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的命运
她想的是,只要有好葡萄,就不愁卖掉,何况,种葡萄比种粮食,雅致。所以,林林总总她又承包接手了近百亩葡萄园,转成苗圃的有40余亩,其余的也改接了新品种。到2003年左右,她已经是东胡葡萄的“一枝独秀”了。
可是“葡萄味甜,市场味酸”。随着全国葡萄面积越种越大,产量越来越高,到2010年前后,葡萄开始卖不上价。最差的一年,两毛钱一斤都找不到买家,她把葡萄挖坑埋了。
分散的小农经济,在市场面前显得步履蹒跚。
痛定思痛,还在种葡萄的一些农户开始抱团发展,更新品种、统一技术、一起售卖,力争在市场上赢得更多话语权。临清市田野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徐玉英担任合作社理事长。
比起临清市田野葡萄专业合作社,阳谷风华粮食种植合作社的成立显得更“被动”。
汪凤华是阳谷十五里元镇赵洼村的妇代会主任、“两委”成员,一心想带领村里的姐妹干点事业,却苦于找不到方向。这里世代种粮,没有抓眼的风景,汪凤华压根没往这方面琢磨。她先想到的是搞副业,养殖。她养了十年鸡,做了很多动员,也没人心动。
其实也可以理解,老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风险确实挺大。有一回停电,鸡棚里太热,一天之内就死了300多只,用农用三轮往外拉。若是赶上场瘟疫,一棚就可能死个千儿八百。
2011年,汪凤华去市里参加农村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一次知道了合作社,知道了规模效益,豁然开朗。回去后就开始着手成立合作社,吸纳社员。村里没人知道啥是合作社,以为就跟以前的生产队一样,委婉拒绝或冷眼观望。靠刷面子,汪凤华先发动了6户村民,加上她共7户,注册成立了风华粮食种植合作社。
汪凤华在村里算得上德高望重,虽然她在村里的辈分最低。
1991年,汪凤华嫁入赵洼村。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穷,为一根草棒子兄弟阋墙婆媳反目常常发生。汪凤华夫妇在自己没有住房的情况下,下窑烧砖挣钱,为小叔子盖了一座新房娶媳妇。这事一下子赢得全村村民的心,她被推举为妇代会主任并光荣入党。
合作社一挂牌,原先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开始松动了,虽然他们可能仍然没有弄懂什么是合作社,但他们相信汪凤华。汪凤华说,加入合作社买种子农药化肥都便宜,还有专家来教种植技术,人们心动了。
靠刷信誉,头一年,风华粮食种植合作社吸纳社员百余户。第二年,又增加百余户,至今已吸纳社员360余户,其中,252户是本村的,其余则是杨庙、李寺等周边村的,建立粮食种植基地3500余亩。
合作社注册了“谷姐”和“十五里元”两个商标,依托商标品牌,与周边多家面粉厂签订了订单合同,合同粮的价格比市场价格每公斤高出一毛多。
2013年,合作社实现可分配盈余34万元,社员分红21万元,社员农户比非社员农户增收35%以上。
这边汪凤华忙得如火如荼,那边徐玉英也没闲着。
加入田野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多数葡萄园种的还是老品种,缺乏特色,上市时间统一,价格低。必须种出能卖掉的葡萄啊!徐玉英手把手指导社员对葡萄园进行了品种改接更新。
葡萄园也进行了改造,挖了排水沟,打了井,旱涝无忧。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葡萄的分级和加工。这样一来,最顶级的葡萄实现最高价格的“私人定制”,其次进入商场和超市,普通的则进入农贸市场或用传统工艺做成葡萄酒。
收益如何?一对年近古稀的夫妇侍候着4分地,年收入将近4万元。
更重要的是,妇女不再担心家里的劳动力不足,在外务工的儿女也不用怕父母不能及时把粮食抢收回家,合作社统筹安排,社员互助,谁家的事也误不了。
风华粮食合作社的赵振杰秋收时因病住院,妻子陪护。还没等他开口,合作社就把玉米一粒不落地给他收回了家,种上了麦子,啥事没耽误。
2015年,临清田野葡萄专业合作社和阳谷风华粮食种植合作社双双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合作社“归去来”,就得让社员安稳地倚着钱垛子说好!
创新,就是一步一步“闯关”
徐玉英梦想葡萄种植能重现当年的辉煌,田野葡萄专业合作社里挂着“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奔小康”的标语;汪凤华则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当成奔头。她们都希望,祖祖辈辈生活的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梦想很美好,可实际上,她们走得步履维艰。
鲁西南穷,小农思想顽固,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东胡村民被葡萄伤了心,不愿再“折腾”,就想安安心心地种庄稼、打工,保存下来的几百亩葡萄散落在玉米地里,一眼看上去没点气势,更无法统一管理。
徐玉英想建设一个大型葡萄主题公园,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找村民流转土地,忙活了一年也没多少进展。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不可能出去打工,有块地侍弄着还有事干,一年下来也能有吃有烧。可是一旦土地流转出去,就没地方去了,流转费也不足以支撑一年的开销。
徐玉英原来接收承包的葡萄园甚至有的被收了回去,即使合约尚未到期。这几年葡萄种植的效益好了,有人又想接着种。徐玉英也不能强留,乡里乡亲的,不能太较真。
因为这些缘故,葡萄主题公园项目至今没有实施。“急不得,得慢慢来。”
汪凤华也不敢把步子迈得太大。经过考察,她发现差异化种植是提高产值的有效手段,可是十五里元世世代代以玉米和小麦为主要作物,别的不会啊。
早年,赵洼村曾行政命令统一种过蔬菜,连收购的蔬菜批发市场都谈好了。菜苗白天种下去,晚上村民就到地里偷偷掀了塑料薄膜,把苗冻死。如此三番五次,只能罢了。
为什么呢?村民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不过是惯性的思维守旧而已。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创新是有风险的,向前一步,就是和过去的经验“打仗”,人们缺乏“打仗”的勇气。, 百拇医药(吕红霞)
可是“葡萄味甜,市场味酸”。随着全国葡萄面积越种越大,产量越来越高,到2010年前后,葡萄开始卖不上价。最差的一年,两毛钱一斤都找不到买家,她把葡萄挖坑埋了。
分散的小农经济,在市场面前显得步履蹒跚。
痛定思痛,还在种葡萄的一些农户开始抱团发展,更新品种、统一技术、一起售卖,力争在市场上赢得更多话语权。临清市田野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徐玉英担任合作社理事长。
比起临清市田野葡萄专业合作社,阳谷风华粮食种植合作社的成立显得更“被动”。
汪凤华是阳谷十五里元镇赵洼村的妇代会主任、“两委”成员,一心想带领村里的姐妹干点事业,却苦于找不到方向。这里世代种粮,没有抓眼的风景,汪凤华压根没往这方面琢磨。她先想到的是搞副业,养殖。她养了十年鸡,做了很多动员,也没人心动。
其实也可以理解,老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风险确实挺大。有一回停电,鸡棚里太热,一天之内就死了300多只,用农用三轮往外拉。若是赶上场瘟疫,一棚就可能死个千儿八百。
2011年,汪凤华去市里参加农村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一次知道了合作社,知道了规模效益,豁然开朗。回去后就开始着手成立合作社,吸纳社员。村里没人知道啥是合作社,以为就跟以前的生产队一样,委婉拒绝或冷眼观望。靠刷面子,汪凤华先发动了6户村民,加上她共7户,注册成立了风华粮食种植合作社。
汪凤华在村里算得上德高望重,虽然她在村里的辈分最低。
1991年,汪凤华嫁入赵洼村。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穷,为一根草棒子兄弟阋墙婆媳反目常常发生。汪凤华夫妇在自己没有住房的情况下,下窑烧砖挣钱,为小叔子盖了一座新房娶媳妇。这事一下子赢得全村村民的心,她被推举为妇代会主任并光荣入党。
合作社一挂牌,原先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开始松动了,虽然他们可能仍然没有弄懂什么是合作社,但他们相信汪凤华。汪凤华说,加入合作社买种子农药化肥都便宜,还有专家来教种植技术,人们心动了。
靠刷信誉,头一年,风华粮食种植合作社吸纳社员百余户。第二年,又增加百余户,至今已吸纳社员360余户,其中,252户是本村的,其余则是杨庙、李寺等周边村的,建立粮食种植基地3500余亩。
合作社注册了“谷姐”和“十五里元”两个商标,依托商标品牌,与周边多家面粉厂签订了订单合同,合同粮的价格比市场价格每公斤高出一毛多。
2013年,合作社实现可分配盈余34万元,社员分红21万元,社员农户比非社员农户增收35%以上。
这边汪凤华忙得如火如荼,那边徐玉英也没闲着。
加入田野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多数葡萄园种的还是老品种,缺乏特色,上市时间统一,价格低。必须种出能卖掉的葡萄啊!徐玉英手把手指导社员对葡萄园进行了品种改接更新。
葡萄园也进行了改造,挖了排水沟,打了井,旱涝无忧。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葡萄的分级和加工。这样一来,最顶级的葡萄实现最高价格的“私人定制”,其次进入商场和超市,普通的则进入农贸市场或用传统工艺做成葡萄酒。
收益如何?一对年近古稀的夫妇侍候着4分地,年收入将近4万元。
更重要的是,妇女不再担心家里的劳动力不足,在外务工的儿女也不用怕父母不能及时把粮食抢收回家,合作社统筹安排,社员互助,谁家的事也误不了。
风华粮食合作社的赵振杰秋收时因病住院,妻子陪护。还没等他开口,合作社就把玉米一粒不落地给他收回了家,种上了麦子,啥事没耽误。
2015年,临清田野葡萄专业合作社和阳谷风华粮食种植合作社双双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合作社“归去来”,就得让社员安稳地倚着钱垛子说好!
创新,就是一步一步“闯关”
徐玉英梦想葡萄种植能重现当年的辉煌,田野葡萄专业合作社里挂着“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奔小康”的标语;汪凤华则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当成奔头。她们都希望,祖祖辈辈生活的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梦想很美好,可实际上,她们走得步履维艰。
鲁西南穷,小农思想顽固,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东胡村民被葡萄伤了心,不愿再“折腾”,就想安安心心地种庄稼、打工,保存下来的几百亩葡萄散落在玉米地里,一眼看上去没点气势,更无法统一管理。
徐玉英想建设一个大型葡萄主题公园,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找村民流转土地,忙活了一年也没多少进展。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不可能出去打工,有块地侍弄着还有事干,一年下来也能有吃有烧。可是一旦土地流转出去,就没地方去了,流转费也不足以支撑一年的开销。
徐玉英原来接收承包的葡萄园甚至有的被收了回去,即使合约尚未到期。这几年葡萄种植的效益好了,有人又想接着种。徐玉英也不能强留,乡里乡亲的,不能太较真。
因为这些缘故,葡萄主题公园项目至今没有实施。“急不得,得慢慢来。”
汪凤华也不敢把步子迈得太大。经过考察,她发现差异化种植是提高产值的有效手段,可是十五里元世世代代以玉米和小麦为主要作物,别的不会啊。
早年,赵洼村曾行政命令统一种过蔬菜,连收购的蔬菜批发市场都谈好了。菜苗白天种下去,晚上村民就到地里偷偷掀了塑料薄膜,把苗冻死。如此三番五次,只能罢了。
为什么呢?村民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不过是惯性的思维守旧而已。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创新是有风险的,向前一步,就是和过去的经验“打仗”,人们缺乏“打仗”的勇气。, 百拇医药(吕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