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走出“伙伴危机”
原来,小玲自以为学习成绩好,上初中后仍能当上班干部,可她的那所初中是一所热门学校,人才济济,班干部也不再由老师提名,而要通过竞选。在竞选中,小玲因性格原因落选了。原本善良、纯真的小玲产生了嫉妒心理:她恨当选的班干部,怨不选她的同学,对待同学十分冷漠……渐渐地,小玲感觉到自己在班里很“孤单”,并陷入了痛苦之中,学习也受到了影响。
我们很快发现了女儿的情绪变化,了解到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并投入了帮女儿走出“伙伴危机”的工作。首先,我们开始关心学校举办的一些集体活动,总是鼓励女儿参加,教育女儿关心班集体和同学。小玲是个听话的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了以后,发现同学们对她的态度有了变化:一个由班长领导的“学友之家活动小组”主动接纳了她。我们趁机要求,把“学友小组”活动的地点常设在我们家,并把家里的电脑、DVD、影碟、冰箱、书架全部向同学们开放,因为有我们的大力支持,小玲参加的这个“学友小组”的活动十分成功,其他几个小组都十分羡慕,小玲在同学中的形象也大为改观。一个过去对小玲最不友好的女孩主动给她打电话,要到我们家“享受”一次。小玲热情欢迎,并牵头组织了几次“学友小组联谊活动”。结果,通过这种联谊活动,一个学期下来,小玲不仅在家里先后接待了全班同学,而且与班里绝大多数同学处好了关系。
如今,小玲已读大学,提起自己人生中的这段经历,她对我们十分感激,说:“要不是你们及时采取对策。在嫉妒和冷漠中,我的一生可能就毁了。”
专家篇 带孩子走出“伙伴危机”的具体办法
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孩子:他是班里最乖的孩子,却不擅长与同学交往。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好孩子的表现。其实,社交能力是人类必备的本领。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豪沃德·加德勒把“人际关系”的技能列为8岁孩子的基本智商之一。菲律宾大学临床儿童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兰丹也指出:“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缺陷。”但不少家长却不懂得这个道理。
据研究表明:儿童同伴交往分为受欢迎型儿童、被拒绝型儿童和被忽视型儿童。受欢迎型儿童情绪稳定、不激烈,活动的强度和速度适中,既不过分爱动,也不过分安静,反应快,敏捷、接受新事物快,适应性强,与人交往灵活,坚持性强、注意力不易分散;被拒绝型儿童的特点为情绪不稳定、爱冲动,其活动的强度大、速度较快,特别好动,感知他人方面反应性程度较低,较外向,适应性一般。注意力易分散,坚持性差;被忽视型儿童不爱动,反应较迟缓。那么,家长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呢?下面是专家的几点建议:
从基础开始
儿童心理学家勒纳·屠阿说:“我们应该从最普通的基础开始,教孩子说‘你好’‘请’‘谢谢’,以及回应的话。”
孩子常模仿他们看到的社交习惯和方式。其中,他们最易学到的是家长在家里接待来访者的习惯和方式。如果家长能十分友好地接待客人,孩子就能够从家长的行为中学习到有益的东西。
学会正确地谈话
孩子受益于普通对话,餐桌是家长同孩子交流的好地方,家长应尽量讲些随意的话题,如“这个周末我们想干什么?”如果孩子没有提议,家长可以提出建议。不过,最好还是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意愿。不要把孩子放在旁观者的位置上。
新加坡心理健康博士特里萨·佛格说:“笑话会点燃孩子的说话兴趣和欢快的心情,使其无拘无束。总之,应允许孩子谈论他们喜欢的任何事物,这就是在鼓励孩子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同孩子谈谈关于感觉的话题,家长和孩子都把自己的感觉讲出来。
帮助孩子寻找小朋友
如果孩子已经交上了小朋友,家长要及时给以强化,比如对孩子说:“你有了自己的朋友,很好。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或者说:“我很想见见你的朋友,你看可以吗?”如果孩子还没有朋友,则应积极帮孩子寻找。比如让孩子与家附近的小朋友一起玩,与同事或同学的孩子一起玩,最好是同龄、近龄的。适时与孩子讨论他们交往的情况,帮助孩子做出选择。帮孩子选择小朋友有两点应该注意,一是能够合得来,二是能够优势互补。孩子们的优点在互动过程中强化、发展,孩子们的缺点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克服。还可以利用双休日或其他节假日,与孩子朋友的家长约好,带孩子一起出去旅游、度假,制造孩子之间的交往机会。这种方法很有效,家长带动孩子交朋友。此外,亲戚的孩子之间更容易交往,有这方面条件,应充分利用。
欢迎孩子的小朋友到家里来
孩子交朋友,大人对孩子的朋友要当自己的朋友一样,采取热情欢迎的态度。当小朋友来家里时,家长应该说:“我们家来朋友啦,欢迎欢迎!”而且要让孩子认真接待一番。一旦孩子们自己玩起来或学习起来,家长就可以退居“二线”了。孩子们时间观念不强,要适时提醒,提醒的方式要注意:“时间不早了,是不是约定下次来玩(或学习)的时间,你们商量一下,好吗?”
克服害羞
千万不要轻视孩子的害羞现象,这是他们交朋友的最大障碍。研究表明,有11%~15%的孩子有过分害羞的倾向。
过于严肃的家长常使害羞的孩子更加胆怯,说话结巴,这时家长如果强行纠正,孩子的结巴会加重。家长的不断唠叨或用高压手段纠正孩子,只会使孩子更加恐慌。其实,任何威胁行为,如责骂、讽刺、挖苦或唠叨不仅不会对孩子有丝毫帮助,而且会使孩子更加退缩。使孩子从害羞转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怎样克服孩子的害羞心理呢?家长带孩子去社交场所能够帮助孩子解决胆怯心理。例如,母亲可以把女儿带到某个集会,或带到公园,把她介绍给别的孩子,并建议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对方玩。你也可以让孩子在同伴中放松自己。先让他认识一些人,或带来一个可信赖的人——友善的邻居、愿意帮助你的同事,尤其是朋友的孩子,请他们慢慢接近你的孩子。总之。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与人交往的机会。, http://www.100md.com(凯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