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理论及危机的货币根源
(四)一种可能的信用和货币体系
中央银行有很多超发货币的理由,但中央银行主导的货币发行体系之所以能不受发行成本制约的超发货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央银行具有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力。正是这种发行货币的垄断权,使人们在发现货币当局超发货币、以致货币贬值之后,仍不得不接受这种货币。也正因为如此,货币当局才避免了承担超发货币的成本。事实上这种成本确实不需要货币发行者在发行货币当期承担,但如果货币使用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货币进行交易,那么在货币出现贬值的那一刻,超额货币的发行者就要承担这种责任。因为在一种竞争性货币机制下,一旦A货币出现贬值,人们会立即放弃A货币而选择没有贬值的B货币。因此,一种确保货币发行者承担其超发货币成本的方式是:引入竞争性的货币发行机制。
竞争性货币发行机制的优势在于货币以一个“普通商品”进入了经济运行,发行者为了获得发行货币所收取的服务费用,必然会竭尽全力维持其信用,从而审慎的发行货币。事实上我们不认为竞争性的货币发行机制可以完全消除超发货币的可能性,也不认为私人企业就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去超发货币。但是,在一种竞争体制下,人们可以在多种货币之间自由选择其要使用和持有的种类。这意味着超发货币一旦导致货币贬值,人们会立即抛弃这种货币,转向其他信用良好的货币。这种机制可以确保把超发货币的危害降到最低,而且绝不至于达到“足以影响绝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程度。
哈耶克曾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系统地阐述了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危害和私人竞争发行货币的好处,其中最主要的好处就是可以消除各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9]。当然,私人竞争发行的货币也无法实现固定价值,但是却能实现一种稳定的价值。因为私人会及时根据人们的货币需求去调整货币数量,以适应经济变化,从而维持稳定的货币购买力,以确保其能获得提供货币的服务费用。当然,货币的非国家化在哈耶克提出这个构想的那个年代完全只是一种思想实验,但是在这个各种虚拟货币不断涌现的时代,我们再来看这个思想实验是否还像它当年那样不切实际呢?
注释:
①1930年,哈耶克受聘到伦敦经济学院,他连续做了四场讲座介绍他的经济周期理论。1931年,哈耶克将这四场讲座的内容编辑成册,即《物价与生产》(price and produce)。
②由于货币流通的时滞性,货币发行者总是能在使用者发现货币贬值之前获得超发货币的收益。但是,这种方式会在长期内损害货币发行者的信用,从而削弱其发行货币的购买力,也即影响其发行货币的长期收益。
参考文献:
[1]庞巴维克. 资本实证论(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114-115,243.
[2]Ludwig Von Mises: The 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 IndianaPolis :Liberty Fund,[1912]1980.
[3]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中译本,上册)[M].上海: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421.
[4]Friedrich A. Hayek. 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M].NEW YORK: SENTRY PRESS, 1933:124.
[5]默里·罗斯巴德. 美国大萧条(中译本)[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6]Roger W. Garrison. Time and Money. New York: Routledge Press, 2000.
[7]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物价与生产(中译本)[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8:38.
[8]米尔顿·弗里德曼, 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 美国货币史(中译本)[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9]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货币的非国家化(中译本)[M].北京: 新星出版社, 2007., 百拇医药(黄俊明 谷超)
中央银行有很多超发货币的理由,但中央银行主导的货币发行体系之所以能不受发行成本制约的超发货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央银行具有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力。正是这种发行货币的垄断权,使人们在发现货币当局超发货币、以致货币贬值之后,仍不得不接受这种货币。也正因为如此,货币当局才避免了承担超发货币的成本。事实上这种成本确实不需要货币发行者在发行货币当期承担,但如果货币使用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货币进行交易,那么在货币出现贬值的那一刻,超额货币的发行者就要承担这种责任。因为在一种竞争性货币机制下,一旦A货币出现贬值,人们会立即放弃A货币而选择没有贬值的B货币。因此,一种确保货币发行者承担其超发货币成本的方式是:引入竞争性的货币发行机制。
竞争性货币发行机制的优势在于货币以一个“普通商品”进入了经济运行,发行者为了获得发行货币所收取的服务费用,必然会竭尽全力维持其信用,从而审慎的发行货币。事实上我们不认为竞争性的货币发行机制可以完全消除超发货币的可能性,也不认为私人企业就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去超发货币。但是,在一种竞争体制下,人们可以在多种货币之间自由选择其要使用和持有的种类。这意味着超发货币一旦导致货币贬值,人们会立即抛弃这种货币,转向其他信用良好的货币。这种机制可以确保把超发货币的危害降到最低,而且绝不至于达到“足以影响绝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程度。
哈耶克曾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系统地阐述了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危害和私人竞争发行货币的好处,其中最主要的好处就是可以消除各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9]。当然,私人竞争发行的货币也无法实现固定价值,但是却能实现一种稳定的价值。因为私人会及时根据人们的货币需求去调整货币数量,以适应经济变化,从而维持稳定的货币购买力,以确保其能获得提供货币的服务费用。当然,货币的非国家化在哈耶克提出这个构想的那个年代完全只是一种思想实验,但是在这个各种虚拟货币不断涌现的时代,我们再来看这个思想实验是否还像它当年那样不切实际呢?
注释:
①1930年,哈耶克受聘到伦敦经济学院,他连续做了四场讲座介绍他的经济周期理论。1931年,哈耶克将这四场讲座的内容编辑成册,即《物价与生产》(price and produce)。
②由于货币流通的时滞性,货币发行者总是能在使用者发现货币贬值之前获得超发货币的收益。但是,这种方式会在长期内损害货币发行者的信用,从而削弱其发行货币的购买力,也即影响其发行货币的长期收益。
参考文献:
[1]庞巴维克. 资本实证论(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114-115,243.
[2]Ludwig Von Mises: The 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 IndianaPolis :Liberty Fund,[1912]1980.
[3]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中译本,上册)[M].上海: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421.
[4]Friedrich A. Hayek. 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M].NEW YORK: SENTRY PRESS, 1933:124.
[5]默里·罗斯巴德. 美国大萧条(中译本)[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6]Roger W. Garrison. Time and Money. New York: Routledge Press, 2000.
[7]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物价与生产(中译本)[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8:38.
[8]米尔顿·弗里德曼, 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 美国货币史(中译本)[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9]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货币的非国家化(中译本)[M].北京: 新星出版社, 2007., 百拇医药(黄俊明 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