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43038
苏轼首录墓头回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681期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墓头回是一味药名奇特而且功效卓著的草药。

    相传宋代在王屋山一带有一位走方郎中,手拿摇铃云走四方给人治病。当他走到一个村庄时,恰逢一家人办理丧事,众人正抬着棺材往坟地走。郎中仔细一观察,发现地上有滴滴鲜血的痕迹,便随棺而行,直至墓地。经过询问后,方知棺中是一成年女子,因阴道出血不止而死。郎中说:“鲜血淋漓,从棺而出,说明还存一线生机,能否开棺治疗?”

    死者家属半信半疑,但听说还有救治希望,于是立即开棺。只见郎中顺手拔起附近一些绿茎、肥嫩而有节的草,浓浓地煎了一锅,滤汁给病人缓缓灌入,不到一个时辰,病人苏醒,出血停止,又经一番治疗,渐趋康复。

    本来苏轼平日就好研医理,遍搜秘方。当此则故事传到他耳朵里,立即引起了苏轼对这种异草的浓厚兴趣,他将这种草命名为墓回头,并托好友寄来样本加以研究,最后把心得撰写成《墓头回录》编入《苏学士方》中。后人又把他与沈括著的《良方》合编成《苏沈良方》,其中第一卷就有“记王屋山异草”一节:“王屋山有异草,制百毒,能于鬼手夺命,故山中人谓此草墓头回。”

    据考证苏轼《墓头回录》是迄今为止第一个记录墓头回的人。比《避水集验方》《本草纲目》记载墓头回要早四百余年。

    苏轼《墓头回录》中的信息对后人有很多启示:一是对此草的命名苏轼采纳了“山中人”的叫法,既是据传说故事命名,又可以说是据功效命名,有感于这种小草能将抬入墓地的“死人”救回,人们形象的给这种中药起名叫“墓头回”。二是这种异草“能于鬼手夺命”,有起死回生的作用,从而引起人们对它做进一步研究的兴趣。明代《本草原始》记载:“墓头回……治崩中,赤白带下,不拘远年近日,少则一服,多则三服,其效如神,以致成了治疗妇科崩中、带下的要药。”(刘小平) (刘小平 湖南省洞口县中医院)