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有多大
“尽管没有做过具体的数据统计,但是从我们接触到的临床患者来看,如果说十年前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未及5%,那么近五年来,这一病症的发病率已经高达15%至18%。”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马良坤告诉记者,这项因人体内分泌系统失调导致的疾病,如果控制不好,不仅会对孕妇本身产生极大的身体影响,同时也会给胎儿带来多种隐患和危害。妊娠期糖尿病到底因何而起,危害有多大?
病情控制不好会导致胎儿畸形
到底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该病症与普通的糖尿病又有何不同呢?据了解,每名未患糖尿病的孕期女性在怀孕24周以后都需要做糖耐量筛查,以确保身体内部的含糖量既能正常供给胎儿营养,又能让身体的各项机能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需要注意的是,24周前高度怀疑血糖异常的孕妇,也可申请提前进行糖耐量筛查。
“20年前,健康孕妇的评定标准为空腹血糖小于5.8mmol/L,现在,如果一名孕妇的空腹血糖大于5.1mmol/L,医生即可认为其罹患了妊娠期糖尿病。”马良坤称,近年来我国对于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下降,也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新标准的界定不仅能帮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控制自身的血糖水平,同时将可能对胎儿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研究发现,如果一名女性受孕前空腹血糖达到7mmol/L,孕后血糖水平仍旧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那么此患者的胎儿致畸风险将比健康产妇增高四至六倍,胎儿的心脏、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身体的各个系统都可能出现畸形。由此可见,必须重视糖尿病对妊娠期女性的伤害。
血糖异常多出现在24周至28周
遗传、肥胖、运动不足、暴饮暴食、精神紧张、病毒感染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那么孕期糖尿病是否也是因此而来?对此,马良坤解释说:“在孕期阶段,女性的身体机能会发生显著变化,例如随着孕周的增加,母体胎盘分泌出的胎盘泌乳素、催乳素、孕激素等激素会逐渐增高,这些激素在外周组织中有较强的抵抗胰岛素功能,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如果这一阶段孕妇胰岛细胞不能代偿性分泌较多的胰岛素,将会导致糖代谢紊乱,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她告诉记者,上述变化多出现在妊娠24周至28周,妊娠32周至34周达到高峰。
据了解,怀孕期间饮食不合理、运动不足、体重增长过多也是好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因素。对于备孕期女性来说,空腹血糖小于5.1mmol/L并不意味着“安全过关”,如果某女性空腹血糖数值接近5.1mmol/L,那么在孕后身体机能发生变化以后,她罹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马良坤举例称,如果将5.1mmol/L空腹血糖值定为60分及格线,那么那些考取60分以上、65分以下的人群就处在了一个极为危险的灰色地带,稍不注意就有“触线”的可能。本报记者 刘梦怡, http://www.100md.com
病情控制不好会导致胎儿畸形
到底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该病症与普通的糖尿病又有何不同呢?据了解,每名未患糖尿病的孕期女性在怀孕24周以后都需要做糖耐量筛查,以确保身体内部的含糖量既能正常供给胎儿营养,又能让身体的各项机能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需要注意的是,24周前高度怀疑血糖异常的孕妇,也可申请提前进行糖耐量筛查。
“20年前,健康孕妇的评定标准为空腹血糖小于5.8mmol/L,现在,如果一名孕妇的空腹血糖大于5.1mmol/L,医生即可认为其罹患了妊娠期糖尿病。”马良坤称,近年来我国对于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下降,也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新标准的界定不仅能帮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控制自身的血糖水平,同时将可能对胎儿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研究发现,如果一名女性受孕前空腹血糖达到7mmol/L,孕后血糖水平仍旧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那么此患者的胎儿致畸风险将比健康产妇增高四至六倍,胎儿的心脏、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身体的各个系统都可能出现畸形。由此可见,必须重视糖尿病对妊娠期女性的伤害。
血糖异常多出现在24周至28周
遗传、肥胖、运动不足、暴饮暴食、精神紧张、病毒感染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那么孕期糖尿病是否也是因此而来?对此,马良坤解释说:“在孕期阶段,女性的身体机能会发生显著变化,例如随着孕周的增加,母体胎盘分泌出的胎盘泌乳素、催乳素、孕激素等激素会逐渐增高,这些激素在外周组织中有较强的抵抗胰岛素功能,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如果这一阶段孕妇胰岛细胞不能代偿性分泌较多的胰岛素,将会导致糖代谢紊乱,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她告诉记者,上述变化多出现在妊娠24周至28周,妊娠32周至34周达到高峰。
据了解,怀孕期间饮食不合理、运动不足、体重增长过多也是好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因素。对于备孕期女性来说,空腹血糖小于5.1mmol/L并不意味着“安全过关”,如果某女性空腹血糖数值接近5.1mmol/L,那么在孕后身体机能发生变化以后,她罹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马良坤举例称,如果将5.1mmol/L空腹血糖值定为60分及格线,那么那些考取60分以上、65分以下的人群就处在了一个极为危险的灰色地带,稍不注意就有“触线”的可能。本报记者 刘梦怡,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女性保健 > 孕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