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花与金世宗完颜雍
《植物名实图考》卷之二十一“金莲花”条载:《山西通志》:金莲花一名金芙蓉,一名旱地莲,出清凉山。金世宗尝幸金莲川,周伯琦纪行诗跋:金莲川草多异花,有名金莲花者,似荷而黄。即此种也。这段文字展示了植物金莲花的异名、花的形态色泽、产地,也提到了历史上曾受到元世祖忽必烈和清太宗皇太极赞赏、并被人们誉为“小尧舜”的金世宗,正是由于草原上一种无名野花群落与金世宗的不期而遇,开启了金莲花与其繁衍地金莲川的佳话。
追索资料可知,早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三中,就有关于这种野花的记载。直到金代大定初年,金世宗至闪电河流域绵延数百里的草原游猎,策马来到曷里浒东川,巧遇满川耀眼的金色花朵正在盛开,如毯铺地,一望无边,幽香弥漫,沁人心肺。他被这浩渺壮观的植物群落震撼了,细观每朵花形虽不大,却与莲花相似,因此联想到“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故称此种奇异之花为金莲花。地因花得名,遂改曷里浒东川为金莲川。金莲花和金莲花群落的美,让金世宗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金世宗为金莲花和金莲川命名,从此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定八年,金世宗在金莲川建避暑行宫景明宫和扬武殿。他在位二十九年,至少有十年驻夏金莲川,时间是每年四、五月至九月,因为六至七月是金莲花盛开之时,由此可见他对金莲花和金莲川的钟爱。
其后忽必烈(元世祖)于元宪宗(蒙哥汗)二年(公元1252年)由漠北移驻金莲川,建立赫赫有名的金莲川幕府,征天下之名士而用之,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集团在此形成。金莲川草原成为元朝建邦立国的风水宝地。
蒙古族著名诗人乃贤所作《塞上曲》中有“乌桓城下雨初晴,紫菊金莲漫地生”的诗句,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从牛群头以北直到桓州这一段滦河上游的闪电河流域,南北百里之地皆遍生金莲花,足以证明金莲花群落之壮观和感人之深。
清朝的康熙大帝也对金莲花情有独钟。《热河志》记载:“圣祖仁皇帝自五台移植山庄,有金莲映日之胜。”康熙成为使金莲花由野生变家种的第一人,还写下了五篇诗词,其中有:“数亩金莲万朵香,凌晨挹露色辉煌。薰风拂槛清波映,并作芙蕖满院香。”
乾隆皇帝也为金莲花作诗十余首,并手绘了一幅写生画,他对金莲花的喜悦之情已由诗入画了。
直到现在,内蒙古金莲川仍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有众多网友撰文介绍了他们自驾游金莲川的感受,拍下了壮观的全景和花朵的特写。有报道说每年7月金莲花盛开之时,内蒙古正蓝旗均举办金莲花节,与中外友人共享金莲花和金莲川之美,感受草原文化底蕴之深。在此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追索历史,自然想到为金莲花和金莲川留下千古美名的金世宗。
根据金莲花的特征和生境、分布考证,它与《中国植物志》所载毛茛科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完全符合。但《植物名实图考》卷之二十一“金莲花”条中所述:“蔓生,绿茎脆嫩,叶圆如荷,大如荇叶;开五瓣红花,长须茸茸;花足有短柄,横翘如鸟尾;京师俗呼大红鸟”者,不是毛茛科的金莲花。根据吴其濬对茎、叶、花特征的描述考证,应为旱金莲科植物旱金莲Tropaeolum majus L.所附插图也是此种,故阅读时应注意将收载在同一条中的两种植物加以区别。毛茛科的金莲花被公认为优美的观赏植物外,还是药食两用植物。花入药,《本草纲目拾遗》载:“味滑苦,无毒,性寒。治口疮、喉肿、耳疼、目痛。煎此代茗。”现代研究已知,金莲花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芳香酸类和生物碱类。以黄酮类含量最高,包括牡荆素和荭草素;芳香酸类包括藜芦酸、金莲花苷、原金莲酸、金莲酸等;生物碱类目前报道的仅有金莲花碱。药理研究报道,金莲花有抗炎、抗病毒、抗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现在临床上已用金莲花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等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收录“金莲花润喉片”和“金莲清热颗粒”两种中成药。此外,还有“金莲花软胶囊”等剂型。民间早有以金莲花泡茶饮的传说,如《五台山志》载:“张寿荘云:五台山出金莲花,寺僧采摘晾干之,作礼物饷客,或入寺,献茶盏中辄浮一二朵,如南人之茶菊然,云食之益人。”清利咽热可服三花饮,用金莲花3克、金银花3克、菊花5克,洗净,加冰糖适量,开水浸泡2分钟。现在有大面积野生资源的地方,已生产金莲花茶出售。采收时要取开放3~5天的花朵,50℃人工烘干,这种花朵总黄酮含量高,质量好。
(图文选摘自《青囊》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洪 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