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旺
表面上看,这些作品和抽象表现主义和极少主义颇有渊源。具象的主题已经消失,画面上看到的是大面积、平涂的红色、黑色,或是肌理本身呈现的自然图像,艺术的形式越来越简洁,艺术趋向最为本质的回归。然而,抽象表现主义和极少主义是格林伯格所给出的西方现代艺术的新方向,是西方艺术摆脱了古典艺术的束缚而所要确立的标准,是在西方语境下的超越和突破。但是,李先生的作品并不是对西方艺术的借鉴,他的艺术完全来自于东方,完全来自于滋养他的这片热土。他的作品《语言即时故乡》,就是用巨幅的画面、热烈而辉煌的色彩表现对家乡的依赖和眷恋。
正是三晋大地这片传统文化厚重的土地,给予他无限的灵感,正是晋商文化所特有的价值成为他艺术创作的动力。厚重的文化历史的积淀使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与生俱来具备传统的美德,质朴、敦厚、勤劳、诚信正是他们的优良品质。晋商正是秉持这种传统精神才能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立于不败之地,创造灿烂而独特的文化。
李先生自小耳濡目染的是晋商文化特有的气息,周围的所见所闻都渗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应当说,家乡这片热土的精神感召使得他从一出生的时候,就具备了一种历史的责任感,他的艺术总是有着一份深刻的人文关注。李先生多次提到,家乡襄汾刘家大院存有董其昌所书的《昼锦堂记》碑,常常为碑文中的内容所感动,经常彻夜未眠。文中所传颂的中国人所特有的“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的人生观,成为他人生的座右铭。作为一名艺术家,他也是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宣扬中国人所特有的人文情节,中国人所特有的历史感和使命感。所以在他的作品《书道》中,特意借用碑文内容,强调这种传统所承载的厚重的人文价值,强调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李先生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这种带有带有历史印记的晋商符号,祖辈用过的老家具的漆面,古旧的门板、地契、票号都成为了他艺术的资源。此时他并非借鉴与挪用,并非如同波普艺术家直接挪用现成品以及流行文化元素,弥合高雅艺术和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颠覆人们对于艺术的传统定义。而是在晋商文化的历史素材的基础之上,进行新的解构,是再创造过程。他的作品所要突出的是历史和文化的力量,借此达到对现实的窥视与审视,表现出对历史现实的深度思考。在他作品中,我们看到晋商文化的符号和斑驳的色彩,共同构成一道凝重的风景。《朱门》系列是用斑驳的笔触和厚重的肌理效果凸显历史的沧桑和厚重,为我们开启了一扇解读历史的大门。《契约系列》中,我们所看到的是充满历史尘埃的地契出现在洪荒的天地问,满是斑斑驳驳的时间印记。
纵观李海旺先生的艺术历程,是从具象——意象——抽象的艺术探索之路,也是中西艺术的碰撞与融合之路;是艺术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创造之路,也是艺术家逐渐寻找内心真实的自由之路。相信,只要艺术家具有开放的胸襟、博采众长,他的艺术会具有移山倒海的气魄,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披荆斩棘,拓土开疆。
对话李海旺
Q:您与艺术是什么时候结缘的?有什么机缘没有?
A:七八岁的时候吧。机缘当然有,我有个姑父是工艺美术家,同时也是我们县里的文化馆馆长。第次看到他画画的时候我说这个好,能不能教我?于是他就教我画解放军的头像。后来,我又自己临摹连环画——正本的连环画我临摹了好多本啊,所以上学的时候我的速写一直不费劲,特别轻松,是我们班上成绩最好的。
后来,1978年恢复高考,我也参加了。但是所有科目加起来一共96分,没有录取。于是觉得,那算啦,还是画画吧,好歹算是一门手艺,有技傍身不吃亏嘛。然后又听说画画也能考学,可以上艺术学校,这就动起了心思。我姑父说,如果你愿意,我就送你去临汾上学,有个老乡在艺校工作。就这样,我就去了临汾艺校,做了一名旁听生,这才开始认认真真走上艺术的道路了。
1981年,我第一次尝试考四川美院,当时川美在山西一共就有一个名额,但是却有八十多人去报考,后来也没考上,但这次之后,却坚定了考学的想法。隔了一年,我宣布要上大学。当时相亲都说画画有什么用?不如在家干活,但是我父亲却很支持我,说上学能有出息,你们不懂。就这样,我一年一年参加考试,可是每次都只差一点点,就是考不上。如果当时差得很多,可能就会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但因为每次就差几分,心里特别不甘心,就一次次报考,却一年一年地考不上。一直到1986年,我说这是最后搏一次!如果考不上,就回家干活,不在动上大学的心思了。我还记得当年考天津美院,专业课特别好,天美的老师都说没问题。但是文化课录取线326分,而我考了321分。
虽然天津美院没考上,但是山西自己的学校录取分数低,我的文化课肯定是超出老多了,有人问我晋中师专你上不上。虽然不太甘心,但是我姑父劝我还是应该把握住机会,经过思考,我就去了晋中上学了。后来才知道,当时我们班里头有好多和我样的学生,考了很久考不上,最后全都考到这儿未了。所以,我们这一班,出精英,出人才。
你说,我的求学道路这么艰难,再不珍惜,不去思考,对得起自己过去的奋斗么?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加上之后走的路多了,有了见识,才造就了现在的我。
Q:您目前的工作都有哪些?
A:2008年,我去波茨坦参加联展,顺便去科隆观光。我发现科隆的建筑特别吸引我,这也促成我研究我国,准确地说是研究山西建筑的想法。东方的建筑同样是非常精彩的呀!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从德国回来,稍作休整之后,第三天便动身去了山西平遥,并且在那里一待就是四十多天。
那些日子,我每天都在平遥古城里面转,累了,就坐在街边观察路上的行人。我在想,他们是为什么来到平遥的呢?也和我一样是为了看建筑么?不是,他们是为了看平遥过去的文化才来到这里的。游客们来到这里,是因为平遥的文化魅力。当我们对过去的文化有了足够深刻的认识,我们就能够感受到文化带来的感染力。而这也促成我开始现创作在关于晋商,票号文化的系列。我发现这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http://www.100md.com
正是三晋大地这片传统文化厚重的土地,给予他无限的灵感,正是晋商文化所特有的价值成为他艺术创作的动力。厚重的文化历史的积淀使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与生俱来具备传统的美德,质朴、敦厚、勤劳、诚信正是他们的优良品质。晋商正是秉持这种传统精神才能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立于不败之地,创造灿烂而独特的文化。
李先生自小耳濡目染的是晋商文化特有的气息,周围的所见所闻都渗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应当说,家乡这片热土的精神感召使得他从一出生的时候,就具备了一种历史的责任感,他的艺术总是有着一份深刻的人文关注。李先生多次提到,家乡襄汾刘家大院存有董其昌所书的《昼锦堂记》碑,常常为碑文中的内容所感动,经常彻夜未眠。文中所传颂的中国人所特有的“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的人生观,成为他人生的座右铭。作为一名艺术家,他也是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宣扬中国人所特有的人文情节,中国人所特有的历史感和使命感。所以在他的作品《书道》中,特意借用碑文内容,强调这种传统所承载的厚重的人文价值,强调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李先生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这种带有带有历史印记的晋商符号,祖辈用过的老家具的漆面,古旧的门板、地契、票号都成为了他艺术的资源。此时他并非借鉴与挪用,并非如同波普艺术家直接挪用现成品以及流行文化元素,弥合高雅艺术和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颠覆人们对于艺术的传统定义。而是在晋商文化的历史素材的基础之上,进行新的解构,是再创造过程。他的作品所要突出的是历史和文化的力量,借此达到对现实的窥视与审视,表现出对历史现实的深度思考。在他作品中,我们看到晋商文化的符号和斑驳的色彩,共同构成一道凝重的风景。《朱门》系列是用斑驳的笔触和厚重的肌理效果凸显历史的沧桑和厚重,为我们开启了一扇解读历史的大门。《契约系列》中,我们所看到的是充满历史尘埃的地契出现在洪荒的天地问,满是斑斑驳驳的时间印记。
纵观李海旺先生的艺术历程,是从具象——意象——抽象的艺术探索之路,也是中西艺术的碰撞与融合之路;是艺术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创造之路,也是艺术家逐渐寻找内心真实的自由之路。相信,只要艺术家具有开放的胸襟、博采众长,他的艺术会具有移山倒海的气魄,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披荆斩棘,拓土开疆。
对话李海旺
Q:您与艺术是什么时候结缘的?有什么机缘没有?
A:七八岁的时候吧。机缘当然有,我有个姑父是工艺美术家,同时也是我们县里的文化馆馆长。第次看到他画画的时候我说这个好,能不能教我?于是他就教我画解放军的头像。后来,我又自己临摹连环画——正本的连环画我临摹了好多本啊,所以上学的时候我的速写一直不费劲,特别轻松,是我们班上成绩最好的。
后来,1978年恢复高考,我也参加了。但是所有科目加起来一共96分,没有录取。于是觉得,那算啦,还是画画吧,好歹算是一门手艺,有技傍身不吃亏嘛。然后又听说画画也能考学,可以上艺术学校,这就动起了心思。我姑父说,如果你愿意,我就送你去临汾上学,有个老乡在艺校工作。就这样,我就去了临汾艺校,做了一名旁听生,这才开始认认真真走上艺术的道路了。
1981年,我第一次尝试考四川美院,当时川美在山西一共就有一个名额,但是却有八十多人去报考,后来也没考上,但这次之后,却坚定了考学的想法。隔了一年,我宣布要上大学。当时相亲都说画画有什么用?不如在家干活,但是我父亲却很支持我,说上学能有出息,你们不懂。就这样,我一年一年参加考试,可是每次都只差一点点,就是考不上。如果当时差得很多,可能就会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但因为每次就差几分,心里特别不甘心,就一次次报考,却一年一年地考不上。一直到1986年,我说这是最后搏一次!如果考不上,就回家干活,不在动上大学的心思了。我还记得当年考天津美院,专业课特别好,天美的老师都说没问题。但是文化课录取线326分,而我考了321分。
虽然天津美院没考上,但是山西自己的学校录取分数低,我的文化课肯定是超出老多了,有人问我晋中师专你上不上。虽然不太甘心,但是我姑父劝我还是应该把握住机会,经过思考,我就去了晋中上学了。后来才知道,当时我们班里头有好多和我样的学生,考了很久考不上,最后全都考到这儿未了。所以,我们这一班,出精英,出人才。
你说,我的求学道路这么艰难,再不珍惜,不去思考,对得起自己过去的奋斗么?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加上之后走的路多了,有了见识,才造就了现在的我。
Q:您目前的工作都有哪些?
A:2008年,我去波茨坦参加联展,顺便去科隆观光。我发现科隆的建筑特别吸引我,这也促成我研究我国,准确地说是研究山西建筑的想法。东方的建筑同样是非常精彩的呀!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从德国回来,稍作休整之后,第三天便动身去了山西平遥,并且在那里一待就是四十多天。
那些日子,我每天都在平遥古城里面转,累了,就坐在街边观察路上的行人。我在想,他们是为什么来到平遥的呢?也和我一样是为了看建筑么?不是,他们是为了看平遥过去的文化才来到这里的。游客们来到这里,是因为平遥的文化魅力。当我们对过去的文化有了足够深刻的认识,我们就能够感受到文化带来的感染力。而这也促成我开始现创作在关于晋商,票号文化的系列。我发现这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