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眼中的“中国式驾驶”
何伟2001年拿到中国驾照,这本书出版于2011年。即使到了今天,这样的描述依然鲜活、准确。
接受采访的外国朋友无一例外地指出,中国司机连转向灯都不开就随意变线,无视等候的车辆蛮横插队的行为最让他们受不了。
“你抢我也抢,越抢越乱越慢”的现象每天都在城市的各条道路上演。
来自法国的路易斯说,在法国不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法国人生活节奏慢,在红灯面前会悠然自得地等待,享受音乐、聊天、风景,急什么?“两条路同样是直行车道,法国司机也不会换线,即使另一条路空荡荡没有车。”
如果说和欧洲司机在文化氛围、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那么同处亚洲的日韩,交通秩序也与中国有着天壤之别。韩国人姜马陆说,韩国人从小受到的交通教育是,只要看红绿灯,不用左右看车。因为所有人都遵守规则,小学生、老太太绿灯过马路,从来不担心会被车撞。
用喇叭宣泄的情绪
曾经有评论指出,“中国式驾驶”与“中国式过马路”一样都是规则意识缺失的表现。中国人缺乏规则意识与文化传统有关,与社会心理有关,也与现实中的很多困境与难题有关。
这种观点得到路易斯的认同。他相信,“中国式驾驶”并非独立的存在,它与文化、社会风气和性格有关。“无规则可言,浮躁,耍小聪明,凡事都想走捷径。”路易斯说。
此外,路易斯还注意到,驾校教练从来不会教导学员要文明驾驶,“他们教学的唯一目的和责任是让学员通过考试,文明驾驶不在教学范围之内”。
这一点在何伟的书中也有披露。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观察中国的驾校培训,发现教练从没教学员打转向灯,而是花最大力气练习单边桥。中午休息和教练一起吃饭,大家竟然都会喝点啤酒。
对于许多忍无可忍的老外而言,“入乡随俗”成了他们的选择。“插队的车源源不绝,我如果不抢,只能停在原地,永远就过不了这个路口。”“我很想遵守规则,但其他人都不遵守。只有我遵守,那只有我吃亏。”“我知道按喇叭是不对的,但是不这么做,更危险。”……
记者曾经听一位美国回来的朋友说,他的老婆在美国开了十几年的车,愣是不知道车上的喇叭在哪里!而何伟在书中说,在中国的汽车上,喇叭从本质上说具有神经学的意义——它负责传导驾驶员的本能反应。一个简单的喇叭声,至少能够表达十种不同的东西。
“一下短促的‘哔’声,用以引起注意。连续两声‘哔-哔’表示愤怒。如果是一阵特别悠长的‘哔----’声,那代表着驾驶员遇到交通拥堵了,他已经没有边缝可钻,正巴不得路上所有的人和车统统消失。如果有‘哔--------’声回应,说明他们动弹不得。另有一种略带口吃的‘-哔-……-哔-’声,代表着驾驶员除了痛苦就再无别的感觉。还有一种事后才摁一下的‘--哔’声,这一般是新手们的做法,他们通常反应迟缓,还没来得及摁喇叭,刚出现的状况就已经自行化解。也有一种基本的、短促的‘哔’声,这只不过是在告诉别人:我的手依旧放在方向盘上,因此这个喇叭可以继续作为我神经系统的扩展。”
老外到了中国也被折腾成“路怒症”患者,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顾瑞荐自《新民周刊》)
责编:Ester, http://www.100md.com(陈冰)
接受采访的外国朋友无一例外地指出,中国司机连转向灯都不开就随意变线,无视等候的车辆蛮横插队的行为最让他们受不了。
“你抢我也抢,越抢越乱越慢”的现象每天都在城市的各条道路上演。
来自法国的路易斯说,在法国不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法国人生活节奏慢,在红灯面前会悠然自得地等待,享受音乐、聊天、风景,急什么?“两条路同样是直行车道,法国司机也不会换线,即使另一条路空荡荡没有车。”
如果说和欧洲司机在文化氛围、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那么同处亚洲的日韩,交通秩序也与中国有着天壤之别。韩国人姜马陆说,韩国人从小受到的交通教育是,只要看红绿灯,不用左右看车。因为所有人都遵守规则,小学生、老太太绿灯过马路,从来不担心会被车撞。
用喇叭宣泄的情绪
曾经有评论指出,“中国式驾驶”与“中国式过马路”一样都是规则意识缺失的表现。中国人缺乏规则意识与文化传统有关,与社会心理有关,也与现实中的很多困境与难题有关。
这种观点得到路易斯的认同。他相信,“中国式驾驶”并非独立的存在,它与文化、社会风气和性格有关。“无规则可言,浮躁,耍小聪明,凡事都想走捷径。”路易斯说。
此外,路易斯还注意到,驾校教练从来不会教导学员要文明驾驶,“他们教学的唯一目的和责任是让学员通过考试,文明驾驶不在教学范围之内”。
这一点在何伟的书中也有披露。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观察中国的驾校培训,发现教练从没教学员打转向灯,而是花最大力气练习单边桥。中午休息和教练一起吃饭,大家竟然都会喝点啤酒。
对于许多忍无可忍的老外而言,“入乡随俗”成了他们的选择。“插队的车源源不绝,我如果不抢,只能停在原地,永远就过不了这个路口。”“我很想遵守规则,但其他人都不遵守。只有我遵守,那只有我吃亏。”“我知道按喇叭是不对的,但是不这么做,更危险。”……
记者曾经听一位美国回来的朋友说,他的老婆在美国开了十几年的车,愣是不知道车上的喇叭在哪里!而何伟在书中说,在中国的汽车上,喇叭从本质上说具有神经学的意义——它负责传导驾驶员的本能反应。一个简单的喇叭声,至少能够表达十种不同的东西。
“一下短促的‘哔’声,用以引起注意。连续两声‘哔-哔’表示愤怒。如果是一阵特别悠长的‘哔----’声,那代表着驾驶员遇到交通拥堵了,他已经没有边缝可钻,正巴不得路上所有的人和车统统消失。如果有‘哔--------’声回应,说明他们动弹不得。另有一种略带口吃的‘-哔-……-哔-’声,代表着驾驶员除了痛苦就再无别的感觉。还有一种事后才摁一下的‘--哔’声,这一般是新手们的做法,他们通常反应迟缓,还没来得及摁喇叭,刚出现的状况就已经自行化解。也有一种基本的、短促的‘哔’声,这只不过是在告诉别人:我的手依旧放在方向盘上,因此这个喇叭可以继续作为我神经系统的扩展。”
老外到了中国也被折腾成“路怒症”患者,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顾瑞荐自《新民周刊》)
责编:Ester, http://www.100md.com(陈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