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疗管理 > 专家评论
编号:12975818
“医改”的正道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6日 医药经济报
     从2009年算起,医改已经七年,一波又一波的药品价格管制,力图破解公立医院以药补医、药价虚高的困局。时间窗口渐近,2017年可谓中国医改的深化年和落实年,那么什么才是医改的正道?

    笔者认为,“两票制”迫商界转型,冲医院运行,医院运营外包(COO)是可行的路径之一。解除价格管制,是中国医改的关键一环。在此基础上,只要医保支付改革见效,以药补医就能自动消解,药价虚高也能不治而愈。

    公立医院COO重组

    为什么各种管控大招都不能达成降低药价的政策目标?因为只要医疗服务价格管制存在一天,药品加成率管制存在一天,药品集中招标就无法阻止药价虚高的普遍存在。

    “两票制”无疑会对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既有的运行模式产生冲击。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医药企业。相对来说,制药企业受到的冲击尚属轻微;只是那些以低开大包模式组织产品营销的中小型本土制药企业,必定经历重组的阵痛,要么被并购,要么自行解散。
, 百拇医药
    “两票制”引起医药商业界的震动,主要是扼住过票公司的咽喉,迫使其转正,实现运营和组织模式的大转型。业界内生的外包营销组织(CSO)模式,已成为医药商业重组的不二法门。

    “两票制”也冲击着医院既有的运行模式。公立医院必须另觅他途,医院可将各种非核心运营服务进行外包,而承揽外包服务的新型组织就是外包运营组织(contract operation organizations, COOs)。随着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推进,医疗保险集团购买医疗服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盛行。

    COO模式本质上可归属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的一种实践路径。PPP早已成为中国诸多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但PPP在医疗卫生领域遭到忽视。然而,PPP却是医药行业实现成功大重组、大转型的不二选择。

    其实,医院非核心业务的外包,本身就是医院改善自身管理、提高效率的必然选择。即便是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尤其是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落地之后形成的公共契约模式之中,医疗机构也必须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才能从医保的“打包付费”中留下应有的结余,以支付医务人员的年薪。非核心业务外包是降低运营成本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 百拇医药
    “两票制”的实施,有可能意外地推动了公立医院COO重组的进程。实际上,作为公立机构,公立医院以技术和品牌入股的方式,参与民营机构COO的组建和管理,一方面可以行使监督COO管理层的职责,另一方面也可以从COO的运营中获取应有的收益,这正是政府在供给侧改革大潮中竭力加以鼓励的PPP之举。虽然COO的组建、管理和运营之道多样繁复,但COO仍是公立医院重组与发展的正道。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即政府借助全民医保制度,以集团购买的方式,一方面为所有参保者支付医药费用的大头,另一方面激励医疗机构为参保者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服务路径。

    中国的语境与全球的语境并无二致。建立并完善公共契约模式,是全球性医疗需求侧改革的重中之重。只要医保支付水平足以让医疗机构维持充足的运营经费,医保支付模式采取各种打包付费的巧妙方式,就能在医务人员那里塑造适当的激励结构,使他们唯有为参保者提供性价比高的服务路径才能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
, 百拇医药
    因此,医改不仅仅是医疗服务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医疗保险的改革。医保改革其实是医改的龙头,药品集中招标亦可纳入医保支付管理的体系。

    2016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其中将药品集中招标纳入医保管理的新取向值得关注。

    只要医保支付改革见效,以药补医就会自动消解,药价虚高便不治而愈。作为埋单方的医保机构主导药品的集中采购,就会变成一种可行的选择。

    解除价格管制

    另一方面,同任何领域一样,医疗领域仅有需求侧的改革是不够的,还需要在供给侧进行改革。医疗供给侧改革必须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

    目前公立医院的运行依赖于收费,而收费的大头,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地由医保机构来支付,这是其市场化的一面。但是,公立医院运行的方方面面,都受到行政管制的制约。价格管制凸显行政型市场化的行政化一面;而对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管理层所实行的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工资制度,则是对医疗劳动力市场的行政管制。医疗供给侧改革的正道是走向去行政化,让市场机制和社群机制发育成熟。其中,解除价格管制是中国医改的关键一环。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百拇医药(顾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