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钧
Q:您是如何看待当代艺术与画廊、商业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家在其中的身份?
A:艺术家首先是人,好利趋利是人性的必然权利。
Q:您认为您的成功归功于哪些方面?
A:其实社会当中每一个人,他对于所谓的好或者成功,都有不同的想象。比如说有的人认为赚钱多,就是成功;有的人认为时髦就是成功;有的人甚至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取悦一个人,他就是成功。所以,如果你特别财迷,我建议你以市场价位来判断一个作品的价值高低——说到价格和市场,我经常拿大熊猫打比方。大熊猫好好的生活在深山里面,人类非把人家从山里面倒出来,然后运到台湾运到美国,它的保费比我们很多的人命还要贵。那是因为它独一无二,所以有价值啊。
至于值多少钱,怎样去卖这个独一无二,我想这个首先你自己得保证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能做到,你藏都藏不起来的,都会被市场或者被社会给挖出来的。钱不过是顺其自然的问题。当然,如果你是色情狂的话,熊猫可能对你没啥意义,你可以从这个作品画面上提供了多少色情信息来判断它的价值。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你可以看看这个画里面呈现出来多少你的心理问题作为个判断的标准。所以我们没有一个固定的指标来说你的作品是有价值的。一个作品无论多有名、多贵,他对于你没有意义他就没有价值了。
Q:未来的方向是?会有不同的尝试和改变吗?
A:我自己理解作品和艺术家的关系有点像生命和疾病的关系一样,其实作品就是寄生在生命之中的一种存在关系。
从形式上讲,我们希望表现的非常多,但实际我们能做的又非常少。那么我们只能使用有感觉或者顺手的形式和材料来做作品,来表达你存在过、表达你想做的作品。这和梦想相比还是非常薄弱的、也是非常局限的。形式本身对于我来讲并不是特别重要,有点像信手拈来,或者是调皮,或者是恶作剧,或者闲得无聊随便用用,这样的一种状态。
Q:近期有什么计划,最近有哪些新作品?
A:作品方面,水墨、油画、陶瓷、版画同时交替进行。展览方面,计划中日内瓦阿里亚娜陶瓷博物馆、湖北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吴美术馆、西安美术馆等,及大学文献展将会持续展开。
Q:除绘画外,是否有关注或涉足其他艺术类型的想法和计划,比如雕塑、涉及、建筑等等?
A:最近的一个工作重点之一是陶瓷雕塑,主要利用陶瓷的物理特性探讨存在和毁灭的临界点,这就使得所有可控的技术一旦成形立刻就被淘汰,所以始终处于动态和精进中。
Q:最近印象深刻的事件,或关注的话题是?
A:我自己觉得没有一个清晰的指导,因为艺术创作毕竟是人的一种最直觉的个体体会,我的作品就是掰着手指头每天琢磨自己这点儿事:为什么觉得不舒服,为什么觉得心里疼或皮肤疼,为什么有时高兴有时又觉得可怕……
这些东西积累的久了后,有些东西就变成你的个心结,越积越多,越积越解不开;有些东西当时觉得很新鲜或刺激,过五秒钟后它就再也不重要了。这样的结果跟做按摩是一样的,最难受、最不通的地方如果摁到,你想打架的心都有了,急死了。创作也是一样的,到最后这个地方最不舒展、最不畅通,你的注意力就在这个地方,这样就选择一些方式来表达。你自己的任何生活或你所遇到的任何可能性,都将变成你作品的养分,你活着的乐趣就是体会这些东西。所以你的生活和创作基本上是全部混在一起了。这样讲完了之后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让你给它规划的。
Q: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呢?癖好和消遣?
A:喝酒,我觉得我有一个特别好的理论,你喝醉酒第二天就很难受,如何把这个难受排除呢?你就再喝一顿大酒,然后难受就属于新的一天了,旧的难受就走了,就离开你了。
我还喜欢开车跑。大概是1988年,大学毕业实习,我去了云南芒市。那个时候我书读得很少,对历史的了解也很少。在芒市,看到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面郁郁葱葱的有很多树,走过去就发现那是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陵园。墓碑上记载着5000多个抗日将士的尸骸是埋在那个地方。那时我们的教育说国民党是不抗日的。抗日的都是共产党,很难找到任何国民党和日本人打仗的痕迹。所以当时看到这个脑袋像灌了铅一样,一下子就蒙了。这是怎么回事儿,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国民党的将士跟日本人打仗被埋在这个地方?回到北京我就赶紧跑到书店去找。那时正好刚刚开始解禁,一本叫《中国远征军》的小书。其实写得呢也不是说特别的生动,但我看到里面的内容时,人都要崩溃了,对于所有以前接触的信息和可信度,一下子就完全不知道怎么形容了。这导致了我此后几乎不读文学作品,只看史书。
基于这样一个经验,我读史书的时候一定要找不同的版本,或同样事情但不同观察者的书一起来读。这样的话使我尽可能能够有一个接近于真实的判断,或者说能够提供多一种坐标让我理解同一件事情。训练久了以后它使我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会因为传说或者是因为大家一致认为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而且这也导致了我最大的爱好之一,开车到处跑。除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历史,我突然意识历史必须得到实地去看才能理解。后来有了机会和条件之后,我感兴趣的历史都会到现场去看一看。或者是在开车的路上.发现了某些遗迹,然后买书查查资料,不懂的时候再开车去看一看。地理是认识世界非常至关重要的内容。我觉得这个也是一种训练。
我还喜欢恶作剧,以前年轻的时候更坏一些,非要把人“折磨死”才行。但是年龄大了以后觉得这个坏其实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这个坏往哪个位置使。后来我就想把这个坏心眼用在画画上,搞艺术上。对人要友善一些。比如说大家通常认为画画是为了给人看的。我想这是一个误区,画画其实不是给人看的,是让人去感受或者慢慢理解的。我如何能够改变人们面对画时的观看习惯,第一下就直抵感知层面呢?这个很麻烦。
后来我就画了特别大的一画,高四米,宽八米,然后是历史上的一些真实的故事的图片,死尸什么的,在死尸上画了很多的红头小虫子。看展览的时候,大家就以为这是一张黑白的画,可是那些苍蝇的头上面都是红色的,你只有发现画面上有苍蝇,而且要在两米之内仔细看才能看到。这个画面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已经成为过去,人也都去世了,只有这些我们瞧不起的苍蝇,色彩斑斓,好像活在画面上。但是大部分来看展览的人,他们专门从很远的地方飞来,或者是经过长时间堵车来到展厅,从这个画面前走过,他们并没有看出来真正要展示的其实是一种关系。大家就以为这是一个黑白的,画了一堆死尸的画而已。所以,通过这个坏主意,使坏,我希望别人在看我的作品时候,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我是不是有什么遗漏?是不是看到了全面貌?我骗到了大家,我就达到我的目的了。我现在正在进行这样的创作,这个创作过程还会很长,我试图慢慢地把我的恶作剧、坏心眼更多的一些用到画画和搞艺术上。
Q:近期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等等,或有没有想推荐给读者的?
A:最近读了两本历史学家的传记,借这个机会推荐给大家:第一本是刘海粟的学生简繁撰写的“三部曲”,在网上也能买到。它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的传记,也可以当做近代史来阅读,当然也可以当做人际关系学来阅读,还可以当作心理学未阅读,更可以当做中国的社会现状来阅读。
还有一本书叫《达利的骗局》,网上很容易买到,也很便宜。这本书可读性非常强。为什么把两本书同时推荐给大家,我以为,读了之后你就知道作为中国人的语言方式、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作为西方艺术家的形式和语言方式又是什么样的,我们把两本书结合起来阅读,可能对于大家于理解艺术,会有帮助的。另外还有各种版本的蒙古帝国史,各种版本的地中海史等等。
Q:古今中外国内外有没有喜欢的艺术家设计师?
A:对我产生影响的画家,或者说对我影响深的画家,在不同的时问段里会有不同的变化。
最早我学画画的时候,开始基本上没有见过原作,都是靠同学们的猜测。等到有了一些出版物的时候,比如速写素描的画册,技术方面的因素开始对我产生影响。到了我读中专时,开始有些西方现代派画家的画册引入中国,比如梵高、高更、毕加索等等,这些人对我的影响很大,其实对我们那一代人的影响都很大。到了85年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尤其是西方艺术家的作品,感官刺激比较厉害,这个记忆是非常深刻的。90年代的时候,像戈雅,弗里德里西这样的艺术家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在圆明园的那个时期基本上是与现实生活和个人处境有关。
也就是说,平时所关注的,其实都是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与自己不相关的时期,我几乎是想象不出来的。因为你关心的事情都是你能够想象的事情,所你才去关心。
作品解读
在过去的20多年间,方力钧的作品被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及重要画廊广泛收藏。在人们印象中,方力钧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无疑居于标杆位置,是公认的中国当代艺术界中最活跃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一个具有莫名强大的审美主观、莫名强大之自信的人。从这一个不同于一般的基准点来看,他的脱颖突出有其天然的必然性。, 百拇医药
A:艺术家首先是人,好利趋利是人性的必然权利。
Q:您认为您的成功归功于哪些方面?
A:其实社会当中每一个人,他对于所谓的好或者成功,都有不同的想象。比如说有的人认为赚钱多,就是成功;有的人认为时髦就是成功;有的人甚至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取悦一个人,他就是成功。所以,如果你特别财迷,我建议你以市场价位来判断一个作品的价值高低——说到价格和市场,我经常拿大熊猫打比方。大熊猫好好的生活在深山里面,人类非把人家从山里面倒出来,然后运到台湾运到美国,它的保费比我们很多的人命还要贵。那是因为它独一无二,所以有价值啊。
至于值多少钱,怎样去卖这个独一无二,我想这个首先你自己得保证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能做到,你藏都藏不起来的,都会被市场或者被社会给挖出来的。钱不过是顺其自然的问题。当然,如果你是色情狂的话,熊猫可能对你没啥意义,你可以从这个作品画面上提供了多少色情信息来判断它的价值。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你可以看看这个画里面呈现出来多少你的心理问题作为个判断的标准。所以我们没有一个固定的指标来说你的作品是有价值的。一个作品无论多有名、多贵,他对于你没有意义他就没有价值了。
Q:未来的方向是?会有不同的尝试和改变吗?
A:我自己理解作品和艺术家的关系有点像生命和疾病的关系一样,其实作品就是寄生在生命之中的一种存在关系。
从形式上讲,我们希望表现的非常多,但实际我们能做的又非常少。那么我们只能使用有感觉或者顺手的形式和材料来做作品,来表达你存在过、表达你想做的作品。这和梦想相比还是非常薄弱的、也是非常局限的。形式本身对于我来讲并不是特别重要,有点像信手拈来,或者是调皮,或者是恶作剧,或者闲得无聊随便用用,这样的一种状态。
Q:近期有什么计划,最近有哪些新作品?
A:作品方面,水墨、油画、陶瓷、版画同时交替进行。展览方面,计划中日内瓦阿里亚娜陶瓷博物馆、湖北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吴美术馆、西安美术馆等,及大学文献展将会持续展开。
Q:除绘画外,是否有关注或涉足其他艺术类型的想法和计划,比如雕塑、涉及、建筑等等?
A:最近的一个工作重点之一是陶瓷雕塑,主要利用陶瓷的物理特性探讨存在和毁灭的临界点,这就使得所有可控的技术一旦成形立刻就被淘汰,所以始终处于动态和精进中。
Q:最近印象深刻的事件,或关注的话题是?
A:我自己觉得没有一个清晰的指导,因为艺术创作毕竟是人的一种最直觉的个体体会,我的作品就是掰着手指头每天琢磨自己这点儿事:为什么觉得不舒服,为什么觉得心里疼或皮肤疼,为什么有时高兴有时又觉得可怕……
这些东西积累的久了后,有些东西就变成你的个心结,越积越多,越积越解不开;有些东西当时觉得很新鲜或刺激,过五秒钟后它就再也不重要了。这样的结果跟做按摩是一样的,最难受、最不通的地方如果摁到,你想打架的心都有了,急死了。创作也是一样的,到最后这个地方最不舒展、最不畅通,你的注意力就在这个地方,这样就选择一些方式来表达。你自己的任何生活或你所遇到的任何可能性,都将变成你作品的养分,你活着的乐趣就是体会这些东西。所以你的生活和创作基本上是全部混在一起了。这样讲完了之后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让你给它规划的。
Q: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呢?癖好和消遣?
A:喝酒,我觉得我有一个特别好的理论,你喝醉酒第二天就很难受,如何把这个难受排除呢?你就再喝一顿大酒,然后难受就属于新的一天了,旧的难受就走了,就离开你了。
我还喜欢开车跑。大概是1988年,大学毕业实习,我去了云南芒市。那个时候我书读得很少,对历史的了解也很少。在芒市,看到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面郁郁葱葱的有很多树,走过去就发现那是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陵园。墓碑上记载着5000多个抗日将士的尸骸是埋在那个地方。那时我们的教育说国民党是不抗日的。抗日的都是共产党,很难找到任何国民党和日本人打仗的痕迹。所以当时看到这个脑袋像灌了铅一样,一下子就蒙了。这是怎么回事儿,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国民党的将士跟日本人打仗被埋在这个地方?回到北京我就赶紧跑到书店去找。那时正好刚刚开始解禁,一本叫《中国远征军》的小书。其实写得呢也不是说特别的生动,但我看到里面的内容时,人都要崩溃了,对于所有以前接触的信息和可信度,一下子就完全不知道怎么形容了。这导致了我此后几乎不读文学作品,只看史书。
基于这样一个经验,我读史书的时候一定要找不同的版本,或同样事情但不同观察者的书一起来读。这样的话使我尽可能能够有一个接近于真实的判断,或者说能够提供多一种坐标让我理解同一件事情。训练久了以后它使我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会因为传说或者是因为大家一致认为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而且这也导致了我最大的爱好之一,开车到处跑。除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历史,我突然意识历史必须得到实地去看才能理解。后来有了机会和条件之后,我感兴趣的历史都会到现场去看一看。或者是在开车的路上.发现了某些遗迹,然后买书查查资料,不懂的时候再开车去看一看。地理是认识世界非常至关重要的内容。我觉得这个也是一种训练。
我还喜欢恶作剧,以前年轻的时候更坏一些,非要把人“折磨死”才行。但是年龄大了以后觉得这个坏其实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这个坏往哪个位置使。后来我就想把这个坏心眼用在画画上,搞艺术上。对人要友善一些。比如说大家通常认为画画是为了给人看的。我想这是一个误区,画画其实不是给人看的,是让人去感受或者慢慢理解的。我如何能够改变人们面对画时的观看习惯,第一下就直抵感知层面呢?这个很麻烦。
后来我就画了特别大的一画,高四米,宽八米,然后是历史上的一些真实的故事的图片,死尸什么的,在死尸上画了很多的红头小虫子。看展览的时候,大家就以为这是一张黑白的画,可是那些苍蝇的头上面都是红色的,你只有发现画面上有苍蝇,而且要在两米之内仔细看才能看到。这个画面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已经成为过去,人也都去世了,只有这些我们瞧不起的苍蝇,色彩斑斓,好像活在画面上。但是大部分来看展览的人,他们专门从很远的地方飞来,或者是经过长时间堵车来到展厅,从这个画面前走过,他们并没有看出来真正要展示的其实是一种关系。大家就以为这是一个黑白的,画了一堆死尸的画而已。所以,通过这个坏主意,使坏,我希望别人在看我的作品时候,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我是不是有什么遗漏?是不是看到了全面貌?我骗到了大家,我就达到我的目的了。我现在正在进行这样的创作,这个创作过程还会很长,我试图慢慢地把我的恶作剧、坏心眼更多的一些用到画画和搞艺术上。
Q:近期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等等,或有没有想推荐给读者的?
A:最近读了两本历史学家的传记,借这个机会推荐给大家:第一本是刘海粟的学生简繁撰写的“三部曲”,在网上也能买到。它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的传记,也可以当做近代史来阅读,当然也可以当做人际关系学来阅读,还可以当作心理学未阅读,更可以当做中国的社会现状来阅读。
还有一本书叫《达利的骗局》,网上很容易买到,也很便宜。这本书可读性非常强。为什么把两本书同时推荐给大家,我以为,读了之后你就知道作为中国人的语言方式、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作为西方艺术家的形式和语言方式又是什么样的,我们把两本书结合起来阅读,可能对于大家于理解艺术,会有帮助的。另外还有各种版本的蒙古帝国史,各种版本的地中海史等等。
Q:古今中外国内外有没有喜欢的艺术家设计师?
A:对我产生影响的画家,或者说对我影响深的画家,在不同的时问段里会有不同的变化。
最早我学画画的时候,开始基本上没有见过原作,都是靠同学们的猜测。等到有了一些出版物的时候,比如速写素描的画册,技术方面的因素开始对我产生影响。到了我读中专时,开始有些西方现代派画家的画册引入中国,比如梵高、高更、毕加索等等,这些人对我的影响很大,其实对我们那一代人的影响都很大。到了85年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尤其是西方艺术家的作品,感官刺激比较厉害,这个记忆是非常深刻的。90年代的时候,像戈雅,弗里德里西这样的艺术家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在圆明园的那个时期基本上是与现实生活和个人处境有关。
也就是说,平时所关注的,其实都是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与自己不相关的时期,我几乎是想象不出来的。因为你关心的事情都是你能够想象的事情,所你才去关心。
作品解读
在过去的20多年间,方力钧的作品被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及重要画廊广泛收藏。在人们印象中,方力钧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无疑居于标杆位置,是公认的中国当代艺术界中最活跃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一个具有莫名强大的审美主观、莫名强大之自信的人。从这一个不同于一般的基准点来看,他的脱颖突出有其天然的必然性。,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