其组成部分有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
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1、质地与结构
> 土粒按直径大小分为砂粒、粉粒、粘粒。
> 大小不同的土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
砂粒(1.0-0.05mm)
粉粒(0.05-0.005mm)
粘粒(0.0005mm以下)
1、质地与结构
> 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 土壤质地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动物的水平及垂直分布。
1、质地与结构
?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等。
? 团粒结构是腐殖质把矿质土粒互相粘结成0.25-10mm的小团块结构。
? 团粒结构具有水稳定性,由其组成的土壤,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之间的关系,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 土壤质地与结构常常通过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影响生物的活动。
? 2、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对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的生长、呼吸及吸收能力有直接影响,还通过限制养分的转化来影响根系的生长活动。一般来说,低的土温会降低根系的代谢和呼吸强度,抑制根系的生长,减弱其吸收作用;土温过高则促使根系过早成熟,根部木质化加大,从而减少根系的吸收面积。
? 3、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与盐类组成的土壤溶液参与土壤中物质的转化,促进有机物的分解与合成。土壤的矿质营养必需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水分太少引起干旱,太多又导致涝害,都对植物的生长不利。土壤水分还影响土壤内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和分布。
? 4、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不同,土壤中O2的含量只有10-12%,在不良条件下,可以降至10%以下,这时就可能抑制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土壤中CO2浓度则比大气高几十到上千倍,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有一半来自土壤。但是,当土壤中CO2含量过高时(如达到10-15%),根系的呼吸和吸收机能就会受阻,甚至会窒息死亡。
5、土壤有机质
?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和非腐殖质
? 非腐殖质:死亡动植物组织和部分分解的组织。
? 腐殖质:土壤分解有机质时,重新合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多聚体化合物。
? 胡敏酸和富里酸是腐殖质的主要成分。
6、土壤的生物特性
(三)植物对土壤因子的适应
? 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pH<6.5)、中性土植物(pH6.5-7.5)和碱性土植物(pH>7.5)。
? 根据植物对土壤中矿质盐类(如钙盐)的反应分为钙质土植物、嫌钙植物。
1. 盐碱土与植物
盐土多分布于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A盐碱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
? (2)伤害植物组织
? (3)引起植物代谢紊乱
? (4)影响植物的正常营养
? (5)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植物难以生长
B盐土植物的特征
? 植物体干而硬
? 叶子不发达,蒸腾表面强烈缩小,气孔下陷。
? 表皮具有厚的外壁,常具有白色绒毛。
? 细胞间隙强烈缩小,栅栏组织发达 ......
第三节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 二、温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 三、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是适应性
? 四、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四、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 土壤:位于陆地生态系统的底部,是一薄层由生物和气候改造的地球外壳。(P50)
? 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 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 植物对土壤的适应
(一)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生物的栖息场所:土壤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土壤提供了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空间。
提供水分和必需的矿质元素:土壤提供水分和必需的矿质元素,是生物的营养库。
具有丰富的生物区系:土壤中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蚯蚓、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少数高等动物,具有丰富的生物区系。
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土壤中既有空气,又有水分,正好成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过渡环境。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土壤中大量的微生物和小型动物,对污染物都具有分解能力。
(二)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生命支持系统,其组成部分有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
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1、质地与结构
> 土粒按直径大小分为砂粒、粉粒、粘粒。
> 大小不同的土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
砂粒(1.0-0.05mm)
粉粒(0.05-0.005mm)
粘粒(0.0005mm以下)
1、质地与结构
> 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 土壤质地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动物的水平及垂直分布。
1、质地与结构
?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等。
? 团粒结构是腐殖质把矿质土粒互相粘结成0.25-10mm的小团块结构。
? 团粒结构具有水稳定性,由其组成的土壤,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之间的关系,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 土壤质地与结构常常通过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影响生物的活动。
? 2、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对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的生长、呼吸及吸收能力有直接影响,还通过限制养分的转化来影响根系的生长活动。一般来说,低的土温会降低根系的代谢和呼吸强度,抑制根系的生长,减弱其吸收作用;土温过高则促使根系过早成熟,根部木质化加大,从而减少根系的吸收面积。
? 3、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与盐类组成的土壤溶液参与土壤中物质的转化,促进有机物的分解与合成。土壤的矿质营养必需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水分太少引起干旱,太多又导致涝害,都对植物的生长不利。土壤水分还影响土壤内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和分布。
? 4、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不同,土壤中O2的含量只有10-12%,在不良条件下,可以降至10%以下,这时就可能抑制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土壤中CO2浓度则比大气高几十到上千倍,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有一半来自土壤。但是,当土壤中CO2含量过高时(如达到10-15%),根系的呼吸和吸收机能就会受阻,甚至会窒息死亡。
5、土壤有机质
?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和非腐殖质
? 非腐殖质:死亡动植物组织和部分分解的组织。
? 腐殖质:土壤分解有机质时,重新合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多聚体化合物。
? 胡敏酸和富里酸是腐殖质的主要成分。
6、土壤的生物特性
(三)植物对土壤因子的适应
? 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pH<6.5)、中性土植物(pH6.5-7.5)和碱性土植物(pH>7.5)。
? 根据植物对土壤中矿质盐类(如钙盐)的反应分为钙质土植物、嫌钙植物。
1. 盐碱土与植物
盐土多分布于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A盐碱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
? (2)伤害植物组织
? (3)引起植物代谢紊乱
? (4)影响植物的正常营养
? (5)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植物难以生长
B盐土植物的特征
? 植物体干而硬
? 叶子不发达,蒸腾表面强烈缩小,气孔下陷。
? 表皮具有厚的外壁,常具有白色绒毛。
? 细胞间隙强烈缩小,栅栏组织发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5760KB)。
闂勬劒绨張宥呭閸c劌甯囬崝娑崇礉缂冩垹鐝柈銊ュ瀻娣団剝浼呴崣顏冪返閻栧崬绺炬导姘喅閹存牗婀佹稉鈧€规氨袧閸掑棛娈戝▔銊ュ斀娴兼艾鎲冲ù浣筋潔閵嗭拷
濮濓拷 ppt閸忋劍鏋� 闂団偓鐟曪拷 5 缁夘垰鍨庨敍鍫濆帳鐠愯鏁為崘宀€娅ヨぐ鏇炴倵濮e繐銇夐崣顖欎簰妫板棗褰�10娑擃亞袧閸掞拷閿涘鈧拷
閺傚洨鐝烽悧鍫熸綀鐏炵偘绨崢鐔绘啿娴f粍娼堟禍鐚寸礉閼汇儲鍋嶇拋銈勮礋濮濄倖鏋冩稉宥呯杹鐞氼偅鏁硅ぐ鏇氱返婢堆冾啀閸忓秷鍨傞梼鍛邦嚢閿涘矁顕柇顔绘閹存牜鏁哥拠婵嬧偓姘辩叀閹存垳婊戦敍灞惧灉娴狀剚鏁归崚浼粹偓姘辩叀閸氬函绱濇导姘辩彌閸楀啿鐨㈤幃銊ф畱娴f粌鎼ф禒搴㈡拱缂冩垹鐝崚鐘绘珟閵嗭拷
瀵邦喕淇婇弬鍥╃彿
閸忚櫕鏁為惂鐐
鐠囧嫯顔戦崙鐘插綖
閹兼粎鍌ㄩ弴鏉戭樋
閹恒劌鐡ㄧ紒娆愭箙閸欙拷
閸旂姴鍙嗛弨鎯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