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个血液病ppt课件: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92KB)。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山东省血液中心 王爱梅
* 一、 概述
* 自1900年发现A、B、O血型以来就开始了输血,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应用恰当对挽救生命有起死回生的作用;输注不当,轻者使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重者能危及生命。为此卫生部要求我们要安全输血、合理用血,有针对性的选择成分输血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要求三级甲医院成分输血达到70%,二级甲50%。既然卫生部特别强调要输成分血,那么成分输血到底有什么优点?
* 1.1成分输血的优点
* (1) 高效
* 高纯度、高浓度、容量小、针对性强、疗效显著,如要提高患者血小板3×1011/L需输机采血小板1人份约250ml左右,如用全血需3000ml以上。
* (2)安全
* 限制不必要的成分的输入量,尤其是限制白细胞和血浆的输入量,有利于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
* (3)有利于保存血液的各种有效成分。如PC 于22℃水平震荡可保持3-5天,VIII因子、V因子、IX因子可在-20℃以下保存1年,上述血液成分在4℃保存的全血中短时间内即会失效或失活。
* 二、 国内外输血概况
* 国内外成分输血概况
* 上海90%左右
* 美国 99%
* 红细胞42.89% 血小板39.96%
* 血浆11.96% 冷沉淀4.69%
* 全血0.5%
* 红细胞29.26% 血小板40.77%
* 血浆28.09% 全血1.88%
* 日本 98%
* 红细胞29.26% 血小板40.77%
* 血浆28.09% 全血1.88%
* 山东青岛全血分离率占95%以上
* 济南全血分离率占95%左右
* 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除上海以外各地差异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
* 落后状态,目前仍然沿用输全血,为此需要更新输血观念。
* 三、 要更新几种观念
* 3.1为什么要限制不必要的成分?
* 1. 输血免疫学发现:红细胞血型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HLA抗原已知的也有150多种,表现型达上亿种,粒细胞和血小板也有它的特有抗原,血清蛋白多态性十分复杂,这就意味着异体血液可能作为一种免疫原输入受者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导致不必要的输血反应,或输注无效,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学者们提出盲目输血是不合理的。
? 有人做过统计,临床上输血的病人,80%的病人不需要输全血,而仅仅需要血液中的某一、两种成分,因此要根据病情,缺什么补什么才是最合理最科学的。发达国家把输全血视为器官移植,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所以,成分输血率达95%以上,基本上不用全血。近年来,国内上海成分输血开展好的医院给病人输全血时,病人及家属都要问个明白,决不盲从输全血。
* 3.2更新全血比较全的旧观念
* 全血并不全,理由是:
* 3.2.1. 血液离开血液循环,发生保存损害,离体血液的能量来源主要是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最后分解为丙酮酸加无氧酵解产能阶段-ATP,供红细胞利用,但随之而来的乳酸增加,K+由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随保存期的延长,红细胞衰老破碎,溶解的白细胞、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小凝块,加上抗凝剂等,以上都是造成保存损害的原因。
* 3.2.2. 抗凝剂是针对保存红细胞而设计的,所谓ACD抗凝血保存21天或 CPD-A抗凝剂保存35天, 都是指红细胞保存期末输入人体内的存活率而设计的,而不是指所有的血液成分。有形成分从糖酵解中接受能量是相同的,但其他条件不同。
* 目前常用的抗凝剂有两种:ACD(枸椽酸、枸椽酸钠和葡萄糖),另一种CPD(枸椽酸、磷酸盐和葡萄糖)。在ACD、CPD基础上加腺嘌呤可保存35天,葡萄糖是糖酵解所必须的,枸椽酸可防止溶血,保护细胞膜,提高PH,使2,3-DPG下降缓慢,腺嘌呤促进ATP生成,以上都是为红细胞设计的。
* 3.2.3血小板需要在22+2℃水平震荡条件下保存。
* 3.2.4白细胞中的粒细胞很难保存,生存期只有8小时。
* 3.2.5VIII因子不稳定,在全血内24小时活性下降50%,V因子3-5天损失50%。
* 3.2.6免疫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保存时间长,但含量很低,达不到治疗剂量 ......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山东省血液中心 王爱梅
* 一、 概述
* 自1900年发现A、B、O血型以来就开始了输血,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应用恰当对挽救生命有起死回生的作用;输注不当,轻者使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重者能危及生命。为此卫生部要求我们要安全输血、合理用血,有针对性的选择成分输血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要求三级甲医院成分输血达到70%,二级甲50%。既然卫生部特别强调要输成分血,那么成分输血到底有什么优点?
* 1.1成分输血的优点
* (1) 高效
* 高纯度、高浓度、容量小、针对性强、疗效显著,如要提高患者血小板3×1011/L需输机采血小板1人份约250ml左右,如用全血需3000ml以上。
* (2)安全
* 限制不必要的成分的输入量,尤其是限制白细胞和血浆的输入量,有利于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
* (3)有利于保存血液的各种有效成分。如PC 于22℃水平震荡可保持3-5天,VIII因子、V因子、IX因子可在-20℃以下保存1年,上述血液成分在4℃保存的全血中短时间内即会失效或失活。
* 二、 国内外输血概况
* 国内外成分输血概况
* 上海90%左右
* 美国 99%
* 红细胞42.89% 血小板39.96%
* 血浆11.96% 冷沉淀4.69%
* 全血0.5%
* 红细胞29.26% 血小板40.77%
* 血浆28.09% 全血1.88%
* 日本 98%
* 红细胞29.26% 血小板40.77%
* 血浆28.09% 全血1.88%
* 山东青岛全血分离率占95%以上
* 济南全血分离率占95%左右
* 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除上海以外各地差异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
* 落后状态,目前仍然沿用输全血,为此需要更新输血观念。
* 三、 要更新几种观念
* 3.1为什么要限制不必要的成分?
* 1. 输血免疫学发现:红细胞血型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HLA抗原已知的也有150多种,表现型达上亿种,粒细胞和血小板也有它的特有抗原,血清蛋白多态性十分复杂,这就意味着异体血液可能作为一种免疫原输入受者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导致不必要的输血反应,或输注无效,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学者们提出盲目输血是不合理的。
? 有人做过统计,临床上输血的病人,80%的病人不需要输全血,而仅仅需要血液中的某一、两种成分,因此要根据病情,缺什么补什么才是最合理最科学的。发达国家把输全血视为器官移植,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所以,成分输血率达95%以上,基本上不用全血。近年来,国内上海成分输血开展好的医院给病人输全血时,病人及家属都要问个明白,决不盲从输全血。
* 3.2更新全血比较全的旧观念
* 全血并不全,理由是:
* 3.2.1. 血液离开血液循环,发生保存损害,离体血液的能量来源主要是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最后分解为丙酮酸加无氧酵解产能阶段-ATP,供红细胞利用,但随之而来的乳酸增加,K+由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随保存期的延长,红细胞衰老破碎,溶解的白细胞、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小凝块,加上抗凝剂等,以上都是造成保存损害的原因。
* 3.2.2. 抗凝剂是针对保存红细胞而设计的,所谓ACD抗凝血保存21天或 CPD-A抗凝剂保存35天, 都是指红细胞保存期末输入人体内的存活率而设计的,而不是指所有的血液成分。有形成分从糖酵解中接受能量是相同的,但其他条件不同。
* 目前常用的抗凝剂有两种:ACD(枸椽酸、枸椽酸钠和葡萄糖),另一种CPD(枸椽酸、磷酸盐和葡萄糖)。在ACD、CPD基础上加腺嘌呤可保存35天,葡萄糖是糖酵解所必须的,枸椽酸可防止溶血,保护细胞膜,提高PH,使2,3-DPG下降缓慢,腺嘌呤促进ATP生成,以上都是为红细胞设计的。
* 3.2.3血小板需要在22+2℃水平震荡条件下保存。
* 3.2.4白细胞中的粒细胞很难保存,生存期只有8小时。
* 3.2.5VIII因子不稳定,在全血内24小时活性下降50%,V因子3-5天损失50%。
* 3.2.6免疫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保存时间长,但含量很低,达不到治疗剂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9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