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其它资讯 > 大健康
编号:12975845
中国企业为何偏爱海外保健品公司?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7日 医药经济报
     11月1日,上药下属全资子公司参与澳大利亚保健品企业Vitaco的私有化事宜有了新的进展,新西兰海外投资者办公室(OIO)已经批准了该交易,接下来还需要经过Vitaco的股东和FCA的批准,本次交易才算真正完成。

    这是继去年竞争收购Swisse出局后,上药海外收购保健品企业的又一举动。

    2016年,中国企业奔赴海外收购保健品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根据公开消息不完全统计,已经有7家企业(包括药企、食品公司等)收购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的部分公司。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高以及对保健品质量和功能的要求趋严,为抓住国内消费者,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对保健品企业“买买买”的步伐还会继续。

    收购关注品牌影响力

    根据上药的公告,其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拟以1.88亿澳元(约合人民币9.38 亿元)现金方式收购Vitaco 60%股权,春华资本则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拟以1.25亿澳元(约合人民币6.25亿元)收购40%股权。买方自筹资金,交易均为现金支付。
, 百拇医药
    据了解, Vitaco是在去年中旬上市的公司,产品主要包括保健品、体育营养品以及健康食品。根据庶正康讯统计,Vitaco在2015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即2016年财年)实现总收入2.13亿澳元(折合人民币10.96亿元),增长23.5%。经调整后税后净利润为1310万澳元(人民币6738万元),与澳大利亚保健品行业巨头Blackmores税后净利润1亿澳元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庶正康讯的相关研究员告诉记者, Vitaco在澳洲本土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在国内的电商销量和知名度还无法与Swiss及Blackmore相比。“由于澳洲的保健品在中国淘宝和天猫上形成的自然口碑比较好,很多企业在选择收购目标的时候,都会考虑市场开拓的难度,在中国是否有品牌知名度等因素。其实不止澳洲,美国的知名品牌也有很多被收购。”她告诉记者,这就如同合生元溢价收购Swisse其实是一种战略投资,看重的是其在中国电商品牌第一位的地位。

    除了上药,复星也在2014年收购了美国的一家保健品公司。而在2016年初,一心堂也收购了美国的一家保健品公司。还有媒体报道,石药集团也在寻求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企业。
, 百拇医药
    具体来看,收购的模式有与其他企业合作,也有单独收购。在北京鼎臣医药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看来,上药这种体系是考虑风险因素和战略布局,两家公司一同参与私有化,上药投资比较少,承担风险的压力也比较小,未来可以继续收购其他保健品企业。

    为何中国企业对海外保健品公司买不停?普华永道思略特预测,未来5年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将新增1000亿元规模。一方面需求高速增长,另一方面行业也在快速改变。消费者更加成熟并且消费习惯发生变化,传统的渠道也正发生变革,互联网和数字化改变了企业与消费者的接触及价值创造的方式,并且不断有新的竞争者进入行业和创新商业模式。未来会有更多的兼并收购,竞争格局也将改变,功能性食品将突破万亿元规模。

    史立臣对此表示认同,国内消费者对国外保健品认可度越来越高,特别是营养补充剂或者是膳食补充剂,国外产品正好对应上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中国的消费者对国内的保健品信心越来越低,也促使企业走出去。
, 百拇医药
    买完后还有难题待解

    交易成功仅仅是并购的第一步,对企业来讲,如何让产品通过审批进入中国市场,这是一个长期的难题。

    对希望布局线下市场的保健品企业来讲,其产品还需要获得“蓝帽子”即完成保健食品注册或备案才能够通过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并上市销售,上述研究人员提到,从目前CFDA给出的备案原料目录征求意见稿上看,国外产品使用的营养素含量多数都会高于国内最高限量,因此在注册或备案时会增加难度,导致很多产品无法快速获得“蓝帽子”,这也是这几家公司收购国外保健品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由于难以获得“蓝帽子”,目前企业在线下药店和商超渠道没有办法覆盖,所以采用了折中的方法,设置体验店,只展示不销售。

    前述研究员建议到,短期内,企业还是可以跨境的方式进口,通过布局线下体验店结合直邮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但长期来看,还是需要对品牌旗下的产品进行梳理,进行保健食品的注册备案,毕竟线下市场份额不可小觑。
, 百拇医药
    普华永道思略特也曾这样分析到,未来保健食品行业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渠道模式愈加注重体验和服务、网购消费群体崛起,以及营销模式多元化。目前,保健食品销售渠道分为直销、药店、电商、商超等。其中,直销模式仍是保健食品销售的主要模式。而电商渠道是增长最快的渠道,从2011年的3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5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5%,2015年的市场份额与第二大销售渠道药店的市场份额几乎等同。

    线上的发展,是保健品企业必经之地。但从长期看,拿到“蓝帽子”批文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点,如何尽快拿到批文,真正铺开中国市场,对于企业而言,也是需要重视的。

    另外,正如西王食品收购加拿大保健品公司时向媒体提到的后期管理谈判问题,其他企业也同样需要考虑。究竟是采用战略方式、业务方式还是财务方式来对国外企业进行管理?

    史立臣建议,用战略方式比较靠谱,在国外的市场继续做,而中国市场则重新组建中国团队,这种框架性的管理是最好的。, 百拇医药(■ 郑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