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式过冬可不可取?
专家:短期利疾病 长期损阳气
核心提示 每到寒暑交替,一些候鸟会为了繁衍生存,而选择向气候较温暖的地区进行周期性迁徙。 受此启发,每到严冬来临,我市也涌现出“候鸟一族” ,为躲避寒冬对自身疾病的影响,选择前往气候温暖的南方“猫冬”,其中尤以高血压等心血管病人居多。 市第二医院专家提醒,“候鸟”式过冬并非人人适用,体弱多病的老年人需谨慎选择。 对于冬季的起居调养,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从日常饮食入手。
【出场专家】 赵金萍,市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河北省护理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市护理学会理事,市营养学会秘书长。 1989年至今长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在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曾荣获市卫生系统“医德医风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护士”等荣誉称号,2003年获市政府抗击“非典”二等功。 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独著的《肉桂天花粉治疗湿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50例》、《应用临床路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等论文在多家国家级期刊中发表。
袁文明,市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30多年,尤其擅长治疗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等,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北方的冬季天寒地冻,正是各类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由于自身免疫能力较差,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很多人因此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 “养生经”: 遇风咳嗽的躲进屋里 “猫冬”、 血压不好的飞到南方避寒、 “慢病一族” 则通过输液防患未然……这些做法真的科学吗?怎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老年人平安过冬呢?
本期,我们就将分别邀请相关医学专家,为您答疑支招。
记者 胡程利 实习生 丁玉飞 通讯员 李清龙
冬季向南“猫冬”
七旬老人病情改善 苗女士年近七旬, 长期受到高血压、 静脉曲张等疾病的困扰, 每到冬季,寒风一起,她就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令其痛苦不已,“血压一高就得吃药,吃完过一阵就又不顶事了! ”
前几日,看到身边好多“病友”纷纷去了南方“猫冬”,她也忍不住让儿女订了前往海南的机票, 住了几天后忍不住天天在朋友圈发图片:“刚在这儿待了几天, 就觉得高血压的症状减轻了不少, 以后冬天我就在这儿过了!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像苗女士一样的心血管病患者开始选择这种‘候鸟’式的过冬方式。”市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赵金萍表示, 北方冬季天气寒冷,人的免疫力会随之下降,使血管收缩,加重心血管负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人自然会感觉病情加重; 而南方气候相对温和湿润,血管因此舒张,血压自然相应降低, 一些轻度高血压患者甚至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加之南方的饮食比较清淡, 也对增强血管弹性、改善血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症状。
此外, 南方的温暖气候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 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身体调节也有一定的助益作用。
“养藏”大有裨益
常做“候鸟”不利护阳 这是不是意味着“候鸟”式过冬便是上述病人的“灵丹妙药”呢?
“当然不是。”市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袁文明说,从短期内来说,这种生活方式缓解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不适症状,但从长期的角度,其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并非人人适用。
俗话说“一方水土育一方人”。 北方人体质耐寒不耐热、喜干不喜湿,这是由本地冬夏分明的气候所养成的,按照中医“天人合一”理论,冬季的“养藏”会有利于来年阳气的升发,对健康来说大有裨益。 如果长期热衷于 “候鸟”式过冬,让身体一直处于“夏季”的状态, 无异于改变了几十年形成的生物钟,在重新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 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很可能适得其反。“没有了冬季的‘养藏’过程,反而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 这就相当于提前将体内的阳气用掉了。 ”
袁文明提醒,从中医角度,冬季起居调养应追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做到早睡晚起并加强防寒保暖, 以达到敛阴护阳的目的。
日常饮食入手
冬季养生“减盐”为要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 如何进行冬季养生呢? 赵金萍以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为例, 提出了从日常饮食入手的建议。
“我市地处北方,饮食多以高盐为主, 而高盐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多发的主要‘帮凶’之一。 ”赵金萍指出,要限制食盐摄入量, 具体方法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来定: 凡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 其每日食盐量应低于6克(相当于30毫升的酱油),少食咸菜及腌制食品;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力衰竭、 浮肿的重症高血压者,要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2克左右 (相当于5—10 毫升的酱油); 膳食以少盐清淡为主,限制一切含钠盐多的食品(如腌制肉食、咸鱼、咸蛋、咸菜及加入碱或发酵粉等制成的面食)。
控制总热能摄入。 肥胖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而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热能摄入过量。对肥胖或超重者,应限制热能摄入和减肥, 使之达到并维持于理想体重范围, 每日热能供给一般控制在2000 千卡左右为宜。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少食含糖类食品(如糖果、甜点心等),因为过量的糖类可使血脂升高,促进血管硬化。
适当减少脂肪摄入, 膳食中脂肪供热应为总热能的25%左右。 胆固醇摄入应控制在每日300 毫克以下,应多食用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等)。此外,鱼类、脱脂奶类、纯瘦肉类亦是最佳食品,而对于猪油、牛油、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及贝类等食物,则应尽量少食用。
【相关链接】
还有哪些病人不宜做“候鸟族”? ★肾病患者不适合 “候鸟” 式过冬, 因为肾是藏精的, 由于没有经过“冬藏”过程,待春暖花开回来后易损伤阳气,精气不足。
★肠胃虚弱的人也不适合, 因为南北饮食结构差异较大, 加之潮湿气候易使老年人脾胃功能下降, 若饮食不节或不洁, 可造成脾胃失调或脾阳不振,食欲降低,腹痛、便秘等肠胃功能紊乱症状, 这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水土不服”。
(胡程利 丁玉飞)
核心提示 每到寒暑交替,一些候鸟会为了繁衍生存,而选择向气候较温暖的地区进行周期性迁徙。 受此启发,每到严冬来临,我市也涌现出“候鸟一族” ,为躲避寒冬对自身疾病的影响,选择前往气候温暖的南方“猫冬”,其中尤以高血压等心血管病人居多。 市第二医院专家提醒,“候鸟”式过冬并非人人适用,体弱多病的老年人需谨慎选择。 对于冬季的起居调养,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从日常饮食入手。
【出场专家】 赵金萍,市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河北省护理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市护理学会理事,市营养学会秘书长。 1989年至今长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在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曾荣获市卫生系统“医德医风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护士”等荣誉称号,2003年获市政府抗击“非典”二等功。 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独著的《肉桂天花粉治疗湿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50例》、《应用临床路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等论文在多家国家级期刊中发表。
袁文明,市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30多年,尤其擅长治疗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等,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北方的冬季天寒地冻,正是各类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由于自身免疫能力较差,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很多人因此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 “养生经”: 遇风咳嗽的躲进屋里 “猫冬”、 血压不好的飞到南方避寒、 “慢病一族” 则通过输液防患未然……这些做法真的科学吗?怎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老年人平安过冬呢?
本期,我们就将分别邀请相关医学专家,为您答疑支招。
记者 胡程利 实习生 丁玉飞 通讯员 李清龙
冬季向南“猫冬”
七旬老人病情改善 苗女士年近七旬, 长期受到高血压、 静脉曲张等疾病的困扰, 每到冬季,寒风一起,她就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令其痛苦不已,“血压一高就得吃药,吃完过一阵就又不顶事了! ”
前几日,看到身边好多“病友”纷纷去了南方“猫冬”,她也忍不住让儿女订了前往海南的机票, 住了几天后忍不住天天在朋友圈发图片:“刚在这儿待了几天, 就觉得高血压的症状减轻了不少, 以后冬天我就在这儿过了!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像苗女士一样的心血管病患者开始选择这种‘候鸟’式的过冬方式。”市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赵金萍表示, 北方冬季天气寒冷,人的免疫力会随之下降,使血管收缩,加重心血管负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人自然会感觉病情加重; 而南方气候相对温和湿润,血管因此舒张,血压自然相应降低, 一些轻度高血压患者甚至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加之南方的饮食比较清淡, 也对增强血管弹性、改善血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症状。
此外, 南方的温暖气候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 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身体调节也有一定的助益作用。
“养藏”大有裨益
常做“候鸟”不利护阳 这是不是意味着“候鸟”式过冬便是上述病人的“灵丹妙药”呢?
“当然不是。”市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袁文明说,从短期内来说,这种生活方式缓解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不适症状,但从长期的角度,其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并非人人适用。
俗话说“一方水土育一方人”。 北方人体质耐寒不耐热、喜干不喜湿,这是由本地冬夏分明的气候所养成的,按照中医“天人合一”理论,冬季的“养藏”会有利于来年阳气的升发,对健康来说大有裨益。 如果长期热衷于 “候鸟”式过冬,让身体一直处于“夏季”的状态, 无异于改变了几十年形成的生物钟,在重新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 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很可能适得其反。“没有了冬季的‘养藏’过程,反而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 这就相当于提前将体内的阳气用掉了。 ”
袁文明提醒,从中医角度,冬季起居调养应追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做到早睡晚起并加强防寒保暖, 以达到敛阴护阳的目的。
日常饮食入手
冬季养生“减盐”为要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 如何进行冬季养生呢? 赵金萍以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为例, 提出了从日常饮食入手的建议。
“我市地处北方,饮食多以高盐为主, 而高盐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多发的主要‘帮凶’之一。 ”赵金萍指出,要限制食盐摄入量, 具体方法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来定: 凡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 其每日食盐量应低于6克(相当于30毫升的酱油),少食咸菜及腌制食品;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力衰竭、 浮肿的重症高血压者,要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2克左右 (相当于5—10 毫升的酱油); 膳食以少盐清淡为主,限制一切含钠盐多的食品(如腌制肉食、咸鱼、咸蛋、咸菜及加入碱或发酵粉等制成的面食)。
控制总热能摄入。 肥胖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而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热能摄入过量。对肥胖或超重者,应限制热能摄入和减肥, 使之达到并维持于理想体重范围, 每日热能供给一般控制在2000 千卡左右为宜。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少食含糖类食品(如糖果、甜点心等),因为过量的糖类可使血脂升高,促进血管硬化。
适当减少脂肪摄入, 膳食中脂肪供热应为总热能的25%左右。 胆固醇摄入应控制在每日300 毫克以下,应多食用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等)。此外,鱼类、脱脂奶类、纯瘦肉类亦是最佳食品,而对于猪油、牛油、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及贝类等食物,则应尽量少食用。
【相关链接】
还有哪些病人不宜做“候鸟族”? ★肾病患者不适合 “候鸟” 式过冬, 因为肾是藏精的, 由于没有经过“冬藏”过程,待春暖花开回来后易损伤阳气,精气不足。
★肠胃虚弱的人也不适合, 因为南北饮食结构差异较大, 加之潮湿气候易使老年人脾胃功能下降, 若饮食不节或不洁, 可造成脾胃失调或脾阳不振,食欲降低,腹痛、便秘等肠胃功能紊乱症状, 这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水土不服”。
(胡程利 丁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