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937406
旅游业的乡村机会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2日 《祝你幸福·知心》
     过上理想日子的宋慧娟有些坐不住了,她觉得自己坐拥偌大一个园林“太奢侈”,好风景应该拿出来与别人共享。于是,决定开放观光。至于住宿么,园区建设一部分,郑庄村的闲置房屋改造利用一部分。

    在乡村旅游的春天还没正式到来之前,携手发展十余年的村庄和企业共同做好了准备,一起迎接一个更好的机遇。

    2015年12月,以银府生态文化园名义申报的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通过认证,郑庄的乡村旅游时代正式开启。

    拼颜值更要拼文化

    如果只拼颜值,这世上多的是好风光,宋慧娟觉得,做乡村旅游更要拼文化内涵。

    这与董少玉、与帮包郑庄村的陵城镇妇联主席付冉的想法不谋而合。董少玉希望吸引年轻人回归,付冉希望弘扬乡土文化,宋慧娟则希望治愈现代人的大自然缺失症。

    20年前,农民工打工是为了攒钱回乡盖房。20年后,新一代农民工要做城里人。他们盼望着,再一个20年后,新一代城里人愿意回归乡土,回归田园。

    宋慧娟无论走到哪里,口袋里都少不了装一本《论语》,每读一次,都能获得新智慧。她觉得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乡土文化一脉相承。“如果我们失去了对土地的责任感,失去了对故乡的亲近感,失去了对祖上的敬畏,我们会变成什么人?”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所以,银府生态园内开设孔孟读书会、自然养生课堂、森林瑜伽、园林园艺体验课、亲子科普课等形形色色的活动。

    古树是乡村的根,是乡土文化的魂。为了留住乡村,留住历史,留住古文化,去年宋慧娟购进一大批南方古树,大多是老村庄拆迁舍弃的。谁知,去年冬天罕见低温,把刚刚返青的古树都给冻死了。几千万元打了水漂,让人心疼,几百棵古树丧命,更让人心疼。宋慧娟说,感觉“就像失去了一帮智慧老者”。

    但她也明白,这种挫折根本算不了什么。农业是长线投资,生态农业更是,乡村旅游亦是。只要坚持住,明天就是光明的。

    ——不仅是企业的明天,还有村庄的。

    下篇

    泉子村的农家乐了

    只有俩“年轻”女人的村庄

    藏于深山,泉子村的春天比别处来得要晚。

    当别处的田里已经播下种子,泉子村的冬天还没过完;当别处田里的种子已经发芽,泉子村的村民才开始扛起扁担上山。

    泉子村的日子是一根扁担挑起来的。

    在电动三轮、摩托三轮基本普及的当下,泉子村的主要交通工具仍然是双腿,主要运输工具是肩膀。肥料靠肩膀挑上山,农产品靠肩膀挑下来,男女老少的肩膀头就是最结实的希望。

    没有人不想用三轮车,可是没有路。村子依山而建,海拔700多米,站在这家的院子里,几乎就是站在那家的房顶上,站在地势最高的一家望下去,层峦叠嶂的红房顶。最低处的人家到最高处的人家串个门,就像爬了一次山。一步一坡。上坡,三轮爬不上去;下坡,根本刹不住。

    上山的路更糟糕,不是常来常往的人根本找不到路影儿。祖祖辈辈用双脚踩出来的尺八宽的路,一年四季掩在杂草中,只有春季往山上挑粪或者秋季往山下挑果时,把草踩倒,才能看出那么点路的意思。

    吃水也得挑。由于自来水管道年久失修,早就退役了,家家户户吃水都得到村里的泉池那儿挑。年纪大挑不动的,就靠儿女们回家时挑上一大缸,吃上半月二十天,或者拄着拐棍提着烧水壶到泉边去打水。

    村里连个诊所也没有,村民有个头疼脑热的,得到四里之外的邻村去拿药。

    买油盐酱醋倒是不用出村,村头有个小卖部,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大伙儿买东西碰上了,总会停下来说几句闲话。

    村里也没有幼儿园,似乎也不太需要。年轻人都出去做生意打工了,孩子也带出去见世面,50岁以下留在村里的,只有两个女人,全村“60岁以下的都算小青年”。

    上边搞农业普查,让村里报一名普查员,要求会使用智能手机会用电脑打字,村“两委”掰着指头挨家挨户数了个遍,也没有找出合适的人选来。

    通信公司到村里办手机卡,独居的周大妈换了新号码,得由村委会通知她儿子——周大妈不识字,手机她只认识一个接听键。

    2013年,吴圣霞回到了村里,是被乡亲们请回来的。这一年,吴圣霞的丈夫——村里的老支书因病去世,乡亲们把希望寄托在吴圣霞身上。

    吴圣霞是穷过来的人。小时候,因为家里没有存粮,母亲把还没有熟的麦子割回来煮给孩子们吃。1988年,吴圣霞嫁进泉子村,夫妻俩曾经因交不起2块钱电费而犯愁。

    穷则思变,吴圣霞学过理发,开过化妆品店。后来有一次,吴圣霞去赶集,遇到同村的一个大爷去卖山货,没卖掉又背回家。从泉子村到镇上大集,来回二十余里,那佝偻的背、不断掉落的汗珠子,让吴圣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转而在镇上租了个门头,做山货购销生意。后来又开办了山珍加工厂,雇佣了三十多个人开展土特产加工,几年时间,就把周围大山里的米粮山果做成了“山东名优土特产”。

    吴圣霞第一个在外边买了楼,是村里出了名的致富典范,大伙儿公认的能人。

    为了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也为了继承丈夫的遗志,吴圣霞回到了村里。

    大胆试一把

    没钱,没路,也没人。回村当了村支书、村主任,吴圣霞才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为了尽快找到一条出路,她邀请朋友们来当智囊团。带着朋友们去爬山,还没到山顶,心就亮了——泉子村东临雁门寨,西邻油篓寨,北有盘龙山;5000多亩山林栽有杏树、梨树、桃树、枣树、山楂树等十几种果树,春天到来的时候,一片绚烂花海;山上还有层次分明的沉积岩和坝上草原一样的草甸;16眼泉池像夜晚的星星一般镶嵌在山林间……一年四季都是风景。

    原来,这是一座金山呐!吴圣霞此前一直不知道,她没有上过山,自家的果园在哪儿她都分不清,山上二十几个地名更是记不住。这一回,连她都觉得开了眼界。, http://www.100md.com(吕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