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之中式别离
中英两国教育不同,中国教育偏向灌输,而英国则偏向于自主性加启发性教学。所以,小留学生如何尽快融入当地的文化教育十分重要。
王跃表示,她不太赞同16岁以下的孩子出国留学。因为太小的孩子,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没有形成,很难把握自己。喜妹读初中时,很多同学整天玩电脑游戏,遇到点事情情绪波动就很大,甚至走向极端。喜妹有个好朋友,借给同学几千英磅,可之后就找不到那个同学了,那段时间那个孩子的情绪非常低落,完全将自己封闭了起来。还有一位同学,父母在国内打工供她读书,可她却因为没了束缚而胡乱挥霍金钱,最后连学费都拿不出。
究竟对于初中生来说能否适应国外的生活,王跃认为,这和每个孩子的爱好、性格、家庭背景、教育、知识,以及个人和家庭的期望值都分不开。有些孩子综合素质较强,在国外生活得很好,可有些,则过得十分不快乐。甚至有些孩子渐渐地对中国文化、历史、家庭的感情变得淡薄,变成了一个“香蕉人”。
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是种宿命,但是否选择“小别离”,王跃以过来人的身份建议一定要谨慎对待,科学、理性的思考,切勿盲目跟风,或是虚荣心作祟,无形中增加孩子和家庭的压力,得不偿失。
孩子更需要怎样的教育?
在《小别离》原著小说中,杭州作家鲁引弓更多地是想表达对国内教育的反思,探讨是什么让这些中国孩子想“转身就走”。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有时候离开此岸未必是因为彼岸有多好,而是此岸的教育模式让不少中国家长无法安心:“这二三十年来,我们很多中国人都面对的是考试这条路,分数选拔,这一分两分的差异有时候会决定着我们以后的路。”
谈及教育,人们普遍的观点是:“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从这个角度讲,只要父母用心去教,孩子就一定能成为父母希望的样子。其实,孩子的教育与先天的智力遗传、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等都息息相关。当家长们都在关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时,却忽略了慢养,静等花期,人为地增加了自己和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感觉不快乐、不自由、最终不堪重压,形成扭曲的人格,实不可取。
究竟怎样的教育更适合孩子?相较学习文化课程外,全方位培养完善孩子的能力或许更值得父母亲关注和思考,它们远比只要求孩子打满分更重要。
教孩子与陌生人交谈的能力
父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与陌生人交谈的能力,可以更快地融入一个新团体,对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十分重要。
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考试成绩如何,应该让孩子主动承担责任,反思挫败的原因,从而提升做事的效率,而不是家长跟在身后不停地提点,干扰孩子做事情。
教孩子学会去爱
家长过度关爱孩子,只会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从而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为了不让孩子成为自私冷漠的人,应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养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学会用行动关爱亲人。
教孩子自己处理问题
当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或是情绪低落时,家长过度安抚呵护不如让孩子自己冷静下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孩子排解压力
没有人可以永远一帆风顺,当孩子受挫后,一颗强大的内心可以帮他渡过难关,所以,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即便是摔到谷底也能自己爬起来继续前行。
教孩子学会管理金钱
让孩子用自己的劳动赚钱,可以让他们有机会管理自己赚来的钱,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他们会慢慢懂得量入为出,理解金钱的真正价值。
教孩子学会承担风险
如果凡事由父母代劳,孩子将不会应对风险。所以,适当的情况下,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作决定,哪怕是一些重大决定,比如升学等,家长也不要一言堂,让孩子参与其中,自己分析风险和利弊,从而学会承担风险,也可学会凡事思虑周全,凡事都做到防范于未然。
说到最好的教育,考试成绩不重要,成为精英也不重要,健康快乐地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说到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在此基础上,根据孩子的自身能力,帮助其去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远比一心只想将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完全不考虑孩子自身情况更加适宜深思。, 百拇医药
王跃表示,她不太赞同16岁以下的孩子出国留学。因为太小的孩子,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没有形成,很难把握自己。喜妹读初中时,很多同学整天玩电脑游戏,遇到点事情情绪波动就很大,甚至走向极端。喜妹有个好朋友,借给同学几千英磅,可之后就找不到那个同学了,那段时间那个孩子的情绪非常低落,完全将自己封闭了起来。还有一位同学,父母在国内打工供她读书,可她却因为没了束缚而胡乱挥霍金钱,最后连学费都拿不出。
究竟对于初中生来说能否适应国外的生活,王跃认为,这和每个孩子的爱好、性格、家庭背景、教育、知识,以及个人和家庭的期望值都分不开。有些孩子综合素质较强,在国外生活得很好,可有些,则过得十分不快乐。甚至有些孩子渐渐地对中国文化、历史、家庭的感情变得淡薄,变成了一个“香蕉人”。
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是种宿命,但是否选择“小别离”,王跃以过来人的身份建议一定要谨慎对待,科学、理性的思考,切勿盲目跟风,或是虚荣心作祟,无形中增加孩子和家庭的压力,得不偿失。
孩子更需要怎样的教育?
在《小别离》原著小说中,杭州作家鲁引弓更多地是想表达对国内教育的反思,探讨是什么让这些中国孩子想“转身就走”。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有时候离开此岸未必是因为彼岸有多好,而是此岸的教育模式让不少中国家长无法安心:“这二三十年来,我们很多中国人都面对的是考试这条路,分数选拔,这一分两分的差异有时候会决定着我们以后的路。”
谈及教育,人们普遍的观点是:“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从这个角度讲,只要父母用心去教,孩子就一定能成为父母希望的样子。其实,孩子的教育与先天的智力遗传、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等都息息相关。当家长们都在关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时,却忽略了慢养,静等花期,人为地增加了自己和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感觉不快乐、不自由、最终不堪重压,形成扭曲的人格,实不可取。
究竟怎样的教育更适合孩子?相较学习文化课程外,全方位培养完善孩子的能力或许更值得父母亲关注和思考,它们远比只要求孩子打满分更重要。
教孩子与陌生人交谈的能力
父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与陌生人交谈的能力,可以更快地融入一个新团体,对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十分重要。
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考试成绩如何,应该让孩子主动承担责任,反思挫败的原因,从而提升做事的效率,而不是家长跟在身后不停地提点,干扰孩子做事情。
教孩子学会去爱
家长过度关爱孩子,只会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从而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为了不让孩子成为自私冷漠的人,应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养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学会用行动关爱亲人。
教孩子自己处理问题
当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或是情绪低落时,家长过度安抚呵护不如让孩子自己冷静下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孩子排解压力
没有人可以永远一帆风顺,当孩子受挫后,一颗强大的内心可以帮他渡过难关,所以,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即便是摔到谷底也能自己爬起来继续前行。
教孩子学会管理金钱
让孩子用自己的劳动赚钱,可以让他们有机会管理自己赚来的钱,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他们会慢慢懂得量入为出,理解金钱的真正价值。
教孩子学会承担风险
如果凡事由父母代劳,孩子将不会应对风险。所以,适当的情况下,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作决定,哪怕是一些重大决定,比如升学等,家长也不要一言堂,让孩子参与其中,自己分析风险和利弊,从而学会承担风险,也可学会凡事思虑周全,凡事都做到防范于未然。
说到最好的教育,考试成绩不重要,成为精英也不重要,健康快乐地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说到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在此基础上,根据孩子的自身能力,帮助其去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远比一心只想将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完全不考虑孩子自身情况更加适宜深思。,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