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现代名医名方 > 朱良春 > 正文
编号:12996030
历尽坎坷见真情 章朱传承为中医 ——国医大师朱良春逝世一周年纪念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618期
     2015年12月13日,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走完了自己99年的人生道路,去往另一个世界,留给后人无尽的思念。概括他独特学术特征的“朱良春现象”,背后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原因。解读这个现象的根源,我们不难发现既是历史选择了朱良春,也是朱良春主动传承和发展了中医。

    由传统奔向现代,志存高远不一般

    1934年,朱良春的结核病被中医治好之后,他主动要求学习中医,做一个岐黄传人。由此,他到孟河太医马培之的后人马惠卿家做了一年学徒,马氏医学以“脉理精细”“能述病源”著称于世。但是那个时候,时代的发展已经到了西学强劲东渐,新学崛起,中医几乎被废的时刻。“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已经成为新学的校训,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深深地吸引着满腔热血的朱良春。他经历多次思想斗争,终于深更半夜乘火车到苏州,转入章太炎任校长的国医专科学校,成了新时代的中医“大学生”。朱良春在这里不仅亲耳聆听了章太炎的讲话,而且深刻感受到“诚敬勤朴”校风带来的新气象,上海、南京的名师们到苏州讲学,中医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潮激荡着朱良春的心胸。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被迫解散,朱良春在淞沪大战硝烟未尽的时候,只身到上海继续求学,找到了恩师章次公,跟师实习,治病救人。一年之后,师生离别,36岁的章次公送给22岁的朱良春一枚不同寻常的印章,上面的文字凝聚着历史的重托:“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做到了这几点,就无愧于时代的大医。

    海派恩师章次公,“难得高士”也挨批

    章次公(1903-1959)是海派中医的代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