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 姥爷
但是,还有那么多的事让我操心。大哥二哥在兵团里的粮食不够吃。我妈因为生我落下过敏性肠炎,犯得厉害,有一阵常常坐长途车去宝鸡看病。我爸几乎每个晚上都要加班开会,回来啥也不说,神情沉重,那是文革后期。我在学校学农养了两口猪,有传言说老师打算杀了吃肉。我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总是梦到又考数学了,半夜给吓醒。
6
从此后,我没有再见过姥爷。
我上大学的时候,姥爷去世了。我妈听到消息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因为不在她身边。我的感受是木木的,对我来说,姥爷已经是很久远的亲人了。
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革”结束了。
等我们家从三线搬回来时,我父亲也已经做了姥爷。他很快就离休了。我妈好像还上着班。回到家里跟我爸拽几句新词,她总是能与时俱进。
有一年,忽然要让我陪她去给姥爷扫墓。
买两大旅行袋糖果。好多好多亲戚。
姥姥还在。干干净净的小脚老太太。她自己住,没有住在大姨家。她给大姨拉把大了八个孩子。和我妈一样坏脾气。姥姥是个心气挺高的老太太。
这是我第一次回老家。但那一年我满腹心事,初恋吹了,一时恢复不过来,觉得整个世界都灰了。没有好好打量我老家。
表哥搞到了一辆华沙牌小轿车来接我和我妈。坐在后排,一腚下去椅子一塌吓一跳,以为坐地上了,是弹簧松了,低头一看,脚下有不少羊屎蛋,看来这车用途广泛。但那是八十年代呀,在县里有个小车坐也是件大事了吧。
先去了老家。
姥姥的屋子干干净净。姥姥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我妈的样子。
另一间屋子,是姥爷住过的。那屋子闲着。
吃饭的时候,大家尽数姥爷到老了如何喜欢喝酒,如何跟外人说姥姥不给他钱花。我妈年年往家里寄钱,姥姥仔细存着,姥爷常常闹:二妮寄来的钱呢?
像一切老了的人。
是一切子女口中老了的老人。
大姨对我说妮儿,你姥爷偏心,最疼你妈!
我看看我妈,她微笑着,不改模样。
我们去扫了墓。
清明时的北方,树刚刚绿,天已经开始热起来了,我们带着点心和苹果、桔子。桔子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水分,棉絮一样的肉,连颜色都褪了一半。县城粗糙的点心。还有酒,姥爷的最爱。
上了香,上了供。感觉不仅是天人永隔,而是隔着许许多多的人生、石块、岁月,仿佛是不相干的人。一点儿也没有走心。
隔了代的亲人,是不是都会用这样的方式分离呢。回到县城,我妈和她的几个姐妹彻夜聊天。白天,吃她们喜欢吃的炖羊肉。满屋子的那个羊膻味啊!我头一次见到饭店用食盒子送菜。但是,我只吃用干净的锅下的白水面。
我是一个局外人。急着离开。违和的感觉啊!
第二次回老家,是姥姥去世。现在回忆不起点滴小事。
岁月快速地掠过。时光在一切领域攻城掠寨。
时间就像小时候跳的绳子,越悠越快,越悠越快,快得让人站不住脚跟,一转眼就到了中年。
我爸我妈的晚年,一说到老家,没一点儿不是。比如吃,他们年轻时只是喜欢面食,到了晚年,只爱北方的饼、饺子、面条。我从前是从不吃饺子的,凡做饺子家里就要专为我蒸一碗米饭,我爸我妈喜滋滋吃着饺子,吃不够。
我爸看着我说:“你还没到时候。”
他们年轻的时候说到身后事,句句是英雄的豪迈:青山处处埋忠骨。到他们老了,对我们说,一定要回山东啊!
好吧,回山东。我把他们的骨灰埋在了山东。
就在那时,忽然,我开始特喜欢吃饺子,几乎每个周末都包,无来由地,用我爸的那句话说,到时候了。
童年的一切,像胶卷在暗房里搁置了三十多年,才上显影水,突然显现出来。
那张底片上,清晰地蹲着一个老人。
那个老人就是我的姥爷。
他身上有我妈从村里出发时带来的乡土的味道。, 百拇医药(王石平)
6
从此后,我没有再见过姥爷。
我上大学的时候,姥爷去世了。我妈听到消息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因为不在她身边。我的感受是木木的,对我来说,姥爷已经是很久远的亲人了。
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革”结束了。
等我们家从三线搬回来时,我父亲也已经做了姥爷。他很快就离休了。我妈好像还上着班。回到家里跟我爸拽几句新词,她总是能与时俱进。
有一年,忽然要让我陪她去给姥爷扫墓。
买两大旅行袋糖果。好多好多亲戚。
姥姥还在。干干净净的小脚老太太。她自己住,没有住在大姨家。她给大姨拉把大了八个孩子。和我妈一样坏脾气。姥姥是个心气挺高的老太太。
这是我第一次回老家。但那一年我满腹心事,初恋吹了,一时恢复不过来,觉得整个世界都灰了。没有好好打量我老家。
表哥搞到了一辆华沙牌小轿车来接我和我妈。坐在后排,一腚下去椅子一塌吓一跳,以为坐地上了,是弹簧松了,低头一看,脚下有不少羊屎蛋,看来这车用途广泛。但那是八十年代呀,在县里有个小车坐也是件大事了吧。
先去了老家。
姥姥的屋子干干净净。姥姥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我妈的样子。
另一间屋子,是姥爷住过的。那屋子闲着。
吃饭的时候,大家尽数姥爷到老了如何喜欢喝酒,如何跟外人说姥姥不给他钱花。我妈年年往家里寄钱,姥姥仔细存着,姥爷常常闹:二妮寄来的钱呢?
像一切老了的人。
是一切子女口中老了的老人。
大姨对我说妮儿,你姥爷偏心,最疼你妈!
我看看我妈,她微笑着,不改模样。
我们去扫了墓。
清明时的北方,树刚刚绿,天已经开始热起来了,我们带着点心和苹果、桔子。桔子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水分,棉絮一样的肉,连颜色都褪了一半。县城粗糙的点心。还有酒,姥爷的最爱。
上了香,上了供。感觉不仅是天人永隔,而是隔着许许多多的人生、石块、岁月,仿佛是不相干的人。一点儿也没有走心。
隔了代的亲人,是不是都会用这样的方式分离呢。回到县城,我妈和她的几个姐妹彻夜聊天。白天,吃她们喜欢吃的炖羊肉。满屋子的那个羊膻味啊!我头一次见到饭店用食盒子送菜。但是,我只吃用干净的锅下的白水面。
我是一个局外人。急着离开。违和的感觉啊!
第二次回老家,是姥姥去世。现在回忆不起点滴小事。
岁月快速地掠过。时光在一切领域攻城掠寨。
时间就像小时候跳的绳子,越悠越快,越悠越快,快得让人站不住脚跟,一转眼就到了中年。
我爸我妈的晚年,一说到老家,没一点儿不是。比如吃,他们年轻时只是喜欢面食,到了晚年,只爱北方的饼、饺子、面条。我从前是从不吃饺子的,凡做饺子家里就要专为我蒸一碗米饭,我爸我妈喜滋滋吃着饺子,吃不够。
我爸看着我说:“你还没到时候。”
他们年轻的时候说到身后事,句句是英雄的豪迈:青山处处埋忠骨。到他们老了,对我们说,一定要回山东啊!
好吧,回山东。我把他们的骨灰埋在了山东。
就在那时,忽然,我开始特喜欢吃饺子,几乎每个周末都包,无来由地,用我爸的那句话说,到时候了。
童年的一切,像胶卷在暗房里搁置了三十多年,才上显影水,突然显现出来。
那张底片上,清晰地蹲着一个老人。
那个老人就是我的姥爷。
他身上有我妈从村里出发时带来的乡土的味道。, 百拇医药(王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